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房地产价格高得没了谱,不仅严重影响到老百姓的生存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引发社会危机。于是,政府出手调控,限贷,房价立刻像泻了气的皮球,一下子猛跌,跌幅最大的达到30%左右。尤其在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近20000元一平米的房价,下降到13000元还没有人出手。连北京那3块数十亿的地王,如今也被闲置。
房价降了,而另外一种消费品价格却扶摇直上,成为涨价新贵,受到追捧。这就是高档的白酒,其涨价幅度之大,利润之高,也许只有房地产“堪与媲美”。据报道,自去年12月以来,有一轮高档白酒的涨价风潮汹涌澎湃,横扫市场。以国酒之王茅台为例,一瓶普通的53度“飞天茅台”,三四年前尚不过五六百元,现今的市场价居然高达2000元左右。而在2010年底,茅台曾经信誓旦旦地发布限价令,53度“飞天茅台”零售价为959元。但翻过年,限价在市场的作用下变为一纸空文,失去了如何效用。
其它白酒也是不甘寂寞,纷纷加入其中。水井坊的主打产品之一52度“井台瓶”的零售价,从738元调整到858元,上浮16%左右;52度500毫升“水井坊·典藏”的零售价,从919元上浮到1199元,涨幅为30%左右。郎酒的15年“红花郎”和20年“青花郎”,分别上升至1080元和1680元。泸州老窖呢,还在2011年11月就将52度“国窖1573”的终端零售价,上调至1389元,出厂价也随之上涨至889元,涨幅超40%。至于涨价的理由,据说“是一种市场销售策略”,“为了保持高端现象”。
高档白酒的这个涨价理由似乎并没有多少说服力,应该属于行业垄断。中国人喜欢酒,“无酒不成席”。每逢元旦、春节将至,酒类必然热销,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要购买。只要有酒,过节才有滋味,否则就不算过节了。当然,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高档白酒即使不涨价,也是喝不起的。一瓶酒的价格,等于贫困人家一年半载的收入,等于供一个大学生半年的生活费了。高档白酒的消费者,要么是政府机关、国企的接待专用;要么是“礼尚往来”之用,钱非得花出去,是硬指标,不然以后不好办事。其中的一个有趣现象在于,喝酒的不买酒,买酒的不喝酒。如此的“消费者”,价格再高也会买。正是如此,接待费用才会不断攀升。
这么说来,好像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但话分两头说。涨价对于厂商而言,在获取了更高利润的同时,似乎也使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大幅提升,成为“贵族酒业”;对于消费者(当然指的是团购者)而言,不仅给突击花钱提供了机会,也给提高接待规格准备了合理说辞,买起来放心放胆。本来是喝的东西,多少价格都是喝,还怕吐出来?所以高档白酒涨价,涨的是政府的价、国企的价、有钱人的价。不可否认的是涨价的钱,大部分还是纳税人的钱。
呜呼,幸好平民喝不起茅台,喝不起高档白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