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龙江土地连片规模化经营打破种地赔钱怪圈

(2012-05-15 11:47:12)
标签:

粮食

黑龙江

土地

规模化

农民

杂谈

分类: 天下汇
    导读:在富锦市洪甸村,集中包地能赚大钱已经是村民的共识,现在村里580户人家里,集中包地的有500户左右,占到总户数的86%,人均七八垧的耕种面积让这些农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有专家表示说,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虽然给眼下的农业耕种带来一定的困难,但这种改变恰恰也是中国农村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走向规模化的第一步,也是迈向现代农业的第一步。在土地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富锦市,记者就遇到很多包地大户,他们就是通过集中承包赚了不少钱。 

  如果不是有意提醒,你可能很难相信这是一间农民的房子。走进杨光龙的家,第一步就要换拖鞋。瓷砖地板十分干净,屋里的家具也都是新的,他告诉我们,这些家电家具他一共花了三万多块钱。 

  佳木斯富锦市洪甸村 村民杨光龙告诉记者,也都跟楼房似的吗 ? 

  杨光龙告诉我们,他所有这些买家具家电的钱都是靠种地赚来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只种自家的地,辛苦一年可能还不够一家三口的开销。而现在他除了自家两垧地还另外包了八垧地,一年就能赚到近6万块钱。 

  佳木斯富锦市洪甸村 村民杨光龙告诉记者,一年下来能剩三四万块钱 

  佳木斯富锦市洪甸村 村民王心芝告诉记者,三口人你省着花 省着花一年还得三万来块钱 那两三垧地 白费 得拉饥荒 必须得包地。 

  离杨光龙家不远的另一户村民家里,记者却看到茅草屋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屋里面的陈设和杨光龙的家完全是两个年代。 

  佳木斯富锦市洪甸村村民于德元告诉记者,家具都是哪年置的啊,置啥,都是姑娘给的,这是我结婚的纪念物,缝纫机是结婚纪念,也是别人给的 ,这几年没添家具啊, 添啥家具,家里没电视啊,现在整的什么数码啊,人那屋安了,还得钱,黑白的也安不了啊,整个收音机,信号没有,下雨天没信号 

  同在一个村里,状况却迥然不同,让这两户人家收入相差三倍多的原因,就在于杨光龙包了十垧地,而于德元只种了自家的两垧地。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富锦市洪甸村,集中包地能赚大钱已经是村民的共识,现在村里580户人家里,集中包地的有500户左右,占到总户数的86%,人均七八垧的耕种面积让这些农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实际上在黑龙江省,特别是土地众多的佳木斯地区,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种植,从而获得高额收益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主流方式。 

  一里地要走一小时 集中包地遭遇效率难题 

  集中包地,让洪殿村不少包地大户赚了钱,然而在包地的过程中,他们也遭遇了意外的烦恼。因为承包的土地大多很分散,最远的相隔有几十里地,这让本来两天就能干完的活,却要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遇到村民崔殿才的时候,他正开着拖拉机从地里出来,去最近的一块地里放水,记者决定跟着他去地里跑一趟,算一下究竟要耗时多久。 

  崔殿才告诉记者,没多远,离着有一里 500米,离开了农田,崔殿才没有去下一块地却直接开回了家。他告诉我们,因为村道狭窄又是春耕农忙,大型拖拉机不能停在路边,他必须先回家换了摩托车再回来放水。等崔殿才到了下一块地头,已经是下午三点半。本来几分钟的路,崔殿才花了一个小时。 

  佳木斯桦川县堆丰里村农民崔殿才告诉记者,从这块地到那块地时间就得一个小时了 水还没出来呢 一个小时抽水的能才抽不少水 车干活得话 也能耙三四亩地 

  让崔殿才郁闷的是,放完水之后,崔殿才还得骑着摩托回家,再把拖拉机开回来继续耙地,这来回一折腾又是一个小时。记者采访的堆丰里村一共有500户人家,其中300多户都包地种地。整个春天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田里家里来回折腾,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佳木斯桦川县堆丰里村农民崔殿才告诉记者,那你估计把八垧地都耙完得多长时间啊 七天 一个周吧 连成一片呢 两天就够了 

  佳木斯富锦市洪甸村 村民杨光龙告诉记者,像在这块地干,去那块地抽水就得把活停下来,车去那块地抽取呗,方便。 

  佳木斯桦川县 堆丰里村 村民告诉记者,那老远了 得三十里地 

  眼看着就要到插秧的日子了,为了不误农时,村民们几乎天天都要凌晨四点出门,干到晚上八点天黑,一旦耽误了一块地,收入就要受损失。 

  佳木斯桦川县堆丰里村农民崔殿才告诉记者,(离插秧)明天还有一天 不怕误了农时吗 没办法 

  佳木斯桦川县堆丰里村农民于淑兰告诉记者,去年,咋不少打,指定减产,一垧地还不得少打一千斤 ,两千斤。

  春耕调查 

  一小块地好几口井 土地不连片农机无作为 

  包来的土地不连片确实耽误了不少时间。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土地不连片带来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浪费,还有资源的浪费,不少农田中都存在着重复投资的现象。 

  在一片还没有操场大的水田里,记者就看到了四台拖拉机在同时作业。农民告诉我们,这四台拖拉机分别属于四家人,耕种着四家的稻田。这四家的也不仅是这一块,这些拖拉机都还要开到别的地方,继续工作。每年这些农机在路上就要花掉不少油钱。 

  佳木斯富锦市洪甸村 村民薛景双告诉记者, 你算过柴油得多烧多少 多烧一桶 你像你家一共得用多少柴油啊 三四桶差不多 一共用三四桶就有一桶在道上 用掉了 对 

  佳木斯桦川县堆丰里村村民赵长青告诉记者,一桶油 一年一共用多油 四垧地怎么的也得用三四桶油 

  引起记者注意的不仅仅是拖拉机聚堆作业,路边的抽水泵也非常密集。如果一个人的地分了五个不同的地方,他就要在每一个地块上都打一口井,而相连的地块属于不同的人家耕种,就会出现几十米一眼井的现象。 

  佳木斯桦川县堆丰里村村民崔殿才告诉记者,就比如说这一两垧地是你得 那边是隔壁家的 别人家也得自己打眼井 都是自己家打自己家井00420419每口井加上水泵就得5000块钱 连一块呢? 八垧地有一口井就够了 

  佳木斯富锦市洪甸村 村民杨光龙告诉记者,地要是成片 井大点 一眼井能灌20多垧地 

  实际上,随着土地流转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购买大农机进行作业,每家的投资动辄十几万。本来想指着大农机提高效率,增加收入,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以现在这样分散的种植方式,大农机很难发挥作用。 

  佳木斯桦川县堆丰里村 农民技术员赵文告诉记者,你这小池子大型机械作用就发挥不了 到秋天大型农机械 收割 你要通堑跑 能提高大型农机具的效率 你小池子你画圈 浪费工时 浪费机械效率 

  建平台做承包 政府助力土地连片 

  看来农业要规模化生产,土地流转承包还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土地连片,也是政府要考虑的问题。在黑龙江富锦市,当地政府就通过土地流转大厅为农民建立信息平台,方便农民连片承包;而在辽宁省辽阳县,基层政府则把自己变成了土地的一级承包商,通过土地再分配有效实现了连片种植。 

  这里是黑龙江省富锦市的土地流转大厅,屏幕上正在滚动着的是当地农民土地发包以及求包的信息。负责人告诉我们,目前他们已经把各村每一家土地的位置和面积都做了统计,希望能帮助农民解决土地流转信息难对接的问题。 

  佳木斯富锦市农村经济管理局局长魏广玉告诉记者,福祥村土地一共分成了十八块 每一块地的面积都有显示 全村的土地十八块每一块谁家种了多少 从这个地块就能看出来。 

  而在正值扣大棚旺季的辽宁省辽阳县前杜村,记者看到,无论村支书王少勇走到哪,总是能遇到来找他要大棚的村民。 

  辽阳市辽阳县前杜村村民告诉记者,我这有两个,合计再要五个,为了生活,孩子要上学。 

  辽阳市辽阳县前杜村支部书记 王少勇告诉记者, 公司那边没要,那边又要腾出来,来找我要。我告诉她要五个十个,马上定。社长在这,我给你串地方。 

  王少勇告诉记者,前社村在历史上就有种大棚的传统,不过土地分散使大棚一直难成规模,2009年,村委会开始直接介入土地承包,通过成立合作社,一次性向村民买断15年的经营权。在大棚种植区记者看到,原来分属200多户农民的470亩水田,现在已被规划成100多个标准化大棚,村民王长福就在这里承包了十个大棚。 

  辽阳市辽阳县前杜村村民 吴长福告诉记者,(十个棚三十亩地),整个往村里交了多少钱吧?十万,十个棚就交了十万元,其他钱不用管?村上出人给你建,给你省,什么都完事。 

  吴长福告诉记者,经营顺利的话,10个大棚一年的收入就能达到50万,刨去贷款,3年就能回本。而大棚经济的火热还为前社村催生了一个新的商机,那就是村民自己研发的这种安装简便的可移动大棚,由于市场需求量逐渐加大,他们还专门建设了加工工厂。现在,村里生产的大棚不仅能满足自用,一年还能创造1000多万元的利润,部分把土地流转出来的农民成为了工厂工人,收入可观。 

  辽阳市辽阳县前杜村村民 袁萍告诉记者,现在俺俩人上班收入六千多块钱一个月,比以前强多了。 

  辽阳市辽阳县前杜村支部书记 王少勇告诉记者,有的上班了,有的搞运输的,有的卖钢材的。 

  目前前杜村已经实现了6000亩土地连片经营,眼下他们正在把这种做法向周边村镇推开,希望三年后能实现万亩连片。

精彩推荐:黑龙江粮食总产量达1114亿斤跃居第一

 

来源:CCTV经济信息联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