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意与远方。”
前段时间跟一学文学的研二学生聊天,她说:高晓松说过,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意和远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句话已经成了高晓松的代名词,换个洋气的词儿叫——IP!
昨天发布了这首歌的MV秒拍视频,今天来具体地说一说:http://weibo.com/p/230444d17b80e0a3734c1677
http://ww1/large/69c99061gw1f25g53aw84j20jg0hgwfj.jpg
在这首歌的MV中,许巍在一个被水包围的小岛上弹琴起舞,在黑暗中燃放烟花,脸上挂着松弛的笑意,表演着那种皮囊历尽沧桑但内心还住着孩子的初心状。所有人在转发那首刷屏歌的时候,都在注明“许巍的新歌“,但这哪里是许巍的新歌,这明明是高晓松的新作。
许巍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歌手,但作为一个创作型人文歌手,许巍经过一段沉默之后却演唱了一首词曲都是别人的歌,哪怕味道确实是我们熟悉的那样,因此并无惊喜可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乍一听,这首歌就是典型的许巍式歌曲,也就是因为这个过于准确的对应,让这首歌有了某种投机的味道。那些平缓的、缺少起伏的语调,诉说式的唱法,以及歌词中抹去现实残酷,柔化过去,又眺望远方与未来的精神指向,甚至有一种为许巍私人订制的味道。
在很多人心里,许巍成为了一个诗人,一个隐士,一个历经苦难又藐视苦难的世外高人。所以,几乎从未有人质疑过许巍,即便他的才华正在大规模衰减,即便音乐越来越像念白,即便所有乐曲听起来都如出一辙……
最后,许巍们尽管向往诗与远方吧,但没必要把大伙儿的生活贬斥为“苟且”。与其用诗歌和远方去彰显“大日子”的荣耀,不如在“小日子”里发现朴素的诗意。即便这是苟且,也要诗意地苟且着……
文章部分内容引用自影评人杨时旸,主要是小潮的想法跟他不谋而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