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滇东北(散文)

(2010-09-19 10:48:59)
标签:

文化

杂谈(已发表)

    在云南高原,滇东北这个地域概念,只要看看地图,就明白是指昭通市和曲靖市的一部分了。这个区域很有些特别,呈狭长状,由南至北延伸,经会泽、东川、昭通等地一路而去,拓展出一块高地。高地的一侧是四川,另一侧是贵州,都近得能摩肩搭背,可闻鸡犬之声,可吃同一条河里的水,可在同一座山上耕作。

  滇东北因是高地,就显得雄浑大气、朴实厚重,虽缺乏奇秀和灵动,倒也显出质地的坚硬来。暮春时节,因为少雨和持续的干旱,到处一片苍茫。那些普普通通的大山,一座连着一座,都凸起硬朗的脊梁,排成阵势,在明亮而刺眼的阳光里组成高原的躯体。山上很少有绿意,有时候哪怕很仔细地从峡谷中一直看到山顶,直至看得眼睛疲劳,也会让人遗憾。即使是洼地里生长的杨树,若在滇中早已吐出新叶,浑身生机勃发了,但在这里仍处于冬眠状态,光秃秃地直立着,不见一片新叶。偶然可以从挂在山坡上红得异常鲜艳的土地里,欣喜地发现一片一片的油菜花。大约是山地营养不良,油菜也长得不好,不仅棵矮,而且稀疏,花也开得并不热闹。虽然如此,黄黄的花与红红的土地相融合,倒生出一种别样的风景来,使粗犷硬朗的高原流淌着妩媚的色彩,一下子多了温馨与柔和。这倒让我看到了滇东北这块土地的另一面,那就是坚硬与温柔相伴,孕育出独特的个性。

  滇东北的民居,泥墙瓦顶,多为一层,两间或多间为一幢,住一户人家,没有院子,也不见围墙,过年贴在门上的春联还是那么鲜艳。户与户之间并不相连,而是隔着一段距离,很自然地散落于平地里、山坡上或陡峭的山崖间。房前屋后植有少量树木,开了门,就可以居高临下把眼前的景物一览无余。门前光着枝丫的树上和房檐下,挂着一串一串的包谷和辣椒。躺在门口的狗爬起来,伸个懒腰,然后向过往的汽车猛吠。这时在房屋后窄窄的山道上,见一个人背着柴走下来,然后扔在门口的空地上。于是,就见狗摇尾讨好主人。

  我想将民居建得低矮,或许是为了防寒。滇东北冬季寒冷,有时还下雪,房建高了招风,不保暖。这是因地制宜而为。这些房屋无论是旧的还是新建的,正面都用石灰粉刷成了白色,尤其是面临高速路的墙面,就更不会遗漏。因而看上去都很美,的确像新农村。而当换一个角度视之,就见侧面或后面的墙缺少了粉白,不亮丽了。这让我开始有些不解,以为是房主人要面子所为。可后来看看沿途墙面都是这等模样,才恍然大悟,明白其中奥妙。

  在昭通市区周围的丘陵上,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更让人难以忘记。这种现象就是农房与墓地混杂。在零零散散的农房之间,总能见到墓地立于其间,或在左右,或在前后,都很近,有的相距七八米,有的三五米,有的甚至紧临墙垣。风不停地吹过低矮的屋顶,也吹动墓地上的衰草。此景给我以诸多想像,其中之一便是以为在这个环境中成长的娃娃,胆子不大都不行。

  在这个季节里,沿途最亮丽的就是一树一树的苹果花了。昭通盛产苹果,而且又脆又甜,是很有名的。苹果树在整整一个冬天里顶着寒风霜雪养精蓄锐,熬到了春天,一下子激情澎湃,花蕾绽放,把厚实的土地都给点燃了。苹果树每棵两三米高,一棵挨着一棵,一片连着一片,处处花枝招展。偶见果农行走其间,不见劳作,倒像是看花赏花,开始悠闲自得地盘算着秋天的收获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