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过眼11

标签:
杂谈 |
不停地写写改改,直到退伍前才最终完稿。他联系了很多出版商,没人愿意出版这
部小说。但约翰的妈妈图尔太太却不同意,她坚信儿子的才华:“这是一本了不起
的好书!”图尔太太帮儿子把小说稿寄给一家又一家出版社。 8 年过去了,书稿仍
旧无人问津。儿子决定放弃努力。母亲却没有放弃,继续替儿子寄着书稿。一个偶
然的机会,图尔太太听说路易斯安那大学成立了一个校内出版社,抱着试一试的想
法,她把书稿寄给了大学出版社。结果,他们同意出版。编辑给约翰的书取名《笨
伯联盟》,第一版只印了不到1000本。出版社的最高期望是“只要不赔钱就好”。
然而书一问世,立刻被抢购一空。加印到4000册 的 时候,它已经跻身十多个图书
畅销榜,被好几家权威媒体评为当年最佳读物。紧接着《笨伯联盟》获得了1981年
普利策最佳小说奖。儿子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图尔太太替儿子奔波了这么多年,现
在还要替儿子办最后一件事:参加普利策颁奖典礼——1969年,32岁的图尔结束了
自己的生命。图尔在遗书中说自己是一个没有才华的 失 败者,是个被世界遗弃的
人。但图尔忘了还有最后一个人不曾放弃———他的母亲。
基本无业,肥胖到超凡脱俗,神经到人神共愤——小说最大的成功,便是为我们塑
造出了这样一位堪比堂吉诃德与好兵帅克的文学人物。通篇的东拉西扯和驴唇不对
马嘴,但诉诸在这位伊格内修斯身上,却自有一股天经地义和舍我其谁的派头。这
就是文学本身的成功了,正因为此,我们才接受了堂吉诃德与好兵帅克这一类虚构
出的荒诞角色,并且,赋予了他们诸般令你我笑中带泪的品格。
凡有人问话,他便让自己的伊格内修斯稀里哗啦地扯出个天翻地覆。真是没准——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真的是将自己摆了进去,那种汹涌的言说欲,那种发泄般的歇
斯底里,令人唏嘘,令人莞尔,当然,也不免令人悲伤。严格说,约翰·图尔不能
够算作一个合格的小说家,他太情绪化了,完全是凭着一腔热血和不吐不快的疯劲
儿,才堆砌出了这样一部作品。而塞万提斯与哈谢克,显然更具备一个小说家的控
制力,毫无疑问,他们必定与自己笔下的堂吉诃德与好兵帅克有着不短的距离,但
约翰·图尔,总是让我将他与他笔下的伊格内修斯视若一人。面对世界这个庞然大
物,堂吉诃德,好兵帅克,伊格内修斯全部挥舞起了自己的长矛。在这样的一个序
列里,堂吉诃德保持着必要的贵族范儿,因此疯狂之中还透着优雅,此间落差,就
有了哲学般的意味;好兵帅克完全走的是大智若愚的路子,装疯卖傻,居然在世界
大战之中做到了独善其身,不啻于以人类的智慧向着人类的邪恶吐了口口水,那种
崇高与卑劣、清洁与肮脏的辩证,实在是非常高级;伊格内修斯几乎是个百分之百
的精神病患者,在与世界这个庞然大物的对峙中,他既无智慧,也无风度,完全是
条件反射般的发神经。因此,在文学的标准上,这三位作家的高下立判,但也正因
为此,这支人类轻骑兵队列中的三位文学人物,又实在难以令人分出高低,甚至,
从人的卑微与粗鄙去考量,伊格内修斯反而更加令人心碎——与其说他是在颠覆虚
诞,毋宁说他便是虚诞本身。
这个新奥尔良的死胖子,他也有了自己的尘世地位——新奥尔良运河街800 号的百
货商店门前,如今就立着一座伊格内休斯的铜像:绿棉帽,小胡子,大胖脸,臃肿
的身躯。这位最令人讨厌的小说主人公,以一尊人间铜像的姿态,证明了小说家约
翰·图尔的成功。图尔1963年服完兵役后回到新奥尔良,在制衣厂工作过,还帮法
国区的朋友在街上兜售过玉米粉蒸肉。随着出版希望的一点点破碎,图尔酗酒、服
用大量的止痛药,在1969年参观完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故居后,于密西西比州
的海滨城市比洛克西吸汽车尾气自杀,年仅31岁。
样的小说家,背后都有着一位图尔太太那样无条件信任自己儿子才华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