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志鹏
李志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55
  • 关注人气:1,8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谈:欧洲,美国

(2012-07-05 19:16:35)
标签:

杂谈

很明显,欧洲局势一直媒体以及民众乐于谈论关注点,而且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这样,其实,欧洲世界趋势只是主要配角而已。欧盟以及欧元区具体结局虽然目前无人知晓,有些却是注定的。如果德国主动或者被动决心拯救欧元(财政联盟等等形势),那么必须付出高昂代价使经济泥潭拖行10不为过,而且欧元区其他国家经济同样不会太大起色;如果欧元任何形式分裂,欧元区由于马上经历金融地震同样中短期面临悲惨命运。如果把欧元区看出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内部力量是如此的四分五裂,在如此危机时刻要想干成一件大事情是相当困难的,因为都需要一些人牺牲一些人被拯救。基于其政治复杂性,欧洲危机很可能是一浪一浪(市场或者投资者逼迫政策或者妥协,直到不能再进行下去的那一天)的走向其最终结局,而不是某天瀑布似的黑天鹅事件。


而在大西洋这个池塘对面美国,加紧准备对付种种潜在危机。金融方面,陆陆续续要求金融机构特别金融机构提交生前遗愿(living wills),如果到了那天,如何拆分自己,这样可以减少金融系统冲击本身DodFrank法案要求。美国也对救助欧元区危机不出工不出只是口头建议,除了美联储货币互换以外。美国国内缩减财政赤字也是势在必行,财政悬崖具体时间表表面上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结果,其实还有原因美国最高层还要看怎样世界形势结合结果。


美国缩减财政赤字首当其冲军事项目缩减,包括人员设备。2013美国国防开支减少590亿美元。这对美国国防工业一个冲击,除非国防出口冲销这种冲击。美军收缩战略结果必然造成相关地区动荡。这种动荡必然增加对应地区国家的财政负担,而美国出口的军火却可以改善美国的财政状况,所以美国一定希望在某些地区出现军事力量的对峙或者实际冲突。不管怎样,美国财政收缩美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冲击才是决定世界趋势主流力量。进行货币以及债务扩张经济政策几十年后,需要一次调整才能使经济再次前行。美国财政赤字不可能无限度增长下去,货币扩张不可能无限度增长下去,而且,美元正在受到一些区域货币威胁。


美国的军事战略调整其实是基于其经济战略。在自己调整的同时其他主要国际对手都陷于更深的危机,这样美国就会始终处于相对优势中。美国利用2008年危机后的几年,全力调整其国内经济,特别是通过财政赤字对私人部门进行转移支付(私人部门盈余 Private Sector Balance = 政府财政赤字 Government Balance + 净出口 Net Export )【附注这个国家层面的经济公式表明,如果美国要缩减政府财政赤字,也一定会减少贸易逆差,否则对自己私人部门以及就业不利。所以,今后的贸易战还会更烈,出口产业还远没有看到真正的冬天】,所以美国企业现在是现金粮草相当充足,Apple资产负债表上有差不多1000亿美元左右的现金储备(主要得益于近几年的高净利润)。而且美联储进行Operation Twist的目的之一是促进企业超低利率发债,这样一来美国企业的自身流动性冠全球。如果世界重新陷于衰退(个人认为是基本确定的白天鹅事件),美国企业将可以廉价收购全球资产。


美国的这些政策的副作用是政府债务急剧上升,而这本身是天量财政赤字造成,其中最大的几块就包括国防开支,比如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虽然福利性开支也是最大的单项之一,但奥巴马政府的成功医改法案(相当于增税)确定向医疗服务部门进行转移支付,这也是因为全球发达国家老龄化趋势,包括美国的婴儿潮一代的大规模集中退休。当然,美国的农业不能不说。如今失业率最低的地区就是美国中部的农业地区,这也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这2个产业,将在未来美国经济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以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传统穆斯林地区,人口绝对量最大的是BRICS国家,而这其中的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大量永久性减少了农业用地变成了工业用地。所以,美国的农业在中长期将成为极其重要的世界力量。所以,美国虽然在压缩财政赤字,但不是一刀切,而是有目的的有保有压。美国的战略并不是深藏不露,而是明明白白的摆在各种法案里。现在,可以说,美国的私人部门已经准备好了,只等美国政府的信号。


至于中国,今天央行又降息,本是意料之中,但也说明现在实体经济之弱态。过剩产能加上内外需求急剧下滑已经让贷款需求不振,不能靠货币的量来解决问题,必须使用利率工具。但如果降低利率被证明作用不大,政府一定或者必须大幅扩大财政赤字(更积极的财政政策)。相信美国为此也一直在努力。


附图:美国国防预算缩减的部分细节 (幻灯片)

http://s15/middle/69e715d2gc40e14d12b2e&690


http://s11/middle/69e715d2gc40e1f36bcc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再论日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