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儿政府”是一出闹剧

(2010-12-13 10:13:19)
标签:

教育杂谈

时事杂谈

教育

    这个世道喜欢闹腾,似乎越荒唐越有看点,越热闹越是新闻。成人们总是剑走偏锋,弄些祖宗八代没玩过的花活,说些不经过脑子的昏话,让世间不得片刻清静。自己闹腾着觉得没趣,看热闹的少了,又在孩子们身上打起歪主意,延续着荒唐的闹剧,使孩子们纯真的心灵陷入污泥之中。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在长沙市诺贝尔摇篮小学,一群8至10岁的孩子组成了一个“少儿政府”。和政府机关一样,“少儿政府”下设1名市长、2名副市长,还配有纪检委、法院、公安局、美德银行、卫生局、体育局、旅游局、交通局和广电局9个部门。其中市长负责主持全局工作,两名副市长分管4个部门,在各部门还设有副职和干事。

    之前,曾听说过选班干部时家长们动用一切关系送礼走后门,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弄个“官”当当,过过官瘾,结果一个班有50多个孩子,居然有30多个班组干部,还设了班长助理、组长助理、什么委员助理,整个像个机构庸肿的官场。这下当班干部不新鲜了,要成立“政府”,担当“大任”了。此举本就荒唐可笑,可是这个小学的校长却认为有充足的理由这么做。她说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大,自我意识较强。当上“小官员”后,学校秩序、日常生活、人际关系都与他密切挂钩,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能让学生更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和各种能力。

    言之凿凿,似乎成立“少儿政府”是理所当然的了。我们一边嚷嚷着学校要去行政化、一边又设立“少儿政府”,把小学“行政化”,是自相矛盾和雷人的。但此举也得到一些理解,有评论就认为,“少儿政府”是一种有益尝试。有益在何处呢?报道说是这些小官员们做得还不错,在所负责的各个职位范围内,做的工作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颇有“政绩”。同时声称,培养的还不是“官老爷”,而是认真做事的“公仆”。如真是这样,就背离教育走向了。

    笔者姑且以为,这种做法实为不妥,就是一出闹剧,更不要美其名曰为“有益尝试”。没有任何益处,这才符合事实。首先,“少儿政府”污染了教育本源。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学校老师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而这所小学没有教会学生做人的真谛,倒是首先培养学生的官瘾。做人没学会,即使日后真为了官,势必祸害社会?其次是“少儿政府”本身就是误导。在学生中自幼输入“官本位”思想,只能培养出一个“当官做老爷”的群体,而并不会出现“认真做事的公仆”。看看当下的官场现象,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不然公务员考试也不会如火如荼,堪与封建科举媲美。第三是开了一个不良的先例。现今什么都讲创新,讲开先河。既然可以成立一个市级的“少儿政府”,为什么其它级别的政府就不能成立呢?说不准过不了多久,就有可能有省级“少儿政府”出现,小学生们也可以弄个省长当当了。如此的学校可能也将更名,或曰“少儿黄埔官校”,而不是什么“诺贝尔学校”,更别玷污了“诺贝尔”的名声。

    说来说去,成立“少儿政府”的要害,其实就是“做官从娃娃抓起”,赤裸裸地渲染对权力的崇拜,学做人和学文化知识都不重要,对孩子实在太残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