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青少年创建无烟环境

(2010-03-02 09:09:00)
标签:

杂谈

    

教育部要采取有力措施为青少年创建无烟环境

 

提要:

    1、科学已明确证实烟草消费和接触烟草烟雾会造成疾病、残疾和死亡。

    2、目前我国青少年尝试吸烟的比例在上升,吸烟的年龄在提前。

3、预防青少年吸烟,一直是全球控烟策略的重点。

4、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有责任采取有力措施为青少年成长创建无烟环境。

5、警惕烟草业冠名捐助以及《公约》及其实施准则中所禁止的其它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建议主题:

教育部应采取有力措施为青少年成长创建无烟环境

 

建议依据:

1、青少年吸烟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居世界各国之首。我国人群中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为数高达5.4亿,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目前约有1500万名青少年是吸烟者,尝试吸烟的青少年不少于4000万。我国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在逐年上升,吸烟的年龄在提前,约有90%的吸烟者最初开始吸烟发生在19岁以前的青少年时期。WHO估计,按现有趋势,中国目前20岁以下青少年与儿童将有2亿变成吸烟者,其中至少有5000万人将因吸烟而早逝(在35~69岁死亡)。

2、为青少年营造无烟环境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政府签署并已在我国生效三年多的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指出:各缔约方“深切关注全世界的儿童和青少年吸烟和其他形式烟草消费的增加,特别是开始吸烟的年龄愈来愈小”。让青少年远离烟草危害,应从多方面着手,包括采用创建无烟环境、加强健康教育、禁止各种性质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等多种控烟综合干预措施。这是经国际经验所证明的减少青少年吸烟的普遍有效的办法。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学校,同伴吸烟对青少年吸烟行为影响巨大,我国青少年吸的第一支烟40%是由同伴提供的。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吸烟行为对学生的吸烟态度和行为(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和青春期学生)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近年来,我国履行《公约》第8条“防止接触烟草烟雾”,许多地方开展了“无烟学校”活动,为青少年远离烟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的、符合《公约》精神的“无烟学校标准”。

3、警惕烟草业对青少年吸烟的各种诱导

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活动将烟草与运动、成功、独立、性感等相联系,美化了烟草形象,对青少年吸烟有着极强的诱导作用。为了达到烟草营销的目的,烟草公司纷纷解囊捐资助学,但这些受捐赠的学校或受捐助的学生,大都以烟草公司与烟草品牌冠名。据调查,我国以烟草冠名的希望小学超过百所,此外还有烟草企业的助学基金,如“中南海爱心学校”、“芙蓉学子”等等。已经发现,四川就有两所学校,不仅以“烟草希望学校”冠名,而且教学主楼的屋顶上还高高树起了“中国烟草”的大广告牌,在操场的影壁上,分别题写着 “天才出于勤奋,烟草助你成才”、“立志奉献社会,烟草助你成才”。以慈善为名的烟草广告,无孔不入地向青少年群体渗透。以“希望”的形式去培育失望,是我们对未来的忧心所在。

《公约》将“烟草赞助”界定为“目的、效果或可能的效果在于直接或间接地推销烟草制品或促进烟草使用的,对任何事件、活动或个人的任何形式的捐助”。《公约》第5.3条实施准则明确指出:缔约方不应接受、支持或认可烟草业组织、促进、参与或进行青少年和公众教育活动,或者任何与烟草控制有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活动。

4、教育部应作履约的表率

2009年卫生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2011年全国卫生医疗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为我国履行《公约》第8条“防止接触烟草烟雾”,做出了表率。教育部作为指导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体育卫生以及主管全国教师工作的主管单位,理所当然地应该积极推动创建学校的无烟环境,制定相关标准并指导实施。

建议:

1、出台《无烟学校标准》

建议由教育部牵头、由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制定出台符合全国各级学校的《无烟学校标准》,并规定学校应将控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将全国各类学校建成无烟学校。学校制定控烟规章制度,并有明确的奖惩办法。将青少年不许吸烟纳入校规、校纪,与“三好”学生评选及奖学金、助学金评定相结合。

2、广泛开展控烟教育

建议教育部将“吸烟和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等内容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利用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提高青少年对烟草危害的认识。

3、建议教育部修订《师德公约》

将禁止教师、员工在校内所有场所吸烟、做学生表率等纳入《师德公约》进行规范,配合监督检查,并与评选模范班级、教师奖金挂钩。学校领导应以身作则,并积极倡导和帮助吸烟的教职工戒烟。

4、建议教育部出台政策,明令禁止学校接受烟草业冠名捐助以及《公约》及其实施准则中所禁止的其它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清理和撤销现有的烟草企业捐助学校的烟草冠名。校内商店不销售烟草制品,校外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卷烟销售摊点。

 

近期调查发现,人们对三手烟危害认识不足。通过对2000户家庭的电话调查,统计人们对“昨天吸烟对今天室内空气有无不良影响,会否对儿童造成危害”问题的回答。在1478名回答了所有问题的受访者中,有273名吸烟者。总结果显示,超过95.4%的非吸烟者和84.1%的吸烟者认识到二手烟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与之相比,有65.2%的非吸烟者和43.3%的吸烟者认识到三手烟对儿童的危害。而对三手烟危害的认知多少与家庭是否禁烟显著相关。

在认识到“二手烟”对他人的健康危害后,不少烟民改变了自己的吸烟习惯。然而,研究人员最近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烟民在吸烟时远离了被动吸烟者,吸烟排放的有害物仍会影响其他人的健康。因此,对于吸烟者而言,也许戒掉手中的香烟是最佳的选择。

为此,我们呼吁禁止人们在有儿童生活的室内吸烟。“三手烟”的健康危害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加强对“三手烟”如何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认识,能够促进家庭禁烟措施的制订和实施,同时将“三手烟”污染问题纳入到烟草控制和健康管理。

给父母的重要信息

  • 任何“二手烟”和“三手烟”的吸入都是有害的!
  • 关心我们的孩子,让他们远离二手烟 和“三手烟”的危害!
  • 教孩子们远离二手烟 和“三手烟”!
  • 即使孩子们不在的时候也不要在家里和汽车里吸烟!
  • 怀孕时不要吸烟,也不要在孕妇身边吸烟!丈夫最好在妻子怀孕时开始戒烟!
  • 把孩子送到无烟的托儿所或幼儿园!
  • 不要让孩子去任何允许吸烟的餐馆和其他室内公共场所!
  • 如果你自己吸烟,请向医生咨询如何戒烟
  • 给孩子做个榜样 - 不要吸烟

何谓烟雾与“二手烟”?

    吸烟所散发的烟雾,可分为主流烟(即吸烟者吸入口内的烟),和支流烟(即烟草点燃外冒的烟)。支流烟比通过主流烟所含的烟草燃烧成分更多。其中一氧化碳,支流烟是主流烟的5倍;焦油和烟碱是3倍;苯并(a)芘是4倍;氨是46倍;亚硝胺是50倍。其它许多有害物质包括有致癌作用的硝酸氨等在支流烟中浓度也比从主流烟中吸入的多。如每支卷烟(去掉烟头)通常是0.7~1.0克烟草,含9~17毫克烟碱。其中约23~35% 高温破坏,30~40%被支流烟带走,在烟头里停留5~10%(无过滤嘴的)或27~75%(带过滤嘴的),到达吸烟者的烟碱量是0.2~3.5毫克。烟碱占烟草烟雾中生物碱含量的95%以上,烟草烟雾中其它微量生物碱,含量很小、每支卷烟最后到达吸烟者的为5~50毫克。
    此外在烟草烟雾中还有烟草中原来没有的生物硷高温分解产物,包括哈尔满和去甲哈尔满,这是由色氨酸形成的。这些是属于B-咔啉生物硷,具有精神赋活作用,总量每支卷烟的主流烟中15~20毫克。                           

    当然从支流烟中冒出来的烟在空气有所冲淡,实际上被动吸入的烟总比吸烟者吸入的少些。可是,在全国吸烟者已达3 亿多人的形势下,很少有人能摆脱这种烟雾的袭扰。据计算,在通风不良的场所,不吸烟者1小时内吸入的烟量,平均相当于吸入1支卷烟的剂量。
    不吸烟者每日被动吸烟15分钟以上者定为被动吸烟。被动吸烟又称“强迫吸烟”或“间接吸烟”。所谓被动吸烟是指亿万不愿吸烟的人无可奈何地叭入别人吐出来的夹有大量卷烟毒性物质的空气,可能遭致与吸烟者同样的病症,承受与吸烟者相似的隐痛。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触烟雾,因而成为被动吸烟者。根据全国吸烟情况抽样调查结果得知:343563名不吸烟者中,39.75%受到被动吸烟这害。在家中被动吸烟的占67.1%,在工作场所或其它公共场所遭受被动吸烟的占14.44%,每日在家及在公共场所都受到被动烟的危害的占18.96%。

 

各国政府要为儿童创造无烟环境的政策和举措

  • 全世界有7亿儿童受到二手烟和三手烟的污染. 各国政府和公众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他们.
  • 如果能在公共场所,家里,交通工具上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里实施完全无烟环境,孩子们就可以免受二手烟和三手烟的污染.
  • 室内清新空气和改善通风设施并不能有效地阻止二手烟和三手烟的污染.

公共场所要为儿童创造无烟环境

  • 通过立法,通过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实施无烟环境的政策,可以保护孩子们在外面不受二手烟和三手烟的危害
  • 绝大多数公众都支持立法在公共场所禁烟; 调查显示,全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都支持在公众场所禁烟
  • 在公众场所和工作场所禁烟可以帮助一些吸烟者戒烟,需鼓励一些家庭在家里禁烟.

家庭要为儿童创造无烟环境

  • 家是孩子跟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在一起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受到二手烟和三手烟危害的主要场所.
  • 保护孩子和不吸烟者在家里不会吸入二手烟和三手烟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家里实行完全禁烟
  • 由于国家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的政策法规无法对家庭环境进行约束, 因此孩子们是否不受二手烟和三手烟的污染就只能依靠家庭成员的自觉性来维持.
  • 在一些国家里,越来越多的主动无烟家庭规定表明公众对吸烟的态度在改变
  • 全球调查结果表明,吸烟者和不吸烟者都支持在家里禁烟
  • 但在全球很多地方,孩子们在家里继续受到二手烟和三手烟的危害. 我们需要进一步普及家庭禁烟, 确保孩子们可以在无烟的环境里生活、学习和玩耍.

交通工具要为儿童创造无烟环境

  • 在交通工具上吸烟会导致其二手烟含量达到惊人的高度, 有害颗粒含量远远高于室外空气水平, 与允许吸烟的酒吧中的空气质量类似.对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危害极大!
  •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国家,城市,和州郡开始探讨实施或已经实施在有孩子乘坐的交通工具上禁烟.
  • 然而大多数地方都没有此类立法, 孩子们只能依靠成人自觉不在交通工具上吸烟而免受二手烟和三手烟污染.

儿童看护场所要为儿童创造无烟环境

  • 一些国家, 城市和州郡已经在儿童看护场所和学校实施禁烟. 其它的地方应当效仿.
  • 在没有以法律形式要求儿童看护场所和学校禁烟的国家的儿童则继续受到二手烟和三手烟的危害.
  • 2001年烟草控制社会环境调查发现, 几乎所有的吸烟(97.9%)和不吸烟(98.9%)的受访者均同意不得在儿童看护场所吸烟.

为儿童创造无烟环境要采取的措施

  • 对父母进行教育可以鼓励他们在家里停止或减少吸烟.无烟家庭项目需要鼓励和推广.
  • 许多全球各地的公共健康和烟草控制机构都有专门针对如何在家里和交通工具上减少儿童吸入二手烟和三手烟的教育项目.要加大健康知识传播力度,提高健康传播水平。

为儿童创造无烟环境的若干建议

  • 各国政府均应以立法的形式, 禁止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吸烟, 营造一个完全的无烟环境.
  • 所有的政府均应以立法的形式, 禁止在儿童乘坐的交通工具上使用任何烟草产品.
  • 所有的政府均应通过法律, 要求教育, 学校和儿童看护场所完全禁烟, 创造一个完全的无烟环境.
  • 发起教育活动, 告知每个人二手烟和三手烟对于儿童的危害, 家庭作为二手烟污染源的重要性, 并号召个人营造无烟家庭.
  • 利用在烟草制品包装上关于二手烟和三手烟危害儿童的健康提示进一步支持发起的教育活动.
  • 医疗服务提供者应当询问家庭中的烟草使用情况, 对父母和监护人提供意见和咨询, 告知他们二手烟和三手烟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并就如何停止吸烟给予指导.

二手烟(英文简称SHS),又名环境烟和被动吸烟:

指的是吸烟者肺部呼出的或是在   吸烟过程产生的烟。 二手烟含有无数的有害或致癌的化学物质。

  2006年美国公共卫生署长的报告指出: 任何二手烟 的吸入都是不安全的,即使少量吸入也  是有害的。

  全世界约有一半的儿童 (七亿) 在遭受到二手烟的污染。

  二手烟 污染在东欧是最常见的:10个孩子中就有8个在家里或外面呼吸过二手烟。最为严重的是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格鲁吉亚以及克罗地亚。 调查显示, 这些国家里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在家里吸入过二手烟。

  一支香烟在通风不好的房间里所产生的有害物质要远远高于一个城市的每天日常生活中所排出数量.

  二手烟 中产出的有害物质会长时间地存留于空气中.

  二手烟 中产生的尼古丁和焦油会沉积于家里和灰尘中。

  车内吸烟时的空间质量类似于甚至还不如一个烟雾缭绕的酒吧里的空气质量。

  不吸烟的人在有烟雾的环境里,即使稍有接触,也会吸入并吸收(代谢)有害物质。

  吸入二手烟会导致儿童:

  • 初生儿体重偏低
  • 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
  • 耳朵感染
  • 肺部发育存在问题
  • 支气管炎和肺炎
  • 气喘,咳嗽,喘鸣

  儿童时期呼吸二手烟 会导致未来出现呼吸系统疾病.。

  许多国家已经通过或正在考虑以立法的形式,,禁止或限制在公共场所吸烟,以确保儿童在公共场所不会吸入二手烟。

  即使在所有的公共场所都禁烟也无法确保孩子们在家里不会吸入二手烟。孩子们最常吸入二手烟的地方是在家里。在中国,有5.4亿人遭受二手烟的污染,其中82%是在家中。

  通过立法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会使一些人烟民戒烟,会使儿童在公共场所免遭二手烟危害;而且也会有利于一些家庭创造一个家庭的无烟环境。要鼓励更多的家庭营造无烟环境,使儿童不在家中遭受二手烟的污染!

  对父母进行关于吸二手烟及怀孕时吸烟有害身体健康的教育会对他们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