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少林稀有拳种--五鸡拳

(2013-05-07 10:14:01)
标签:

休闲

中华武术数千年大浪淘沙,优胜劣汰随社会进步而不断改良,凡是能够流传至今,必具其存在之原因。五鸡拳作为浙南地方五大南拳门派之一,更说明了它具有特独的武术风格,精湛的武术文化内涵。目前,在浙江瑞安肇平洋李姓家族中仍然继承着这一古老的拳术。在二百多年代代相传,由于浙南民间拳术的传统习惯,只是采用身传口教,没有文字和拳谱的记录。原因诸多,首先是当年浙闽地方的拳术大都来自南少林高僧,由于反清复明引起清政府追杀,南少林拳术由于高僧们逃难流落民间,因此南少林武术在民间的传承秘密性不允许公开。另外,在民间练拳,一般也是在宗族内部,传内而不传外的保守思维,浙南的南拳都具有这种性质。

五鸡拳小传

李氏兄弟从平阳徒涉到肇平洋地方之后,由于人地生疏,势单力簿受人欺侮,为了扎下根繁衍宗族,兄弟们决定派其中一位身强力壮者寻师学武,按风俗焚香求神指明途径,于是拜神祈求,按焚着香的方向指南,于是决定向福建方向寻师访友,一天夜行天高云淡,明月高悬经过一座石桥的时候,忽见桥上有一人影一晃不见了,走近桥时,发现水面中影现一人倒挂在石桥之下,其只用双手十指抓住石桥缝隙,即可安然藏身于桥下,心想,此人非人即是神也,于是跪拜要求其现身。此人见他诚恳无害人之心,便现身相见。原来是一位南少林寺高僧因躲避清政府追杀而日卧夜之故,今日奇遇必是有缘。见太公学武心诚,也有心相教,于是,跟随此高僧在其隐居处传其拳术。高僧以鹤为形,飞、走、啄、鸣。功法特独而又敏捷,以形为拳,以意行气。经过身传言教,很快掌握了其中奥妙。由于民间很少见到白鹤,高僧授意说鹤与鸡同性,以鸡为形,以其啄、搜、走、飞、鸣为其法,取名于五鸡拳。此小传虽不能考证其真伪,然而,肇平洋地方五鸡拳都以公鸡之习性为形,以形取意,以其五法为功,流传着无数英雄壮烈之事迹。反抗封建制度,肇平洋习武者李英才和全体家族,投身于水深火热的反封建反殖民的革命斗争的行列,成立了第一个中共支部。以五鸡拳坛为名进行发动群众从事革命斗争的残酷进程。

 

五鸡拳特性

以形取意,以意引力,以气催力动一发而牵全身,尤如雄鸡晨鸣精神抖擞,气贯长虹之势。

以鸡的独立守神,奔跑行走之敏捷,搏斗相争之力度,灵敏攻防之适度,又见其鸣叫声之宏亮,啄食捕虫之准狠,确是武术技击之法宝。

长期研习五鸡拳,具有身心敏捷,进退灵敏,发力于瞬间,力似流星身如车钻。以脊为支柱,以腰胯为力之源,以气催力猛然出击。连绵不断。具有顾四方撑八面的战术技能。以静待动后发而制人。粘身靠打善发劲于寸间。雄鸡相搏力起于后脚,发力于啄。从中可见其拳性之凶猛迅速。

习此拳者必经修心养性,保持身心沉着,头悬顶,眼如猿,背脊如弓,足如雄鸡踩花,立身中正,目不旁视聚精会神。身心合一。

五鸡拳忌用僵力拙力,要求内外同修,内练精、气、神。外练皮、肉、骨。要求关节灵活肌肉放松,如同绳竹所系减少内耗,血气通畅,丹田暴发,坐胯沉腰,吞阴吊肚。背如弓箭,膝似马奔,脚如鸡踩,头似悬球。肩沉肘拄,五指分筋。松紧适度,松是为了瞬间更有爆炸力的紧。

五鸡拳短小精悍,凶猛异常,如雄鸡相搏,脚践咀啄,羽毛竖立,其势如雷霆千匀,集意、气、力为一体,紧松松紧,刚柔相济。要求用力豪爽,不用拙力僵力,不可呆滞死板。自然而然,讲究松力如绳竹,发力如雷霆,丹田发吼声,如公鸡晨鸣破晓,清脆宏亮。做到气从丹田出,力从腰腿发,头顶青天,足注地隔,吞阴吊肚,含胸逼膈。身似车钻,下如铁墩,肩对胯,肘对膝,手掌对脚尖。脚尖鼻尖一条线。头勿偏,眼盯前,丁八步,三七分,前后左右中间站。虚虚实实无人知。

五鸡拳虽然套路简单,但含有鸣鸡、走鸡、抖擞鸡(又名搜鸡)、啄鸡和飞鸡五种劲别,因此可以相生相克而化生无穷变化,讲究手法、身法和步法的一致性,具有技击实战的功能。

五鸡拳入门

五鸡拳家们常说:五鸡二步半,打好没有完五鸡打打熟,前间打了一条渎,这是五鸡拳的古老练法。在武术不断创新中,五鸡门练功入门也吸取了其它门派的练习方法,根据练习者不同的体质、年龄和性别,可以用身体柔韧性训练开始,调整人体的适应性,有了体力的基础后,再逐步进入五鸡拳的基础训练。这个阶段也叫筑基,五鸡拳一练步,二练斗。就象大木师傅筑木屋支架一样,是接骨斗榫的功效。这个过程是决定练功者的拳架,能否支撑八面,上下相系,左右相顾。这个整体力量的基础结构,通过站桩(定劲)的静态定型,置换拙笨的本力,把本力改造成劲力,通过定劲训练,巩固拳架和步马的阴阳虚实变化,上虚而下实,下盘平衡稳固。

第二联阶段练习内气和意念的配合,鸡鸣长啸丹田发音的方法,加强了内气运转。配合到五鸡动作从慢到快,从缓到急,体验内劲在空气中的感觉,达到内外都象抽丝一样的境界,然后,才能把刚劲暴发于外力而作用在彼身,达到技击的基础。

五鸡拳要领

一,中正安适,立体支撑

五鸡拳要求,身如车钻,头顶青天,足注地隔。安适得力,做到站立自然,没有扭曲前扑后仰之病,使脊柱成为全身的中轴,背部如强弩弯弓,应机待发之势。

各个关节似曲非曲,待命于心,如弹簧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万弓齐发。

下盘加强丹田的重心稳定性,尾巴要夹,屁股要陷。裆要圆撑,两膝相拉。脚趾抓地,足心悬空。

二,上下一致,周身一统

身体上下互相一致,使身体重心保持稳定,不为他人所制。运劲用力必须上下兼顾,左右前后一统,才能保证身体在剧烈变化中的稳定性和发力的连续性,手不空出,力不空回。指上打下,打下弹上。左右不可交叉,发力回力拳架不变,前虚后实变化无穷。肌肉、筋骨如滚珠,象螺旋化解外力作用。

三,力从气发,意到力到

五鸡拳要求松力似绳竹,力透指尖。所谓气力,有气才会有力,把气与力结合起来,就是劲力,这种劲力是无拘无束具有穿透力。鸡虽小但其抖弹力非常厉害,不容易被人抓捕就是因为鸡体内奋发出来的超乎它本身数十倍的内力,才会使它逃脱。它惊叫声和羽毛的竖立,使它的力量奋发到皮毛。

四,四肢百骸,以意贯通

人体运动的灵活性和身体的变化,都是由各个关节起着不同的作用,都应该发挥它们的作用,主要是九大关节,是人们姿势和变化的关键,每个关节的生理特点和作用是不同的,它们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的,要使它们灵活运用,必须克服僵硬的僵力,用意念贯穿各个关节,既不失去它的抗拒外力的意识又可使关节灵活变化。每个节段也有它们的功能和作用,臂、前臂、手、指。肩、腰、胯、膝、足这些节段在技击中的作用和方法都有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打法,所谓拳击、掌劈、肩靠、肘挤、胯撞,膝碰、足踢等等的打法,派生出无数的方法,因此,在武术技击中,没有特定的招式和固定的方法,只是在平时练习时,以意贯通,处处留意,就能随机应变。

五鸡拳取形为鹤和鸡,观察和探讨禽类的习性,无论是飞禽(鹤)、走禽(鸡)、游禽(鸭)既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如飞鹤的特性是翅膀展开迎风而飞,然而它是由于肋骨收缩力作为动力的。又如走鸡(包括站立、行走、奔跑、跳跃)其中最著名的是金鸡独立一式,这是五鸡拳步法的方法。

鸡既有两只脚,其翅膀可视之为人的手,飞禽的翅膀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功能,翅膀不但强劲有力,而且能借助气流的力量盘旋飞翔,鸡虽然飞翔的功能衰退了,然而在搏斗和行走的时候翅膀仍然有借力和助力的强大作用,站立时保持身体的平衡。金鸡独立的时候,翅膀在调节重心,使之平衡稳定。

鸡在沙石中,用爪耙沙羽毛直竖,这是鸡力量的训练,也是成长的方法。凡此种种特性,都是五鸡拳习武者借鉴的良师,学习五鸡拳就是要仔细观察和分拆鸡的习性,才会进入懂拳的境界

五鸡拳的原理核心

在黄帝内经中隐藏着武术的密码,这种古老的信息经历千年的沉默仍然光芒四射。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独立守神,肌肉如一,毛发如戟。这就是所有武术的奥秘。五鸡拳的原理核心也在于此。

一,提挈天地:五鸡拳要求头顶青天,足注大地意思完全相同,顶天立地是立身中正的根本。头悬顶,领微含。眼正视,鼻正中,牙紧扣,耳耸竖。这是对头总的要求。

吞阴吊肚,含胸逼夹,是五鸡拳对身体道听部位的要求,这是身法的关键,目的为了整体力量集中。

五鸡拳的是对手法的总要求,肩下沉,肘离肋一寸许,曲腕扣指,使力透手心。

五鸡拳的丁八步是步法虚实变化的奥妙,无论前进后退,永不失三七尺度。

三,把握阴阳。

五鸡拳阴阳互动,背脊发力前部回力,周天轮回周而复始。手不空出,力不空回,弹力不断,上下相应,左右相顾。支撑八面。五鸡拳基础把拳架看成象建造木屋一样,要求正栋梁直竖,横梁支撑四面,形成稳固的架式。无论静动变化,都不可失去拳架基础。其原理也象一个木桶,箍起到内劲不断的作用。

四,独立守神。

五鸡拳的特性如其金鸡独立。无论静功和动功,不失守神始终,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这对培养拳性和武术素质至关重要。习武者若是精神不怠,神不守舍慌乱惊恐,就不可能造就功夫。

鸡的神态,表现于它的眼神,如鹰一股炯炯发光的眼睛,它藐视一切的胆略,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战斗姿态,这是五鸡拳特独的风格。武术家的胆气的培养,要求临场不慌,发挥自己的功力,自信和胆略是取胜的关键。独立守神就是培养冷静而又自信的素质。

四,肌肉如一,毛发如戟。

五鸡拳的松紧是非常讲究的,所谓松力如绳竹,发力似雷霆。松是为也更好的紧,所以要求肌肉松而皮毛攻,内力从内而外突然暴发。集意、气、力为一身。因此首先要做到肌肉如一的意境,不可紧张僵滞,不可呆板。鸡在平常搜羽毛的时候,用足趾把沙子往身上搜毛,其皮毛如戟,达到气血畅流,肌体得到充分的营养,从而使身体更加健壮有力。

练和用统一

练是为了实战,练拳应该从实战出发,做到手、身、步和进退攻守完整统一。

练的步骤要循序渐进,要从浅入深,心急吃不得热粥,一口吃不成胖子。五鸡拳在初学时,要培养身体素质和柔韧,关节的灵活和精神上的活跃,培养他们对五鸡拳的敬仰感情,让他们观察家鸡的习性,了解鸡的五性。这样会使他们在练习五鸡拳从中找到灵感和借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就是五鸡拳入门到身体中的懂劲是一个比较漫长复杂的路程,这里指导者负有领进门的重任。

五鸡拳是外练皮、筋、骨。内练精、气、神内外兼修。

内练是培养内劲的运转和外发,主要途径是通过静功定劲和走马散手等方法进行训练的。

丁八步定劲:丁八步是武术格斗的主要步法,这种步法的定劲是培养格斗的意识,因此静中有动意,如八方临敌危机四伏之感,脚如出弦之弓,身似前迎后接之躯。心宁而意静。肌肉放松意气奔放。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是要靠意力来调节。

走马,五鸡拳的走法,如雄鸡迈步,一步一驱。培养在运动时格斗的意识和本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步法、身法、手法统一协调,攻防有度,守是为了攻,守中有攻,攻中有守。如公鸡相搏,随机应变。

散手是五鸡拳培养和摸索拳意的一种方法,比如滚四门,上伸下拉、左右开弓等等同时可以根据个性来培养符合他的散手,变成他的特长。

五鸡拳起势步法特点:预备式,右脚前实步,左脚用全身之力抽至右足径处上提(磨径),如雄鸡行走般,稍停蓄力前足随双手猛然下插,以腰为轴旋转力下插。重心坐于右腿,前足震踩为虚步。坐胯倚背,不可前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鶴拳-八步連
后一篇:鹤法核心要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