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Sophie
Sophie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01
  • 关注人气: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龐琦全方位研究《朝元仙杖圖》之一:众仙名字存疑

(2013-02-26 11:11:50)
标签:

《八十七神仙卷》研究

南宋名画高清晰图版

徐悲鸿藏

文化大革命前版

分类: 文化交流

徐悲鸿藏《八十七神仙卷》众仙名字存疑

 

http://s1/mw690/6963e829gd6d6a381dd70&690

《八十七神仙卷》原画中每位仙人头部上端都有他们的名字,又称作“榜子”。在此卷被盗之后都被一一挖掉又重新装裱,现在原件上挖补的刀痕还依稀可见。由于《八十七神仙卷》和《朝元仙仗图》两卷产生的历史时期不同,可以判断两卷众仙的名字应是不完全一致的。现在列出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榜子”作为参考,配有徐藏本《八十七神仙卷》高清晰大图版:


第一张图版仙众名字

http://s11/mw690/6963e829gd6ad0a073f0a&690

(附图3001)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卷中“榜子”顺序如下排列:卷首是名武士:右手举旗的是“天驺甲卒”。右手举剑的是“稽金刚”。左手持剑的是“威剑神王”。

接着是四位神王:左手持刀的是“天丁力士”。双手握剑的是“破邪力士”。胸前托着棋子的是“明星大神”。左手施手印的是“飞天神王”。

再接下去就是金童玉女、仙侯真人等。右手执笏戴巾冠的是“太极仙侯”。双手执笏的是“九疑仙侯”。左手执笏,右手托熏炉的是“妙行真人”。双手托花瓶的是“西灵童”。左手持扇,身着帝王休闲装的是“扶桑大帝”,有头光。这一段画面主神是“扶桑大帝”,他的衣冠装饰正是宋代帝王日常生活中穿着的休闲服饰,不是上朝时所穿的正规朝服。

 

双手托凤盘的是“元阳童”。其右双手持尘尾的是“光灵童”。左手托奇石的长者是“太清仙伯”。右手托龙盘的是“太丹玉女”。左手托花盘,右手拈花的是“开明童子”。双手举旂幢的是“开光童子”。其后有一玉女双手抱托着一个大包袱,少提名。前面双手执长玉器的是“海空梵行金童”。双手托盒的是“太极清耀金童”。


 

第二张图版仙众名字:

双手执笏的是“太玄真人”。其后一玉女(少题名)双手托瓶花,托瓶上有莲花。拱双手回首的是“梵气弥罗玉女”。左手托花,右手拿着一朵花的是“玄都七变金童”。其前面双手供于胸前的是“易迁金华玉女”,高冠执圭有头光的是“南极天帝君”。

双手持宫扇的是“洞真元气金童”。双手托盆的是“空洞灵光玉女”。左手托盆花回头看的是“苍元洞阴玉女”。双手持莲的是“斩魔神慧金童”。双手持燻炉的是“至灵太极玉女”。双手举幡幢的是“光妙音真人”。


第三张图版仙众名字:

http://s4/mw690/6963e829gd6ad15ff9323&690

  (附图3003)

双手举碧玉幡的是“夜灵玄妙金童”。左手托盘、右手拈花的是“含和太光玉女”。双手举羽扇的是“太丹自在金童”。右肩托荷花,左手提着璎珞的是“虎碧万变金童”。双手举旄幢的是“伏魔妙惠金童”。右手托莲花托盘、左手拈花的是“太玄夜精玉女”。双手托盘,盘上有壶的是“法相真人”。双手举双幡的是“太虚司禁玉女”。其前面一玉女左手提灯,少名”。

“仙乐龟兹部”共十二人,表现龟兹乐队,与克孜尔壁画的乐队在乐器上极为相近,只是人物形象全部汉化,说明龟兹乐已经中原化。道教音乐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道乐不仅与道教历史同样久远,而且秘而不传,其旋律为古雅风格,为宗教与艺术的互相结合。

这部分是《八十七神仙卷》中最精彩的部分,前面有弹琵琶玉女二人,再后有一玉女双手持彩色幡幢。一玉女胸前挂着长鼓。一玉女双手执横笛稍微回首。一玉女双手吹奏。一玉女双手捧着多管参差的笙。一玉女凤箫。一玉女右手托盘,盘上有花。一玉女双手托执莲花。一仙女双手执一叠木板。

乐队在行进中边弹奏边表演,上下三排,紧凑和谐,自然而然,十分愉悦。

在乐队的前方用右手拈花,左手执拂尘的是“太极丹华金童”。用右手托花盘,左手拈花的是“珠林净光玉女”。


第四张图版仙众名字:

  (附图3004)

“东华天帝君”的左边是“洞空无相金童”左手托着东华天帝的披帛。用双手托着东华天帝的右手的是“紫华扶晨玉女”。“东华天帝君”有头光,举左手施手印,右手放在玉女的双手上。左手举羽扇,右手托花的是“道空常寂玉女”。“洞阴玄和玉女”双手托盘,盘中有莲花。

双手托壶的是“净居宝月玉女”。左手执燻炉的是“香山宝相玉女”。双手举莲花的是“宝相自然金童”。双手托着玉几的是“上真自然金童”。右手托花盘的是“妙音惠空玉女”。“朱光妙善金童”双手举幡。其前面是“碧落太华金童”双手举幡。“太阴玄和玉女”左手托花盘,右手拈花,回首顾盼。

“太妙真人”左手执扇,右手作手印。“皓华素灵玉女”双手举玉器。“守净玉女”双手托龙盘。“素灵太妙金童”双手举幡。“梵宝丹昌玉女”双手托盘,盘中有瓶,中有莲花。“守素玉女”双手举莲花。“香林惠化玉女”双手举莲花。


第五张图版仙众名字:

  (附图3005)

右手托花盘、左手散花的是“散花玉女”。双手举幢走在后面的是“玄虚飞霞玉女”。“紫虚自然玉女”双手举幢在前还有一位双手执剑,剑上有库的是“捧剑力士”,可惜在《八十七神仙卷》中完全丢失了。

庞琦先生在临摹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和绘制仿宋壁画的时候,把《八十七神仙卷》首尾缺失的两名武士补齐,成为八十八位神仙全卷。

以上卷中所有仙人的名字是根据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榜子”而来,至于《八十七神仙卷》的“榜子”不得而知。

徐邦达先生《古书画僞讹考辩》一书中:“徐悲鸿收藏白描画男女神仙和帝君等八十七位形象一卷,无款,亦无古题跋、印记。徐氏不知其图名,称之爲《八十七神仙像》。此图画仿唐吴道玄白画,衣纹作铁线描,没有题顿之笔,女仙脸形体态则秀美苗条。细看每像头部上方原来都有书写人名的“榜子”,现在已经给人一 一挖掉,刀痕尚存。从形象、笔墨、绢地气色等各方面综合起来鉴断,应爲南宋人之作(以下称“徐本”)。……徐本和此本(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出于一稿,自无疑议,但此本爲未完工的小样粉本,徐本则是刻意临仿的正式画卷”。

徐邦达先生还指出,在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中:“画中人像上的“榜子”,逢到“虎”字和“玄”字(虎碧万变童子、玄灵飞霞玉女),并不避唐远祖李虎和宋始祖(即“圣祖”)玄朗的名讳,我们知道宋代避“玄”字讳,开始于大中祥符五年,可见此画既不是唐画,也不是宋大中祥符五年以后的作品 ------应在真宗朝初年,于武宗元的艺术活动时期正相符合,武氏曾在那时画过玉清昭应宫的壁画,见《宣和书谱》武氏传记中。从这些方面考证出此画正是武宗元创作时期的作品。

徐悲鸿在《八十七神仙卷》自书跋文中提到此卷失而复得后,惟已改装,将悲鸿生命印挖去,题跋及考证材料悉数遗失,幸早在香港付中华书局印出。看来,当时在香港出版的《八十七神仙卷》印刷品上一定会有榜子存在,前两年庞老师委托朋友到香港各图书馆查找这一原始资料,但是并没有查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