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旴旸:律师助理办案手记4
(2012-09-27 10:37:20)
标签:
邹旴旸路在前方李纲律师助理杂谈 |
分类: 路在前方——90后律师助理 |
路在前方系列之律师助理办案手记4
文/邹旴旸
前几天和我所李纲律师去佛山出差,一路上畅谈许久,深感收益颇丰。李律师是广州市律师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副主任,34岁就带领一个十几人的紧密型团队,主做国际业务,是我所的创收大户,亦是年青律师的榜样。
进入律师事务所,从提供服务的对象来看,律师助理分为两种:一种是专职助理,就是只给一个律师做助理,自己的忙闲与这个律师的业务息息相关;一种是公共助理,也就是加入一个团队,很多律师都可以使唤,或者被几个律师一起聘请为助理,这种助理则会非常忙,因为所有的杂事都必须干。
当然,专职助理和公共助理是殊途同归的,最终都必须走向独立。李纲律师认为律师界盛传的“教出徒弟,饿死师傅”是因人而异的,不合格的师傅才会教出不忠诚的徒弟。助理如果有机会接受多个律师的指导,博采众长,能得到很大程度的锻炼。从这个角度看,公共助理或许成长更快。
专职助理和公共助理要学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比如说不再注重理论研究,而应重视法条及实践,多翻阅以前的案卷(其实就是整理案卷)等等。而律师助理在自身发展阶段必须弄明白的,就是定位问题。有种观点认为律师助理在前三年必须埋头苦干,只做案件,将专业基础打牢,这样才能踏实地往前走;也有观点认为让助手放开做,全程参与每一个方面,才是最锻炼人的。
有句话形容律师 “不搞专业难发展,只搞专业缺案源”,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律师助理。如果在做助理的前期没有打好专业基础,只靠忽悠过来的案件是不会长久的;但如果只注重学习、办案,而忽视社交、营销,就意味着几年后独立之时无案可做,抑或只能靠其他律师不稳定的给案件合作,我将这视为瘸脚的独立律师。名义上是独立了,但无案源、少案源,整天提心吊胆,不知下一顿在哪。还不如继续做助理,至少有人发工资。
专业基础和开拓案源的能力对于律师助理而言到底哪个重要?我的观点是专业基础是走向执业的关键,详见路在前方之《律师助理,牢固的基础是关键》。律师助理这个阶段需要解决的经济上的压力和专业技能的匮乏,在保证解决生存问题的前提下,打牢自己的专业基础。对于专业技能的提升,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经常看一些专业书籍,然后在实践中锻炼,在办案过程中将心得体会写出来。判断助理专业基础是否过关的标准便是当律师把一个案件拿给助理,助理能够完全靠自己处理而无需律师多过问的时候,这个助理就有独立执业的专业基础了。但是,这个助理能否真正独立?
这就涉及到开拓案源的能力了,而案源何来?来自于信任(详见路在前方之案源篇)。律师助理,在刚入道时无本钱、无房、无车、无人缘。如果一味埋头苦干,三年后仍然是无本钱、无房、无车,因为三年的助理生涯不会对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改变。那么,要抓的当是“社交”。
当今社会都讲社交,我认为社交是案源的基础,实践中因社交而成功的律师数不胜数。当然,社交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比如说请客吃饭是当下最划算的投资方式,最直接的社交。事实上,还有很多方法锻炼社交能力,比如多走出律所,多和同行接触,学习其经验和交流心得体会;多和客户接触,弄清楚客户需求;参与到接案、谈判等,锻炼自己的口才和待人接物。我的指导律师不仅让我全程参与谈判,有时候连律师费也让我定,在接案的时候,不用担心犯错,要多试“错”,以后才能独当一面。案源问题是律师行业厚积薄发的集中体现,它的回报周期很长。因此,在前期切勿急躁,工作时间需认真工作,将专业基础打牢;业余时间在社交方面多下功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律师来去自如的独立性决定了老律师没有心情来提携我们,律师的自由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抱着打工的心态来工作,律师自收自支的挑战性决定了一切都得靠自己开拓。
这个行业,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