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富阳长春章氏旧谱排行

(2022-04-24 05:52:37)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文化杂坛

      受委托协纂长春章氏下坞门房谱,其间部分族人对宗谱中的排行字第不是很熟悉,有时难免会产生困惑甚至误解,为此作点探讨,希望能增进大家对排行字第作用与目的了解。

 

一:长春章氏统族旧谱概况

        1:长春修谱史简述

长春章氏有据可考的修谱始于明正统八年,英一公与弟英二公、堂弟英六公,“惧往者未续,来者未备,复取旧谱修之。”这个旧谱理论上应是杲四公在元明交替的动乱中,藏于岩穴中才得以保存下来的浦城遗谱。

一百三十年之后的万历二年,南京刑部郎中章楷,归田之暇重辑宗谱,有明二百七十六年中,长春章氏仅修谱二次。这原因是肇始西山长春的良二太公是元中后期人,正统首次修谱的都是他的孙子,所以是人口尚不多,无须过勤。

在明清变革之际的盗贼蜂起中,随着繁华章村的富丽室宇付之一炬,族人逃外五年才渐回故址。康熙三年,时局渐稳,族长时翼公与其萼、天锦等取灰烬之余的旧谱残卷重加整理纂辑。这次重纂,内容上增修了各类记、序、凡例、见知录、长春志、垂训、家法等,使之臻于完美,奠定了长春谱以后二百七十多年、八次大规模修谱体例无甚大变。惜康熙十三年三月,三藩之一的耿氏作乱,章村周边盗贼蜂起响应,这一劫,使章村新谱及遗存旧谱残卷都鲜有幸存。幸时翼公、其萼公等当事人俱在,于康熙十六年到康熙二十年间重新陆续补修完整。

康熙五十七年,族长浩然公鉴于时翼公等在四方未净,郊壘多警的时局下,继前人而汇续之谱已三十余年,丁口日增,时际升平,谱事不可稍缓,于是会同如琰等历时一年,再次续修。现上海图书馆藏有该谱一册大传。

再次修谱是四十多年后的乾隆廿四年了。这次修谱纯燿公主事,一修前后八年,到乾隆三十三年才完成。原因是各房所报新丁册多有不按岁年,误开干支,加上族居星散,校核更正,一延再延!希望后人修谱都能有前人的修谱态度!

嘉庆五年的修谱者,承权、承枚、以成等,吸取前次教训,这次新丁册只要求报几岁及生卒月、日、时,历时一年余,增新丁二千零三十二名,该谱于长毛时已毁。大悲坞章新法在绍兴找到章增伟宗亲家藏的,嘉庆十四年以成公代修的下坞门房谱原版,弥足珍贵,

七修是道光十七年了,距康熙已一个半世纪,这次修谱有特别之处,就是主修的懋广公因排行字第随修随定,不如以大傅公《百字歌》作行字。其它与望仙是会修,班峰是到章村自请代修,该谱长毛时藏于岩穴,理论上还有在世可能。此后,长春修谱基本上是二十年一次,天干逢丁,地支遇巳、酉、丑之年,当然因各种原因有时会提前或推后一、二年。

 

从道光十七年的丁酉,到咸丰七年的丁巳,当修谱之岁,三年之后的庚申年基本完成,孰料九月长毛窜入杀掠,集中于宗祠的旧谱及新谱稿本,除了三六门谱炳文公藏护深山而幸存完整,另外各门都成残编断简,其中以下坞门谱最为严重。

至二十年后的光绪三年丁丑,再次议合各门房谱,编成阖族宗谱,是为八修。

又二个天干轮回后的丁酉年,光绪二十三年的这次修谱有几点值得一提,一是“易书为印”,历史上长春宗谱,均系誊抄。鉴于此时丁口达三千以上,加上历代前人一切序文传赞文献,全谱手录将达百册,实不胜任。更重要的时因为抄写,谱复本不多,而印可多刷,以免重蹈咸丰庚申的覆辙。二是本着亲亲之谊,将分行十三世之久的下坞门合行雁序。三是英二公三六门一派,以为“改写为印”是不尊祖制,遂各修各谱。

第十次是民国丙辰,距丁巳提前一年,这次系续修,只三六门是全修全排,并将系图十三卷印刷拼入宗谱。另四门只是新增世系刷印补充装订,新增杂文,另编一册《补遗》,待二十年后重修时再根据内容分类重编。这也是清中期后流行的一届续修一届重修的普遍做法。

到民国丁丑年重修,这是长春1949年前的最后一次修宗谱,全谱皇皇钜帙,七十二册,憾现存都是残卷!以上是长春历代宗谱的修辑大概,至于各房谱的修续情况,有待进一步考证统计。

 

         2:长春旧谱的排行字第变化

章村旧谱排行字自良二公玄孙辈“宣”字后就以“恭”、“敬”分字排行,这附合当时的普遍规律。但一般家族,都定下各派若干字,既可避免重复,又能照字别房派。而长春谱是修谱时现用现定,杲四公下坞门以吉祥字为行。杲六公四门以当时朝廷年号首字为行,寓“家事从国”之意。如成(化)、弘(治)、嘉(靖)、万(历)等,遇到皇帝在位时间长,而嗣续递长的情况,以另外吉祥字补充,如嘉靖在位四十五年,人丁蕃衍不止一辈,就增一“贤”字,万历在位四十八年,就增“全”字等。但之后又不以年号为行字,原因不得而知,或许嫌泰昌登基不满一月就去世不吉利,接位的天启又“天”字作排行不妥,就不再采用了。这样每次随修随订,用了十三世,到光绪二十三年,又二派归一,统族以对应的太傅公《百字歌》作字第。

         3:对长春谱太傅公《百字歌》的认识

《章氏百代歌》,无论祖派百代歌还是御赐百代歌,各种版本名称不尽相同,内容也各有差异,其真伪、来历、演变等有专业行家在研究,不在本文讨论范畴。现只长春谱中太傅公《百字歌》谈点的认识。

长春旧谱中百代歌,称《太傅公遗子孙排行字号说》,有的版本又称《太傅公百字歌遗子孙排行字号说》。既是排行字号,理当作为排行用字,世代替用。但遍查各地章氏旧谱,鲜有照此排行的。章村旧谱,体例完善于康熙三年应翀公主修,其萼、天锦等前贤共事的那次重辑。据记载,其时旧谱残卷尚存,这旧谱虽不能说一定是杲四、英六公父子历尽艰辛保存的浦城旧谱,最不济也是明代旧谱。谱中历代世系的排行,“良杲英武宣”之前,从无任何依百字歌作行字的。“曾闰辛旺德”的“德”字以上,包括德字行,嫡堂兄弟之间也行字不同。可见在长春旧谱中,《百字歌》没有作为排行字用过。只是作为一种辈分的序号,古人计数标序,除了数字,还习惯于用天干、地支如“甲乙丙丁、子丑寅吃卯”,或用《千字文》,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或用《易经》的卦辞,如“元亨利贞”等。

时翼公出生时,父阳初公四十八岁,家资巨万,课子极严,聘请的师傅必非平庸之辈。“翀仰体先大人志,勤勤恳恳,举古今之绨牍而究之;访远近之硕师而从之”《三修长春章氏家谱自序》。时翼公于顺治初府考取第三之后,寄籍钱塘,科举应试屡次因制度变革而无进展,以十年苦攻仅指望能中举都如此不易,心灰难免!又不忍毕生读书不甘湮没,遂寄精思于谱学。以这样的经历学问,所修之谱,几臻完备矣!

《百字歌》若适合作行字,他当年亲手订的凡例不会有这一条:杲四太公位下昔与杲六太公位下行字从同,至宣字行而杲六太公以下从敬,杲四太公以下从恭,恭生宪,宪生寿等……晚辈宜遵守之。

         4:《百字歌》作行字的由来

长春章氏历届修谱主修人,都是德才兼具,对谱事谨慎从事的同宗子孙,主修道光丁酉谱的懋广公亦不例外。因字行向来修谱时随修随立,当时杲六公四门“廉”字、下坞门“乾”字以下新丁世系又需新增行字。而对这次修谱,懋广公的态度是“惟谨守成规,奉行故事外,不过增入新丁,使无舛谬而已,岂敢以私意与于其间而争胜前人乎!”这当然是懋广公自谦的话,但也反映出他不愿除增修世系之外的领域多加涉及,对新增行字也不愿随便拟定。因此提出以《百字歌》作行字的彻底解决办法。不但昭穆易辨,更能体现“天下无二章”的意义

不可否认,这“本敬宗之义,酌收族之方”的统一行字,对于良二公一派,确能起到敦本睦族的作用,使后人明白门虽分而为五,源实合而皆同。而且免使后人修谱时为拟订新增行字而再费精力。

 

二:现存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一:新修谱没法排行

现阶段长春只有下坞门因人口不多,能做到合门修谱,杲六公一派各门单独修门谱都非常困难。所修新谱均系门下其中一派或一派中的一支,故照旧谱统一行字排行无从说起。

“族之有谱,所以序昭穆,别亲疏,而笃同宗也。”家谱是用来分辈分尊卑、序长幼大小、别世系远近,构筑同宗共祖关系。为了达到尊祖、敬宗、收族的目的,修谱都将阐明支派作为一个编纂重点。 

而排行字第就是为此而产生。“字别昭穆宗派,行序长幼尊卑。”就是说字用来区别辈分与房派,行第用来区别大小。有了字行,就能反映出哪个房派与什么辈分,及同辈中的大小。名讳有重名,而字行如同身份证号码,是唯一的,理论上不会有重复。

 

因为排行关系重大,所有极大多数家族都在谱首规定一定的行第字号。这里要注意区别,有的家族还定字取名,同一辈分都用同一字或同一偏旁,有的世家大族还由朝廷规定。如有天下第一家之称的孔府,自明初开始,其取名字号由皇帝钦定。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辈字,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至崇祯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又立十字。清同治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又立十字。民国八年,由北洋政府内务部备案续立二十字。全国孔氏都照字取名。但这是以字辈取名,不是排行,排行还是各派另行定字。否则难以区别房派,就会失去行字的作用。所以修谱不排行是不完善的。

     二:易混淆世系

用《百字歌》作全族统一行字,不但因人口众多造成排行不准、房派难别,还会造成世系混淆。就眼下,下坞门依《百字歌》已有“熙”字行,与原行的“统引熙培茂”有重字;杲六公派依《百字歌》估计已有“嘉”字行辈,与“敬成弘嘉贤”有重字。

当年时翼公制订《凡例》就有恪遵旧谱、订改重名等条款,并将“万”、“全”以下凡与祖上有重名的都作改名。就是为了“人人殊也”!当然三百五十多年前的《凡例》不能机械理解,历代修谱都根据实际情况务实应对。但也尽量避免出现二个“熙一公”、“嘉一公”之类,万历二年修过谱的章楷公肯定不希望后代子孙再有一个“章嘉十二”的!

 

三:解决办法

既要体现懋广公“天下无二章”的“敬宗收族”之义方,又要使字行起到应有的作用。拙见别字排行、以《百字歌》序辈分不失为方法之一。

就是恢复各门别字各门排行,在世系图前标第几世处,加注“对应百字歌某字”,这样不论谱以何人为始祖,对应于《百字歌》不会混淆。考虑到全国对《百字歌》的起始也不一致,甚至可再加注及公第几世。

以上是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所谈及的长春旧谱情况也未必全面或准确,特提出来请高明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