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4-10-31 15:41)
标签:

情感

鸣鹤拳的源流始于白鹤拳。白鹤拳是流传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南亚等地的一种传统武术。其精辟的拳论和丰富多姿的拳法,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它创始和演绎过程中神话般的传说,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鹤,阳鸟也,而游于阴……体尚洁,故其色白。声闻天故其头赤。食于水,故其喙长。栖于陆,故其足高。翔于云,故毛丰而肉疏。大喉以吐,修颈以纳新,故寿不可量……鹤之上相,隆鼻短口则少眠,高脚疏节则多力,露眼赤睛则视远,风翼雀毛则喜飞,龟背鳖腹则能产,轻前重后则善舞,洪髀纤趾则能行。”(《东周列国志》“卫懿好鹤”)南方多洲渚,百鸟好繁衍,庶人甚爱鹤,常仿其行形意。

  明末清初,闽福宁府(今福建省宁德地区的霞浦县)北门外方家村,有位武师姓方名掌光字种公(祖籍浙江省丽水市),有女方七娘,天生丽质,聪颖过人。七娘幼时,种公把她许配给邻里亲友的儿子为娃娃亲。两亲家情趣相投,时常谈拳论武。有一天,他们酒后切磋武艺,方种公不幸被对方失手误击,伤势严重,后不治身亡。七娘悲愤万状,誓报父仇,终因女流,力不从心,报仇无门,只得不时仰天痛哭。

  一天清晨,七娘思亲精神恍惚,忽然听到大院外传来一

标签:

休闲

“金刚圈”是刚柔流祖师宫城长顺独创的辅助练功器具。据说宫城长顺在夏威夷时曾看到当地的土著原住民利用一个与人同高的椭圆形粗重铁圈做出各种练习体能的动作,觉得非常适合运用在空手道的辅助锻炼中,因此便把这种器械带回冲绳,加以适当改进后,命名为“金刚圈”(如图112所示)。金刚圈也是整体性的锻炼器械,对身体各部位肌肉、关节的整体力量以及耐力等体能素质的发展均有极大助益,其针对肢体各部的单人或双人锻炼动作与方法也较为全面(如图113-116所示)。

练法1:两人相对而立,一方双手扶握竖立着的金刚圈,向对方推掷,另一方双手接持金刚圈后再推掷回给对方,如此反复练习(如图117-119所示)。如增加训练难度,也可一方下蹲成四股立,将金刚圈倾斜放置,铁圈一端套置于后颈上,双手扶握固定金刚圈,另一方站在金刚圈另一端的圈沿上,双手扶圈,将全身重量都压在铁圈上,作用于对方,以锻炼其整体抗力与耐力,力尽则止(如图120所示)。

练法2:屈膝下蹲成四股立站姿,将金刚圈一端放置于地上,双手握持另一端,使铁圈圈身成侧面竖

标签:

休闲

中华武术数千年大浪淘沙,优胜劣汰随社会进步而不断改良,凡是能够流传至今,必具其存在之原因。五鸡拳作为浙南地方五大南拳门派之一,更说明了它具有特独的武术风格,精湛的武术文化内涵。目前,在浙江瑞安肇平洋李姓家族中仍然继承着这一古老的拳术。在二百多年代代相传,由于浙南民间拳术的传统习惯,只是采用身传口教,没有文字和拳谱的记录。原因诸多,首先是当年浙闽地方的拳术大都来自南少林高僧,由于反清复明

(2013-05-03 15:32)
标签:

休闲

 鹤拳有许多门派皆有八步连这一套路,本文局限於鸣鹤拳系之八步连之比较部份,由於末学不曾接触鹤拳,纯以个人兴趣加以讨论,本文大部份应该或可能都是不正确的,合先叙明。

     鹤拳有八步连这个套路,有些称八步莲,有些则称為迫步连,据考证某些空手道是源自福州鹤拳中的鸣鹤拳,是传自福建谢宗祥。八步连是鸣鹤拳第一套路,裡面含有三战四门,末学私下认為,某些空手道流派有百步连这个型,或者与这个源由有关。  

 台湾鸣鹤拳的传人最著名為郑显气老师,郑老师的鸣鹤拳是学自太极拳大师黄性贤前辈,这二人很特别的是,都是郑子太极拳的传人,有人认為这二位老师的武学造诣,应该与其鸣鹤拳的底子有关系。大陆鸣鹤拳比较著名的传人是阮东老师,大陆出版的鹤拳一书的鸣鹤拳部份即是由阮东老师示范,阮东老师亦有出版八步连的教学影片,他亦曾接受黄性贤前辈指导。比较郑老师与阮东老师的八步连动作,大致相同,但风韵却大异其趣,郑老师系八步连其动作较柔和,稳重,而且与太极拳的风韵很接近;而阮东老师所演示的八步连,则非常灵活,常有抖动及快速的动作,感觉比较郑老师系要刚猛些。        

标签:

休闲

虎尊拳,属南拳类,是以虎的动作、行姿、扑食、打斗而创编的象形拳术。 

    与泉州德化县交界的永泰洑口乡就是虎尊拳的发源地,历史上这里匪患严重,因此百姓有习武自卫的传统,当地人精通多种拳术,这些功夫均是他们祖上世代相传至今,大多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防匪防盗防兽的需要。

据《永泰县誌》所载,虎尊拳(即母拳,指第一路拳)是在清代乾隆年间,福建永泰县(古称永福县)洑口村的李元珠在牛法、狮法基础上,仿虎之形,取虎之技,融为拳意创下的。后又经历代传人的不断充实提高,逐步丰富了虎尊拳理和技艺,形成了多项内容的完整拳种。

     虎尊拳取猛虎之威猛为形象,拳势勇猛,劲力刚强,突出“以刚制刚,见力生力,见力破力”,以短手近打为主,讲究底力与内功,练拳时吞喉露齿、狮嘴麒麟目,闭气催力,发声助威。虽然虎尊拳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仍然没有偏离象形的基本特征。

     虎尊拳拳术套路有三战(三箭)四门、猛虎下山、角短、剪手、千字打、猛虎洗爪、虎仔伸腰、仆地虎、太子游城、关公拉须、关公拖力、日月连环脚、虎形五技拳等,器械套路有

(2011-09-22 16:59)
标签:

休闲

 

1、 五祖拳(太祖拳、达尊拳):三战、拳、械、对练108套

特点:高马硬技、拳势激烈、落地生根、连消连打、摇身峻胛

    分布:泉州、厦门、漳州、香港、台湾、东南亚、日本。

2、 永春白鹤拳:三战、拳、械、对练62套

特点:以鹤为形,以形为拳、以意引气、以气催力、出手柔、着手刚。

    分布:泉州、漳州、莆田、广东、香港、台湾、东南亚、美国、澳洲。

 

(2011-07-12 17:12)
标签:

休闲

立正预备式

一.抱拳双托掌

1.左侧开步屏息抱拳:技击意识:

2.吸气分掌:技击意识:

3.引气收掌技击意识:

4.呼气下按掌技击意识:

5.右上步提气双托掌技击意识:

6.呵气碾照掌:技击意识:

二.蟒蛇三出洞

(一).蟒蛇一出洞

    1.贯气封摇掌:技击意识:

2.催震气推插掌:技击意识:

3.蓄气收接拳技击意识:

4.呵气碾照掌技击意识:

(二).蟒蛇二出洞

1.右上步闭气亮掌:技击意识:

2.贯气封摇掌技击意识:

3.催震气推插掌技击意识:

(2010-09-23 10:05)
标签:

体育

永春白鹤拳属南少林武功,以鹤为形、以形为拳,拳理精辟、技法丰富。追求攻防实战是练武者的目的,练好内功被视为是白鹤拳的最高境界。
白鹤拳所练的内功就是指丹田功。即白鹤拳的气沉丹田。《白鹤拳谱》称:“丹田提起,能提肠束气,内力推出,是呼吸之声从丹田发出也”。又白鹤拳内功演练中讲究手足相应,脉络贯通,吞吐浮沉,神气流畅,《白鹤拳谱》又称:“沉身注气,注气之谓者一身之气也”。由此可见白鹤拳的内功是中国武术与祖国医学结合的结晶。是白鹤拳由表及里、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兼容并蓄的深化过程。
白鹤拳的气沉丹田之“气”,按中医理论是指人体内能够运行变化的精微物质,有一定的运行路线。“丹田”又名关元,是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的一个穴位,位于脐下1.5寸。经络学说认为:第一,“丹田”是男子贮藏精气、女子维系胞胎的地方,故又称“生气之原”。“丹田”穴所在的任脉实际上联系了所有的阴经(手三阴、足三阴),所以任脉又被称为“诸阴之海”。第二,任脉又起于“胞中”,与冲脉、督脉同源,督、任两脉通会于十二经脉,加上冲脉的脉气在头面部灌注诸阳,在下肢部渗入三阴,因此容纳了来自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的气血,成为十二经脉和五脏六
标签:

体育

影视《李小龙传奇》、《叶问》相继播出,被称为是近年最重头的大动作片,这除了给人带来对“李小龙”功夫的期待和遐想外,史学界、武学界更热议的是有关“詠春拳”的起源,尽管其起源众说纷纭,有“五枚系、福建永春系、至善系、大东风系”等,从拳理及起源传说上可以发现,各种詠春拳其实都源自福建永春白鹤拳,万变不离其宗,只是各自有发展创新。

永春拳(白鹤拳)作为五祖拳一个最年轻的拳种,只有区区300多年的历史,而且是中华武术史上罕见的由女性开创的拳种。一个纤细娇柔的女子,与身强力壮的男子在生理上有较大的差别,在搏击中何以制胜克敌,这就是永春拳(白鹤拳)神秘的所在——寸劲节力,以柔克刚。

众所周知,武术离不开功力,力是一切武功的基础。下面我从几个角度来解读寸劲节力。

(一)寸劲节力的物理学概念

寸,作为长度单位,一丈等于10尺,一尺等于10寸,形容极短或极小。

劲,作为一个形容词,指坚强有力。

寸劲,即以极短的距离或最小力,发挥最大的功。比如辘轳、杠杆原理的运用。功,在物理学上是指力与力作用线上物体的位移的积。白鹤拳的功指的是短距离爆发或
标签:

休闲

 少林龙尊拳

  又称龙拳和龙桩拳。特点:“吞吐浮沉,身技腰马,门户眼节,动静神气。”精义:“有桥断桥,无桥生桥,注重练神。”主练神。其不仅集合双手互搏术的守内、游外之功,同时还具备二次防御之功。

  龙尊拳拳法,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但每一手顷刻间的变化都能起到“挡、防、攻”三种功效。“吞,如金猫捕鼠;吐,如饿虎出林;浮,大鹏展翅;沉,如老翁持拐”。看似以防为主,却能诱敌深入,出奇制胜。

  如龙尊拳套路:双拳奔出,气势磅礴,中指突起寸许,有如龙爪。左右变换之时,动作迅速,富有整体感,验证了古人“神龙无首”的变化莫测。动时,似黄龙滚水,浪里推舟;静时,养神安逸,出手有山岳之威。时而原地踏步,时而突然快速游走。这套拳法移动范围以及拳法收缩幅度虽然不大,却能在摇身转胛间起到“挡、防、攻”的效力:一拳迅速抵挡敌人的第一次进攻,另一拳防好敌人的二次进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