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来春:制造业40年,在有限机会中做正确抉择
(2023-04-10 13:41:07)分类: 创业者资料大全 |
成立接近20年,立讯精密市值早早地突破2,000亿。2022年前三季度,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消费电子市场的寒气中,这家公司仍然实现了79.30%的收入增长。但人们对于这段增长神话始终知之甚少,公司的创始人、最重
在全方位布局产品、建设能力的同时,王来春也在持续加大对智能制造、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投入。在她看来,过去的制造在于如何通过设备取代人,减少对人的依赖;后来变为如何透过模组或自动化来提升品质和效率;而现在的智能制造着重于在极高精度和极小公差的极致要求下,通过全流程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来完成产品的生产加工,从而赋予终端产品更好的技术空间。智能化、数字化平台的打造,也不断帮助立讯精密导入更多新产品,争取新机会。
随着制造工艺、产品研发的提升以及全面布局的不断深入,如今立讯精密已成长为一家具备高端制造及智能制造能力,服务消费电子、汽车、通信领域的平台型企业。包括苹果、华为、特斯拉、微软等头部品牌均已成为其客户。
曾有无数的人将王来春与郭台铭做比较,后者更容易被看成是一个霸道大家长式的创始人。但对于王来春而言,立讯精密更应该成为一家客户导向、知识驱动、高效团队执行的创新公司。作为立讯精密这家中国制造业龙头的缔造者,王来春一直在强调一种价值观——立讯的组织形态以及决策机制都意在更好地服务客户。
2022年,在福布斯中国商界女性论坛上,王来春再次提及,“站在客户的角度,你成就客户、成就市场,才有可能成就你自己”。为此,立讯精密的经营逻辑一直围绕着三个主题:服务市场上最有价值的客户,高效并前瞻性地解决客户问题,同时为产业链上的伙伴提供健康的商业合作机会。
02. 成就客户,就是成就自己
“与凤同飞,必出俊鸟”,王来春很中意这句话,简单而言,就是与优秀的客户一起成长,立讯精密的成长离不开与客户的紧密合作和互相成就。
“2008年,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欧美客户认为我们公司没有上市,而他们都是上市公司,所以显得‘门不当户不对’。”王来春说,在欧美客户眼中,如果公司不上市,就无法获得较好的融资和人才吸引渠道,就很难作为他们的培养对象来对待。
“我们从那时决定准备IPO。其实当时公司并不缺钱,也不清楚IPO究竟能带来什么好处,压力和动力又在哪儿?只是纯粹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王来春坦言道。2010年9月15日,立讯精密正式上市。王来春说:“整个IPO的过程非常顺利,但上市后,挑战和压力也随之而来。投资人和外界都在期待我们成为一家充满发展前景的企业。”
王来春坚信,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要对未来发展的赛道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常常使用沙盘推演,以便快速且全面地找到问题并加以解决。诸如‘客户现在及将来的供应链到底存在什么痛点?’‘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客户要选择你?’‘我们能满足客户什么需求?’‘将来还能满足客户什么需求?’以及‘在这个赛道里其他企业的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等。”
她说:“立讯精密之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是核心客户全球品类最全的供应商,不仅是因为全面的布局和高标准,也离不开始终坚持从客户的角度思考的方式和企业文化。客户想到的,我们能做到;客户没想到的,我们也能帮他想到。”
“归根到底,企业一定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并且要对行业有敬畏之心。只有成就客户、成就市场,才能成就自己。”她强调,“在这个过程中,立讯精密非常感谢客户。我们的许多客户都是行业里优秀的领军企业,只有跟随并虚心学习客户在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优点和经验,公司才能不断向前迈进。”
03. 团队协作,共同奔向长远的目标
王来春常年深入一线,深刻理解管理者必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才能向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同时,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带领团队朝着正确的方向,解决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王来春认为,团队协作是立讯精密的强项。她的团队不仅要具有出色的“单兵作战”能力,还要能形成协同配合,拧成一股劲,就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每个项目的成功,无论在产品层面,或是内部组织层面,都要归功于团队协作,能够有效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全力以赴攻下一个又一个‘山头’。立讯精密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无论进入哪个领域,还是哪个国家,都成功拿下了不少项目和订单。
当然,公司的发展离不开长远的规划。王来春回忆,大约从2012年开始,她逐渐理解企业必须制定“短中长期”规划的重要性。“往往5年、10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从前是多么的短视,自然而然就会明白做规划的重要性。而且,不同的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短中长期’的时间也有不同的定义。”她说道,现在立讯精密所制定的中短期规划是2-3年,而中长期则是5年。
在明确规划和团队协同下,立讯精密以连接线、连接器为切入点,不断深入布局消费电子核心零部件,甚至具备了整机制造能力,并向汽车、通讯、工业、医疗等不同领域拓展。
谈到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以及对奇瑞的百亿投资,王来春说,这是出于公司长远战略规划的考虑。“目前,中国汽车行业正面临百年不遇的机遇。但术业有专攻,立讯精密不会自己造整车,因为毕竟汽车零部件与消费品零部件是完全不同的赛道。”汽车是一个极为精密且复杂的产品线,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影响,必须与全球成千上万的供应商保持协同合作,所以博世、麦格纳、日产等Tier1(一级供应商)才能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对于立讯精密来说,仍然将从汽车零部件切入,以Tier1为定位。
王来春认为,未来中国的Tier1将获得更多机会。“目前全球前十位的Tier1中没有一家来自中国,立讯精密希望成为其中一员。之所以选择投资奇瑞,是因为出于对其汽车整车制造业务的认可,希望借助这一平台为双方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她说道。
同时,王来春强调:“我们必须抓住前5年的黄金窗口期。虽然这个窗口期可能是10年,但前5年一定是最确定的,也是最充满挑战的。所以,想要把握这一机会,就一定要提前布局。事实上,立讯精密在十多年前就已经看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前景,并一直为此进行着布局。”
“希望10年后,大家提到立讯精密的时候,不仅会想到它是消费电子品牌的核心供应商,还能想到它是众多汽车品牌客户的Tier1供应商。”王来春也希望再用20年时间,让立讯精密旗下30%的细分产品进入行业的“无人区”。尽管目前这一比例仅为3%,但立讯精密将其视为自己的使命和追求。
04. 企业家的选择与命运
王来春并不是一个从开始就拥有太多选择的人,但她始终能在有限的机会里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1967年,王来春出生于广东汕头澄海。与大部分潮汕女孩一样,她从五六岁开始就跟着长辈们学习做抽纱等手工活。“那时,我的小学学杂费大多是自己做手工活赚钱缴的,就连小时候春节的新衣服也是自己赚来的。”她回忆道,作为“60后”,她从小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直至今日,她每天依旧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年飞行200多次。她说,或许很辛苦,但能坚持到现在,一切都归功于小时候的磨练。
王来春在高考时以13分的差距与大学失之交臂。在此之后,她还报考过警校,准备进入深圳大学的夜校深造。但受限于家境等原因,她最终放弃了复读和深造,选择与同学一起前往深圳打工。
那是1984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蛇口工业区门前已经竖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王来春和同伴们进入了日本三洋位于蛇口的第一家工厂。她说:“我很幸运能够进入三洋,这是当时深圳第一家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当初,我只是一个农村出来的黄毛丫头。进入三洋后,我第一次见识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以及现代化的电子制造业,心里非常兴奋。”
1988年,台湾鸿海集团旗下的富士康在大陆设立了第一家工厂——深圳海洋精密电脑接插件厂。此时,王来春已经从三洋离职。她回忆道,起初并不了解富士康是一家怎样的公司,但因为对深圳的向往,让她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成为当时富士康首批百名员工中的一员。
王来春告诉福布斯中国,事实上,她刚进入富士康几个月就被分配到郭台强(郭台铭二弟)管理的部门(正崴精密前身)工作,该部门的主要产品就是连接线。当时,台湾企业的管理理念、思维模式以及勤奋的品质让身为潮汕人的王来春产生了共鸣,加之在三洋的工作经历,王来春很容易就能领会领导的意图,业务能力也获得了快速提升。她很快就从普通的打工妹一跃升至基层干部。
9年后,王来春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郭台强先生第一个找到了我,鼓励我创业,让我开一个好头。”她说。当时,工厂中出现了一股离职创业潮。郭台强认为,与其眼睁睁地看着人才流失,不如先鼓励一部分干部去创业,以便安抚人心。正是在郭台强的鼓励下,王来春才下定了创业的决心,创立了立讯精密。
关于成功,王来春总是归功于她的客户和团队。她说:“立讯精密是一家具有狼性精神、有干劲的民营企业,犹如游击队一样,具有快速应变的能力和进取心。同时,还有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核心员工,能啃下各种难啃的骨头和各种老大难的产品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客户都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企业,在他们的影响和帮助下,我们已经树立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思维,也为未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