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龐琦全方位研究《朝元仙杖圖》之二:《八十七神仙卷》赏析

(2013-02-26 11:34:44)
标签:

八十七神仙卷

朝元仙仗图

启功

徐邦达

杨仁恺

分类: 文化交流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庞琦摹徐藏本《八十七神仙卷》和十二位专家跋文
徐悲鸿先生藏《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佚名的白描人物手卷。原画初为八十八位道教神仙组成,年久残损,卷尾残缺一人,卷首甲卒残留头部,现存神仙为八十六位半。徐悲鸿先生按人头之数,命名《八十七神仙卷》,恰好与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相區別。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为壁画稿本,《八十七神仙卷》为卷轴画,尺幅相差悬殊。 《八十七神仙卷》尺幅为292cm×30cm,《朝元仙仗图》尺幅为790cm×57.8cm。从尺寸上相比,徐藏本小于武宗元稿本,又称徐藏本为小样副本。
徐藏本《八十七神仙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是大家所公认的。要想深入准确的欣赏这幅名画,还要以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站在东方文化的角度上进行剖析,不宜与西方名画横向比较,这样才能很好的理解这幅画作的优势。
刘廼中先生题『引首』小篆释文:庞琦摹朝元仙仗图
刘乃中先生(1921——)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刘学谦是光绪丙戌翰林,家中藏书甚富。父亲刘毓琪曾任海参崴总领事馆副总领事。伯父刘毓瑶为金石书法家,于金石书法及文物鉴赏等修养颇深。
刘乃中先生幼承家学,楷、篆并习,稍长习隶、行、草书,并涉商周以下甲骨、金石、瓦甓、封泥等。中学毕业后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亲受教于名师门下,所获甚多。于暑期间前往上海,亲自向篆刻大师王福庵先生求教,获益良多。
刘乃中先生在大学期间,书法、篆刻已崭露头角。一九四四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学术、书法师事启功先生,后又得王福庵先生指点篆刻。书法以汉篆、隶书见长,所作端庄古雅、朴厚遒丽。尤其是玉筯篆继承传统,精准独到,功底深厚,自成一家,成为当今玉筯篆经典范本。
刘乃中先生对后学培养教育颇有建树,成就显著者已为书法篆刻界栋梁之才。庞琦先生书法篆刻师从刘乃中先生,收获甚大。 
刘廼中先生在地方史志文献方面多有贡献。辛卯秋,由吉林市人民政府、吉林省文史馆、西泠印社主办,在吉林市成立了『刘廼中艺术馆』。

庞琦先生『引首』题记释文:
朝元仙杖图小本为徐悲鸿先生所得,以其卷中人物之数命名,题曰:八十七神仙卷。庚寅之春 庞琦题记 时居洛杉矶

《八十七神仙卷》赏析
展开长卷,我们可以看到这幅画是用中国式的绘画『散点透视法』布局,画中众神仙组成浩浩荡荡的朝拜元始天尊仪仗队,从右向左缓缓前行,可谓洋洋大观。
http://s2/mw690/6963e829gd782518e4031&690
画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唐宋时期流行的『富贵相』,个个面庞丰腴典雅,雍容华贵,既有等级身份的差异,又有性格年龄的不同。女仙秀美飘逸,男神儒雅端庄。力士威武健壮,帝君旒冕堂皇。所有的仙人神情都统一在一种宗教气氛之中。然而神仙们个个又是那样的独具个性。
http://s10/mw690/6963e829gd78251df4109&690
帝王威严又和蔼可亲,武士们的面目是威猛中却透露出善良,众位男女神仙安详自在,且各尽其职,或奏乐,或击鼓,或撑幢,或举幡,前后顾盼,相互照应,十分泰然。虽然画的都是神仙,却又富有人情味。既然是凡人画神仙,就必然反映出人世间的思想情感,使人联想到人与神的关系。
http://s6/mw690/6963e829gd7825259b8e5&690
在着装上,帝王和女仙们身穿庆典大礼服(古人平时多穿短衣裙),佩以华丽的缨珞等装饰物,珠光宝气,绚烂夺目。武士们戎装佩剑,气宇轩昂。金童玉女天真无邪,清净安乐。放眼望去,整列队伍是幡幢飘举,仙乐悠扬。鲜花供品,琳琅满目。火焰升腾,云气流动……。如此豪华动人的群仙朝圣仪仗队竟然是一幅清秀淡雅的白描画卷。
《八十七神仙卷》中人物衣纹作铁线描,以细密排列的长线组成,虽然少有提顿之笔,线型却十分丰富,富有变化。画面中用略微粗壮的线条表现武士的强壮和铠甲的厚重,用匀细富有弹性的线条表现女仙肌肤的细腻,衣着的轻柔。这幅长卷仅仅用线条就能够把不同的物体刻画得生动异常,实为难能。此线描不仅显现了衣料的质感、体积感和动感,而且形成了全画的韵律,构成全画的基调。有人形容此画爲线条的交响乐还是很贴切的。古人把线条的表现力发挥到如此高超的程度真是令人称叹不已!这其中无不体现出中国画论中提出的『骨法用笔』、『气韵生动』之特点。
http://s4/mw690/6963e829gd78252b52e93&690
一九八一年庞琦去北京出差,顺便带上这卷摹本向北京画界、文物界老前辈请教,他们见到庞琦的摹本都很高兴,并题诗作跋,这样陆续得到了十二位老先生的跋文。下面按时间先后列举:金意庵、啓功、刘凌沧、张伯驹、黄均、陆鸿年、潘洁兹、徐邦达、任率英、谢稚柳、刘九庵、杨仁恺等十二位老先生。这些跋文对我和这件摹本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誉,并且对断代问题作出明确的结论。

金意庵先生跋文释文:
    传世名画八十七神仙卷,悲鸿先生推崇备至。今观庞琦同志所临摹本几可乱真,钦佩之余,瞩爲题识,漫成小诗四章,聊以塞责,并希吟正。
    阿睹传神笔一枝,白描高古见游丝。
    行云流水非虚誉,海外藏真惹梦思。
    
    宋人家法君能继,圆劲衣纹胜老莲。
    墨妙天成竟不爽,师承有自溯渊源。
    
    雨窗连日舒长卷,雅令题诗读画图。
    莫笑时贤齐敛手,悲鸿地下认模糊。
    
    衰翁眼福诚非浅,文字论交又墨缘。
    盛世躬逢生百感,喜添摹本广今传。 
     辛酉夏日  意庵·啓族
    
    金意庵(1915——2002),原名爱新觉罗·启族。满族,乾隆皇帝长子定安亲王永璜之后裔。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画家、篆刻家,诗人、学者和鉴赏考据家。他的诗、书、画、印皆精,被称为『四全』书法家。1999年由吉林市政府宣传部主办在市博物馆建立『金意庵艺术馆』。
    
    注:
    『阿睹』一词出自顾恺之有『传形写影,正在阿睹中』言,此处『阿睹』说的是眼睛。
    『高古』高雅古朴。
    『游丝』中国画线描技法『十八描』中的一种,称『高古游丝描』,是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啓功先生跋文释文: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爲宋画剧迹,惜已流出国外。其副本今藏徐悲鸿纪念馆,有影本行世。庞琦同志精摹此卷,可谓纤毫克肖。如用鹅溪妙织,殆将莫辩孰爲摹本矣。因书纸尾,以志获观之幸。
    一九八一年夏日   啓功
    
启功先生用印『启功之印信』、『小乘客』二方为刘廼中先生所刻。 
    
启功先生(1912——2005),姓爱新觉罗,字元白,中国著名书画鉴定专家,中国鉴定专家五人小组成员之一。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启功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启功口述历史》等。
    
注:
    『纤毫克肖』
    『纤』细也,比喻极其细微、细小。
    『毫』细长而尖的毛。这里用来形容极其细微。
    『克』指在极其细微之处都能够做到十分严格约束,丝毫没有偏离。
    『肖』从本质特点上都能够达到十分相像。
    『鹅溪』指四川盐亭县有鹅溪,盛产丝绸和绢。
    『妙织』极其美好的丝织品,这里指绘画用绢。
    『殆』大概、几乎。
http://s1/mw690/6963e829gd782533e4ca0&690
刘凌沧先生跋文释文:
庞琦君此本原画为徐悲鸿先生所藏,徐生前极为宝爱而有长跋于后。徐归道山后,此画藏于徐悲鸿博物馆,国宝赖以宝存。庞君临此本线描细劲,笔法圆成,颇近原作,至为难得,应珍存作为范本。来日方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
      辛酉初冬 刘凌沧书于北京
刘凌沧(1906——1989)著名工笔画家,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名誉会长,兼《艺林旬刊》《艺林月刊》编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注:
『珍存』珍视并很好地保存。
『范本』指书画等作品可做模范临摹的样本。

张伯驹先生跋文释文:
吴道子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后,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为钜製。徐悲鸿所藏摹本曾持以示余,重摹当费时日。余今岁曾观文待诏青绿山水长卷云:毕十二年之力始成一艺之传,其珍重如此。
        辛酉冬 张伯驹题识
张伯驹(1898——1982)中国著名鉴定家、大收藏家。生于官宦世家,他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集书画家、收藏鉴赏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专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中国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
注:
    『文待诏』指文征明,当时官至翰林待诏。
    『毕』全部、统统。
    『始成』才取得成功。
龐琦全方位研究《朝元仙杖圖》之二:《八十七神仙卷》赏析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
黄均先生跋文释文:
    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
    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旗尽飞扬。
右杜工部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诗中有写吴道子画八句,盖庙中有道子所作朝元仙仗图。
右爲吉林市博物馆庞琦同志所摹宋人八十七神仙卷 ,该卷原爲徐悲鸿先生收藏,内容亦爲朝元仙仗,衣纹飞动流利,五铢仙珮,神采焕发。庞君模本可以乱真,堪称攀临摹之高峰。因爲录杜诗以归之。
         辛酉冬日题于北京之六宜楼中  黄均
    
黄均(1914——2011),中国著名工笔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院教授。北京古都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山书画社顾问等。
    
注:
『擅』压过,胜过。
『杜工部』即指杜甫,是他的官职。杜甫诗的题目是《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藉此来赞颂这幅壁画美妙无比。诗中首先赞美吴道子绘画技艺高超,可见当年吴道子绘画的影响和声望。
『模本』照原本摹写或摹画。
『堪称』:称得上。
『攀』:攀登,登上
龐琦全方位研究《朝元仙杖圖》之二:《八十七神仙卷》赏析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龐琦全方位研究《朝元仙杖圖》之二:《八十七神仙卷》赏析龐琦全方位研究《朝元仙杖圖》之二:《八十七神仙卷》赏析龐琦全方位研究《朝元仙杖圖》之二:《八十七神仙卷》赏析龐琦全方位研究《朝元仙杖圖》之二:《八十七神仙卷》赏析
陆鸿年先生跋文释文:
辛酉之冬,得观庞琦同志所摹朝元仙杖卷,精品也 。           
                   陆鸿年
陆鸿年(1919——1989),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 中国著名壁画专家,有《法海寺壁画》、《永乐宫壁画艺术》、《中国古代壁画的一些成就》等著述。

潘洁兹先生跋文释文:
庞琦仁弟摹写徐悲鸿氏珍藏八十七神仙卷,心如发细,笔如丝密,无一懈怠,妙造自然,非学养有素,曷克臻此?
古来名迹赖摹本流传多矣,徐氏藏本亦依旧范而成世珍。今得庞君妙手,使天壤间又增一副本,贻诸后世,亦艺林功德,岂惟学艺有得已也。展观之余,喜赋二绝:
吴生妙笔动宫墙,遗迹无存徒神伤。
何来仙子八十七?洗尽粉黛作吴装。
    
白描圣手推伯时,八百年后继者谁?
老眼得见生花笔,顿开心扉一展眉。
          辛酉岁暮 潘洁兹于北京 春蚕画室
    
潘洁兹 (1915——2002)中国著名工笔画家,工笔画界领袖,北京画院院长,北京工笔画会会长,著名壁画专家。
注:
    『学养』即指一个人精神气质,多指『书卷气』。
    『素』原有的。
    『曷』怎么,为什么。
    『克』能够。
    『臻』达到。
    『此』这种境界。
http://s5/mw690/6963e829gd78254f3ffb4&690
徐邦达先生跋文释文:
    朝元小样接吴生,南渡翻身见亦惊。
    奕世庞家传缩本,行云流水笔花清。
朝元仙仗图传世见二本,一在海外,赵松雪定爲北宋武宗元笔,所谓小吴生者。一藏徐悲鸿家,则似南宋人模作。庞琦君缩临徐本,询有出蓝之美,爲赘数语于后。
             壬戌初春邦达
徐邦达(1911——2012)中国文物界鉴定界泰斗,饱览清宫所藏历代书画珍品及国内外公私收藏不可胜计。著名古书画鉴定专家、收藏家、画家、书法家、诗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鉴定专家五人小组成员之一。徐邦达先生与谢稚柳、启功先生并称中国当代书画鉴定三大家。
徐邦达先生鉴定专著甚丰,主要有:《古书画鉴定概况》、《古书画伪讹考辨》、《古书画过眼要录》、《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中国绘画史图录》、《重编清宫旧藏书画目》、《改编历代流传绘画年表》、《古书画伪讹考辨续编》等,对中国古书画研究和文博建设贡献杰出。
注:
    『南渡』是指北宋灭亡后,在江南杭州建立南宋。
    『翻身』即翻身得解放,指南宋收复中原后才能看到这件副本。
    『奕世』累世、世代,即过了好多世。
    『笔花』即『梦笔生花』典故,形容文章绘画非常出色。
    『出蓝之美』出自《荀子·劝学篇》。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龐琦全方位研究《朝元仙杖圖》之二:《八十七神仙卷》赏析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
任率英先生跋文释文:
庞琦仁棣以摹绘徐氏珍藏八十七神仙卷见示,工谨细密,笔精墨妙,颇见用心。庞君方在壮岁有此功力,至可嘉佩 。    
            癸亥 任率英题
任率英(1912——1988)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人民美术出版社研究员,北京东方书画研究社社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中国连环画研究会顾问等。
    
谢稚柳先生跋文释文:
此八十七神仙卷爲故人徐悲鸿所藏,予曾爲之题。此爲庞琦同志所摹,神形毕肖,殊爲难能,并世画手,殆无其匹。
       戊辰仲夏在长春获观因题 壮暮翁 谢稚柳
谢稚柳(1910——1997),国家著名国宝级鉴定家,上海市博物馆研究员,中国鉴定专家五人小组成员之一。着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注:
    『神』指内在的。
    『形』指外在的。
    『毕』完全、全部。
    『肖』相似。
    『殊』特别,很。
    『並世』同存於世。
    『殆』幾乎。
    『匹』比得上、匹配。
龐琦全方位研究《朝元仙杖圖》之二:《八十七神仙卷》赏析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
刘九庵先生跋文释文:
八十七神仙图卷爲徐悲鸿所珍藏,铭心之品,曩时曾一寓目。迩来亦多有以此爲范本临摹者。今获覩庞琦同志所摹,可谓形神兼备,顿还旧观,胜其他摹本多多。其欣服之余,谨爲题记。
     刘九庵  戊辰夏于长春  
刘九庵(1915——1999)中国文物界著名书画鉴定专家,中国鉴定专家五人小组成员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受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之邀,由启功、谢稚柳、徐邦达、刘九庵、杨仁恺等五位先生组成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组,简称为五人小组。
    
注:
    『曩时』以往,从前。
    『寓目』过目。
    『迩来』近来。
    『兼备』全都具备。
    『顿』立刻。
    『还』恢复。
    『旧观』原来的状态。
    『胜』超过。
    『欣服』非常佩服。
    『余』不尽,无穷。
龐琦全方位研究《朝元仙杖圖》之二:《八十七神仙卷》赏析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
杨仁恺先生跋文释文:
八十七神仙图卷曾在徐悲鸿先生处见之,二十年后又复在北京徐悲鸿先生纪念馆重观墨迹,印象至深。
此,庞琦同志持摹本求题,诸先生已有评价,自当首肯,何须赘言。因书数语以归之。愧耳!愧耳!
          戊辰六月 仁恺书

杨仁恺(1915——2008),号遗民,笔名易木,斋名沐雨楼。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学家,中国文物界国宝级书画鉴定家,书画大家、美术史家。幼读私塾,博学多闻。
曾任辽宁省文史馆名誉馆长,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鲁迅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中国鉴定专家五人小组成员之一 。
其贡献杰出,授予『人民鉴赏家』荣誉称号,被誉为『国眼』。
杨仁恺先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考鉴、拯救及中国文化世界的传播作出的卓越贡献,所鉴定书画在两万件以上,海内外影响深远。
    
注:
『贅言』意是多餘的話。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
『因書數語以歸之。』
『歸』歸結、了結的意思。因為大家都有很好的評價的緣故,楊仁愷老先生於是寫上幾句總結性的話語。
『愧耳!愧耳!』慚愧啊!慚愧啊!是表達感嘆的謙辭。古人有一句話說的好,一個人「學問深時意氣平」。越是有學問的人、越是有德行的人,越謙虛。
http://s14/mw690/6963e829gd78255ffa01d&690

这幅画是手卷,不能张挂,是供人们在几案上边卷边看的一种书画形式。手卷这种绘画形式对画法要求十分严格,特别讲究。尤其是中国画的线不同于西画的线,不仅要求画家要画出优雅形体,而且每一个点、一条线都要独立成型,像书法一样。书法用笔不仅要求字形结构准确,还要求每一笔一划有提、按、顿、挫,丝毫不能含糊,这就是古人常说的『笔法』。因此,这幅白描画的用笔非常讲究法度,处处中规入矩。
http://s3/mw690/6963e829gd782564a9992&690

《八十七神仙卷》受北宋李公麟(龙眠)白描艺术的影响,属于南宋人绘画风范。因为距吴道子时代较为久远,所以完全没有吴道子兰叶描用笔的洒脱迅捷之特点。其艺术风格如『春风拂杨柳』,轻柔儒雅,自然理性。此画虽然是佚名摹品,但是其白描画水平超群,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将永远为世人所瞩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