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了,很多人都富裕了,不再缺吃少穿,家中家电一应俱全,轿车摩托皆有之,出行方便,吃请是常事。这是我们通常对现代生活的描述。
然而,对这种生活方式,近几年来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主要的话题集中于消耗资源,缺乏节约意识上。实际上,说的是一个“低碳”生活的问题。从普通人的角度讲,这很符合国情、社情、民情,直至家庭和个人情况。但究竟如何“低碳”?其实际意义是什么?还是让人不明白。有一个观点可能有一些人不赞同,有些人存疑问,因为它涉及到生活品质优劣的问题。这个观点就是用穷人的方式生活,是最科学健康的,也是最“低碳”的。我是赞同这种说法的。这与“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无关,仅仅是对当下我们该怎样生活的一种解读,以弄明白“低碳”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用穷人的方式生活,指的是普通人的勤俭节约态度和精神。有一些数字和研究成果能够说明。以普通家庭为例,比如用节能灯,一只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与60W的普通灯泡无二,而且每分钟还节电80%。如果全国使用12亿只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比如看完了电视,将电源插头拔下这样的简单事情,如果全国人民都有这种意识,每年省电将达180亿度,相当于三座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的总和。比如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能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以一座700万人口的城市为例,就可节能约1.7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48万吨。比如洗衣服,每月用手洗代替机洗一次,每台洗衣机每年可节能约1.4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6千克。如果全国1.9亿台洗衣机都因此每月少洗一次,那么每年可节能约2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8.4万吨。还有,如果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用骑自行车代替开车出行,每年将节省汽油消耗约1280万吨,相当于一家超大型石化公司全年的汽油产量。如果每人每年少浪费0.5千克猪肉,可节能约0.2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7千克,那么全国就可节能35万吨左右的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91万吨。如此等等,都是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而对“减碳”的作用又是那么巨大。
中国人口之多,再小的数字乘以人口总数都是大数,尤其是“减碳”这样的事。社会现代了,生活富裕了,不能因富得祸,过度消费。这就是“低碳”的实际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