在NBA赛场上,大红大紫的姚明刚刚退役。一颗华人新星又瞬间大放异彩,照耀美利坚的上空。这颗新星就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林书豪。
本赛季之前,在NBA赛场上人们还对他一无所知。因为他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的职责和义务就是一边学习,一边率领哈佛校队参加高水平的NCAA联赛。而这个联赛,电视台是很少直播的,或者也不屑于直播。
然而,事情的发生就是这么微妙。在不经意间,这个黄皮肤、只有1.9米高的华人孩子,以控球后卫的身份加入纽约尼克斯队,以他的智慧和技能,奇迹般地率队7战皆捷,旋风般地搅动着NBA赛场,不仅美国人为之疯狂,整个华人世界也为之喝彩。“哈佛小子”、“林来风”等等雅号,一时占据着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就连台湾的股票市场,相关概念股也一路飙红,2月16日上涨了6.2个百分点。
这简直就演变成了“林书豪现象”,令人欣喜和自豪:原来NBA的顶级控球后卫和灵魂,不仅白皮肤的纳什、黑皮肤的科比可以胜任,黄皮肤的华人青年林书豪也能担当,且出类拔萃。尤其智慧更胜一筹。
欣喜和自豪之余,又不免往另一个方向作假设。尽管这个假设不成立,但为了说明还是得假设。这个假设就是如果林书豪出生于中国,接受中国式教育,就读于北大或者清华,那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首先可能连大学生联赛也难参加,因为他后来才长到1.9米,大一时只有1.6米,更别说CBA。在CBA里,好像还没有一个北大清华的高材生效力吧。其次,他只能规规矩矩做个好学生,整天埋头读书、应付考试,到处找工作。第三,由于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不佳,跑个100米就气喘吁吁,难以为继。凡此种种。这些假设,只能说明林书豪如果在中国,必被中国社会环境和教育机制给毁了,连篮球的边也挨不到。
故而,只有美国才能成就林书豪。别人是打球退役再进大学,而他是考进大学才一边读书一边打球。这就是区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