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节和中秋节居然像事先约好的一样凑在一起了,很巧。两个节日同过,举国上下放大假,遂回了故地。中秋节当晚,吃酒、吃菜、吃酥饼,很是惬意。这三种饮食,除酒之外,另外两种都是江川传统食物。
菜是江川民间统称的大锅菜,因为用料杂,以蔬菜为主,故名。这道菜的确有些特别,是将白菜、青菜、芹菜、藕、茨菰、毛芋头、萝卜、青笋等等不相干的蔬菜加以整合,来个大杂烩,放于一口不锈钢大锅中,与排骨、筒子骨、鸡、鸭一起煮熟,配上蘸水就可食之。就技巧含量,的确不多,但美味无比,是百吃不厌的。
在我的记忆中,这道菜是一道大菜,以往是在过老年时家家户户才做的,然后一连吃上三五天,有的人家甚至吃到正月十六才算完。且吃到第3天,大锅菜开始慢慢发酵,就有了淡淡的酸香。此时整个家里就散发着这种味道,引发食欲。食之,异常可口,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就好这一口。只有哪些喜吃甜食的娃娃喊“酸”,连连皱眉摇头。这是过老年的当家菜,缺之不得。如今,这个大菜又传承到了中秋节,成了主食之一。不仅如此,有时朋友相聚,也可做之,是很普及的。
大锅菜之所以好吃,在江川民间流传数百年不衰,并发扬光大,广受接纳,其实是有独到之处的。江川盆地中有星云湖,土地肥沃,水量十分充沛,极有利于蔬菜生长。在湖周围的土地上生长的青菜,茎壮叶宽,碧绿如玉,肥嫩无比,手一碰就能流出汁来,因而菜农卖菜时,总是小心翼翼,不让买者翻弄,怕伤了菜的筋骨,少了卖样。这样的青菜食之无渣,鲜烂而有淡淡的苦味,可解火清凉,很过瘾。不似一些地方产的小青菜,苦涩而又煮不烂,吃起来一阵响,还带渣。白菜也长得很大,每棵重达三五斤,甚至六七斤,当地人称为卷心白菜。卷心白菜是椭圆体状,叶片密实紧裹,洁白水灵,味甜而鲜,是蔬菜中的俏族,属江川的传统当家蔬菜。萝卜更显神韵,通体丰腴光滑,皮薄肉厚,且不空心,生吃脆脆的,满嘴流动鲜甜清纯的汁液;煮熟了吃,芳香扑鼻,清甜舒心。
藕、茨菰之类长于水田之中的菜品就更不需一一例举了。就是在其它地方生长得矮小瘦弱的芹菜、芫荽,在江川的土地上也长得翠绿肥硕,要看样有看样,要吃味有吃味,令人爱不释手,在市场上很受卖。环山路的菜市就有江川菜农摆的菜摊,每天早上用车拉来,不用吆喝买的人多。间或有买者会问:“咯
好吃?”卖主就会答:“不好吃不要钱。”问得直接,回答得真诚,相互的信任度就高,生意就好做。
江川蔬菜品质好除了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分等自然因素,还与施肥有关,以前多用从星云湖中打捞的海草做底肥,如今多用农家肥,很生态。有如此的蔬菜资源,大锅菜自然占得先机,原料丰富优质。
吃大锅菜,没有蘸水可不行,蘸水整得不好也影响吃味,吃着不爽口。因此,蘸水显得很关键,必须认真对待。制作蘸水的主要原料,多为辣椒、葱、姜、芫荽、大蒜、薄荷、花椒等等,辅之于酱油、味精等调味品,混合搅拌而成。在主要原料中,只有辣椒是熟品,旧时用火烤,如今多用锅炒,直到糊香扑鼻,弄得人直打喷嚏,就可使其冷却发脆,然后捣碎即可。其余的都是生品,只需将其切成细末,就算完成。蘸水有干、潮之分,干的蘸水不加汤汁,不仅原汁原味,而且便于保存;潮的蘸水加了汤汁,味稍淡,每顿饭都要调制。如何选择这两种蘸水,得看各自口味,口味重的可选择干的,口味淡的可选择潮的。用这样的蘸水吃大锅菜,食欲就会旺盛,且渐入佳境,一边吃得满头大汗,一边大呼过瘾。因此,大锅菜在江川过中秋节、过老年的饮食中,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江川中秋饮食中的另一大亮点自然是大酥饼,又称满油饼,雅称月饼。不过,满油饼之名已经逐渐在口语中消逝,年轻一代甚至将其遗忘,偶尔只有少许饱经沧桑的长者能够记起。月饼之名很雅,很形象,但在江川民间不大认同,就是在县城里很有名望的食品制作厂家,贴的也是“江川大酥饼”或“江川大荞饼”的标签,而绝不会使用“江川大月饼”字样。实际上,这样地表述仅只一字之差,在外地人看来是无关大碍的,反正都是口中之物。但当地人喜欢抬杠(雅称“较真”),说月饼之名是从形状上来的,而酥饼之名则是来自于品质。这就是区别,使用前者标签,必是生意红火;反之,则是生意清冷。在当地中秋节的市面上,这种现象可以得到验证。
江川大酥饼之特点,体现在“大”和“酥”上。所谓“大”,是从形状上而言。如今外地的月饼都小而精美,每个只有学生用的墨盆那么大。而江川大酥饼状若圆盘,食用时得用刀子将其呈对角均等切开,形成扇形。皓月当空时,全家人相拥而坐,分而食之。有的人家,还会到湖边临水望月,享受美食,寻找雅趣。一户人家,一次食用一个大酥饼,足也。
所谓“酥”,是从质地用料上来论。大酥饼的主要用料为荞面、饭豆、红糖、白糖、芝麻、玫瑰,以及花生、核桃等等果仁,食用油为菜油和猪油。这么多用料看起来挺复杂,但最能把“酥”字作诠释的其实只有荞面。荞面专作酥饼面皮,烤熟了金黄,耐瞧,再以芝麻点缀,层次就出来了。因其结构松散,不易粘合,做好了自然就酥软润口。
当然,要用荞面作面皮,并不是那么简单,要靠传统工艺。其余的用料只作为酥饼的心子使用,用于增加营养成分和调剂味道,真正酥软的口感则是来自荞面制作的面皮。江川大酥饼,油润清甜,馨香酥软,食之不腻,品之入心,实为佳品。
行文至此,已是满嘴流香,突然记起清代诗人袁景澜《咏月饼》诗中“玉食皆入口,此饼乃独绝”的诗句,觉得说得恰到好处,正是我食江川大酥饼时的感受,何妨不借来一用,以表对此物之赞誉。
民以食为天。大锅菜和大酥饼这两样食物,都是“独绝”之物,演绎的是江川中秋节饮食大餐的经典,传承的是地域饮食文化的根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