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卢梭如是说。此话说得很好。是的,人从生到死,都在维护着“尊严”,为“尊严”而沤心沥血。尤其是一些平常之人,他们没有机遇去创建丰功伟业,获得眩目的荣誉,常常是默默无闻过一生。不过,绝大多数人都希望体面地生存,体面地上天堂,有人更是终其一生都在竭力维护自己的尊严。
就这个话题,笔者讲两个人物故事加以具体说明。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没有任何闪亮而值得让报告团在会场上讲述的经历,也不曾披红挂彩获得过掌声,实在是极为普通,但又很“另类”(至少在农民之中)。这个农民每天都十分忙碌,不仅要侍弄好十多亩地里的庄稼,还要管好自家的一个小型养猪场。农民们干活累时,至多是坐在田埂上喝口水,抽支烟。而他却不是,会坐在田头自己准备的休闲凳上,一边慢慢地喝茶,一边欣赏着田园风光,神态很优雅。不劳动的时候,头发梳得一丝不乱,面部清爽干净,很多时间都会穿上西装,还要打上领带,完全是一派绅士的模样。但是后来患了肝癌,还是晚期,已不可治愈。他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终止,在一个雨天里对陪伴他的女儿提了一个要求,说从医院回家的时候不用拖拉机送,要叫一辆中巴,这样雨就不会淋到他身上。这么说着的时候,从不喊“痛”的他突然喊出一声“痛啊”,而后离开人世。送他的遗体回家时,女儿没有办法满足他的遗愿,因为所有中巴都不愿意拉他的遗体,只得叫了一辆拖拉机,遗体还是被淋湿了。“对不起爸爸,你身上湿了。”回到家时女儿深感歉疚,对爸爸遗体说,并且赶快找来干的衣服换上。这就是一个中国农民对待尊严的故事。
另一个故事则是来自于外国。俄罗斯文豪屠格涅夫一天外出,碰到一个乞丐讨钱。他很想有所施舍,满足乞丐的要求,但翻遍了口袋都没有找到一分钱,只好握着乞丐高高举着的手说:“兄弟,实在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出来!”乞丐听了,感动得流着泪说:“叫我兄弟,让我和你站在同一条线上,就已经让我感激不尽了。”
这两个人物对待和维护尊严的态度可说是异曲同工。那位中国农民平时就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当生命已不可挽回,仍渴望以体面的方式离开人世。尽管这个愿望没有达到,但他对自己的尊严已经维护到生命最后一刻。而俄罗斯那个乞丐,却是屠格涅夫给了他尊严,维护了他的尊严,仅仅称一声“兄弟”,就使他体面起来,甚至感激不尽。
人是需要尊严的,是追求尊严才有了精神活力的。无论是像中国农民那样自己追求和完善,还是像俄罗斯乞丐那样让别人给予,这都是一个正常人所必须的,不是小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