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责县乙脑事件】始末
(2012-02-16 13:58:54)
标签:
乙脑减活疫苗杂谈 |
分类: 预防接种安全 |
看到新闻,江苏省从今年起,每年7月、8月和9月上旬暂停接种乙脑减活疫苗,适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适逢应在7月-9月上旬期间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均推迟至当年9月中下旬接种http://news.163.com/12/0215/07/7Q9MI8AV00014AED.html。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无责县乙脑事件】的故事。
无责县的卫生工作搞的还不错,各种传染病都被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为了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无责县的领导要求公共卫生专家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包括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进行估计。
在《无责县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的【最坏情况预测】章节中,有一条描述如下:如果在夏季发生乙脑减活疫苗供应紧张,由于未能及时接种疫苗导致的乙脑病例估计为100例。
2011年,无责县像往年一样在夏季开展乙脑减活疫苗接种,接种期间发生2例乙脑。无责县公共卫生专家认为这是因为接种时患者已经处于乙脑潜伏期,疫苗来不及发挥作用。但这2例乙脑患者家属不这么认为,他们以乙脑减活疫苗说明书中有“不推荐在流行季节接种”的说法以及“接种了乙脑疫苗后反而得了乙脑”为理由,大闹主管部门讨要说法。有好事的记者也乘此采访了患者家属,并绘声绘色地写出了“接种疫苗导致脑炎,卫生部门该当何责?”的新闻报导,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时该事件也在网络上被广为转载,报导上网后1个月,百度搜索含“接种疫苗导致脑炎”主题词的网页达到94568页,并还在不断地增加。
2例乙脑病例的血液抗体结果显示乙脑抗体阳性(患乙脑或接种疫苗都可以导致阳性),但脑脊液中没有分离到乙脑病毒,也就无法开展基因分析来确定是乙脑疫苗病毒还是乙脑野病毒。
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无责县的医学会组织专家对此事召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会。按照国家相关办法,本次鉴定会由1名公共卫生专家、2名神经内科临床专家、1名药学专家、1名实验室检测专家组成。其中1名神经内科临床专家相当有名,被推选为此次鉴定会的组长。会议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召开,谁都希望尽快解决这个麻烦。
公共卫生专家先表达自己的观点:
①我国每年对国产的乙脑减活疫苗的疫苗病毒基因分析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乙脑疫苗病毒基因序列非常稳定,没有发生突变导致致病力恢复的迹象;
②印度在流行季节使用了我国的乙脑减活疫苗后,乙脑发病率大大降低,但也发生了接种后患乙脑的情况,事后的病毒基因分析显示致病的病毒并非乙脑疫苗病毒,而是当地的乙脑野病毒;
③全球接种了2亿多剂乙脑减活疫苗,从未发现疫苗导致的乙脑病例;
④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全球疫苗安全咨询委员会也认为乙脑减活疫苗具有极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从未提及乙脑减活疫苗会导致乙脑;
⑤如果乙脑减活疫苗会导致乙脑,那么除了夏季,在其他季节接种后一样会导致乙脑。目前无责县的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系统并未发现夏季以外接种乙脑减活疫苗后患乙脑的情况,全国乃至全球使用乙脑减活疫苗的地区都未发生过其他季节接种后患乙脑的情况,所以本次事件最有可能是巧合。
综上所述,目前没有理由认为本次事件是接种乙脑减活疫苗造成的。
虽然公共卫生专家言辞凿凿,但临床专家和其他专家并未表现出赞同的神态。作为组长的神经内科专家慢慢地发话:
我们本次鉴定的主题是“能否排除本次事件与乙脑减活疫苗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不是“寻找线索来证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我对疫苗不是很懂,但本次事件的两例患者都是在接种乙脑减活疫苗后发生的,时间上的关联性非常强。同时,病例被诊断为乙脑,这个诊断结论大家都没有异议吧!再则,我在临床上经常遇到接种疫苗之后患各种疾病的儿童,所以我一直对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存疑。这次事件,我认为与接种乙脑减活疫苗脱不了干系。
其他专家见组长如此表态,加上自己对疫苗问题和预防接种安全问题也不太在行,纷纷表示同意组长的观点,都认为本次事件可能与接种乙脑减活疫苗有关。
最后,组长问公共卫生专家:你有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这起事件绝对不是乙脑减活疫苗引起的?
公共卫生专家想了想,说:我只能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该事件与接种乙脑减活疫苗有关。
……
鉴定会接近尾声,公共卫生专家与其他专家就鉴定意见如何表述发生了争执。公共卫生专家认为应该写:没有证据表明该事件与接种乙脑减活疫苗有关。其他专家认为应该写:该事件有可能与接种乙脑减活疫苗有关。经过激烈的争论,双方达成妥协,最后在鉴定意见书的结论栏写道:无法排除乙脑减活疫苗导致乙脑的可能性。
事后,有参加此次鉴定的专家无奈地透露:虽然公共卫生专家的观点很有道理,但确实谁也拿不出权威的证据排除这种因果关系;更何况患者家属曾经放过狠话说,如果哪个专家敢投否决票,就要找这个专家算账;最后想想,现在不是提倡和谐社会么?如果鉴定结果不是预防接种引起的,患者家属肯定要闹访,到时惹谁谁麻烦。不是还有规定说,鉴定为异常反应后的补偿经费由政府出,又不是自掏腰包,也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干嘛那么认真给自己找麻烦呢?
患者家属又拿着“无法排除乙脑减活疫苗导致乙脑的可能性”的鉴定意见书找无责县的主管部门。患者认为这份鉴定意见书就是认定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管部门则坚持意见书不是这个意思,双方争执不下,最后上了法庭。法庭上:
法官问主管部门律师:这个“无法排除可能性”能否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么?
主管部门律师艰难地表示:嗯,不能这么说。
法官又问:这个“无法排除可能性”表示“尽管可能性很小,但还是有可能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么?
主管部门律师擦汗:是可以这么说,但是……
……
法官一锤定音,最终主管部门败诉,2例患者被判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无责县不得不从已经非常紧张的卫生经费中挤出20万元补偿经费(10万元/例)给患者。
2011年底,某知名网络媒体ND做了一个中国年度重大事件评选,无责县接种疫苗导致脑炎事件排名第三,史称“无责县乙脑事件”。
2011年终于过去,2012年的夏季又要来临,无责县的领导们如临大敌。领导们商量了一下,很快做出了决定:7月-9月上旬停止接种乙脑减活疫苗,适龄人群均推迟到9月中下旬进行补种。该政策公示后,无责县的群众更加坚信“接种乙脑疫苗会导致乙脑”,很多人完全拒绝接种乙脑减活疫苗。
夏天很快过去了,疫情分析显示:无责县发生乙脑病例150例,无一例接种过乙脑减活疫苗。无责县的领导们倒是有点担心,担心部分患者会认为由于不能及时接种乙脑疫苗导致患病。但几乎没有一个乙脑患者来找无责县的预防接种主管部门讨说法,因为他们都听说了去年接种乙脑减活疫苗导致乙脑的重大新闻,他们都认为政府的决策是英明的,自己只是太倒霉了。
有位记者觉得2011年接种乙脑减活疫苗才发病2例,2012年不接种就发病150例,这里面有问题。记者去采访无责县的公共卫生专家,但后者表示这事太敏感,不能接受采访。记者去采访公共卫生专家的事情被无责县的某位领导知道了,领导关照了一下记者所在报社的主任,记者很快被转到交通事故采访组去了。
无责县的领导们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了传说中的2012年,没有人需要为什么事负责。无责县的群众认为政府的决策非常英明,再也没有发生接种乙脑减活疫苗得乙脑的病例了。
以上就是无责县乙脑事件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