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邢红军教授《初/高中物理高端备课》付梓前夕
(2014-07-15 17:39:06)
标签:
物理教学物理教学论物理教育物理高端备课物理教学设计 |
分类: 学术随笔 |
2014年7月,我导师邢红军教授的《初中物理高端备课》与《高中物理高端备课》两本书将交付出版社出版,其内容主要是初高中物理几十节重要课程的教学设计,是邢老师带领团队在过去的两年多里精心完成的。作为邢老师物理高端备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深感邢红军教授这一工作意义与价值的重要,亦深感自己在这一经历中收获了非常多且重要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就将自己的感想叙写一番。
一、缘起
2011年我刚入学后的第一学期,邢红军教授给我们开的第一门研究生课就是《物理教学论》,其中有两次课,邢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就是教学设计,一节是初中物理的“摩擦力”,另一节是高中物理的“向心力”。课上,我们每人展示之后,邢老师都进行了堪称犀利且引而不发的评点,到我们都展示完毕,邢老师才“揭晓”了他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观点,其观点之犀利、思路之切中令人拍案叫绝。
之后的课上,邢老师也曾即兴向我们谈起过他关于“超重与失重”、“密度”等课题的教学设计思想,也都令人感触颇深。我们纷纷表示:邢老师不如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出成一本书,以供大家集中学习。邢老师听后大笑说:如果出书,就叫“邢红军教授物理教学设计”。
之后,我们的课程结束了,出书这件事就这样暂且放置了下来,邢老师也继续在不同的场合的演讲、讲课中介绍着自己的教学设计案例与思想。是的,邢老师早已是教授,时年也评上了博士生导师(如今也招到了我这个博士),邢老师曾自嘲说,自己已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对于他而言,花费时间和精力发表教学设计这样的“小文章”又有多少“用处”呢?
事实上,当时我们所听过的几个教学设计都是邢老师早已形成且颇为成熟的观点。更为有趣的是,这些教学设计的来源各异,且都有一番“机缘”,邢老师曾饶有兴味地向我们讲述过一些。
例如,邢老师关于楞次定律的教学设计缘起于2009年担任一次赛课评委时看到的参赛授课。邢老师当场只打了40分,原因自然是对本节课不满意。当然,邢老师有自己对本节教学设计的思想(见《楞次定律教学的高端备课》)。可以说,邢老师的很多教学设计思想都是被反面教材“激发”出来的,与其相似的还有“电势差”、“力的分解”和“磁感应强度”。
初中物理“密度”概念的教学设计则是邢老师多年研究、酝酿的结果,对传统教学设计有重要突破。与之相似的还有初中物理的欧姆定律、压强,以及高中物理的机械能守恒等课题。
还有一些则是直接由学生的请教引发。每年到就业应聘之时,无论是首师大的本科生还是自己的研究生去中学应聘,都会拿中学出的课题来请邢老师帮忙设计。“摩擦力”就是邢老师给一位本科生设计的一节课,当该同学在中学试讲完之后,刚走到学校大门口,就接到了“大校长”的电话:他被录用了。对此,邢老师颇为自豪地向我们说:“做了几十年教学设计,从未失过手。”与之相似的还有“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向心力”等课程。而“弹性势能”则是邢老师给我一位师兄设计的参加教学技能比赛的课题。
可以说,邢老师教学设计很多都没有刻意为之,其思想的激发都是机缘造就的,大多缘于对教学现状的不满。因此可以说,都是很有针对性的,而“针对性”的另一个含义就是实践性。
邢老师这么多有价值的物理教学设计不整理出来发表,实在是太可惜了!
二、邢老师才是真正的“富矿”
研二时候,邢老师给我们开设了第四门研究生专业课《物理教育论文写作》。在课上我曾向邢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您是如何找到“原始物理问题”这一领域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的?邢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他的研究体会,说他第一次发现原始物理问题,就看出了它的价值,原始物理问题是一个“富矿”!物理教学论研究者需要区分哪些是“贫矿”,哪些是“富矿”,哪些是“主菜”,哪些是“胡椒面儿”,这需要直觉、洞察力和眼光。
邢老师无疑是具备这种眼光的人。他亦一直强调研究者的洞察力和直觉,并有发表在《课程·教材·教法》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专门论述这一问题。
邢老师物理学本科毕业之后,曾经有过一线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经历。之后考取了江西师范大学物理教学论的硕士研究生,师从周中权教授,接受了物理教学论硕士生系统的专业训练。毕业后回母校任职,曾承担过中学物理、大学普通物理、大学普通物理实验、大学近代物理实验、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中学物理教学法、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中学物理教学技能、教育学、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且都教过不止一遍。当时,邢老师的学生大多是中学物理教师,都反映邢老师的课讲的非常之好。虽然调至首都师范大学之后邢老师即专攻物理教学论方向,然而我认为,多年普通物理、四大力学等课程的教学经历为邢老师从事物理教学论的研究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塑造了一种直觉。
在首都师范大学,邢老师在这一学术平台上继续积累,并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先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博士学位。心理学知识与方法的研习同样为邢老师的知识结构贡献了重要的组分。
物理学、物理教学论、心理学的学科背景,以及多年中学与大学的教学实践,使邢老师形成了在我看来少有的知识背景与思维方式。这使邢老师可以更加立体、全面且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特征以及物理学家深刻的思想与工作方式。
虽然本、硕、博攻读的是不同的专业,然而可以说,邢老师的关注点时刻都没有离开过物理教学工作。在与邢老师深入交流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到,邢老师拥有一种鲜明的物理学思维方式,并且这已经成为他的生活。他能迅速地抓住任何事件与现象中最实在、最实际的东西。我曾与邢老师聊起我的一点认识:邢老师之所以能够写出那么多理论性很强且耐读的文章,是因为首先是理论强吗?我认为不是,恰恰是因为邢老师的实践强。邢老师首先是一个实践家,知道物理教学这件事该怎么做,然后才是他的理论,也正是因此,邢老师的文章才有“看头”。我的这一判断绝非溢美之词,跟随邢老师读研的三年里,邢老师在研究方法与做事方法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深厚的学习积累与生活积累,再加上邢老师独有的天赋与个性特质,共同造就了邢老师的直觉与洞察力,以至于我突然领悟:邢老师总言某某领域是“富矿”,某某领域不是富矿,而殊不知邢老师自己才是真正的“富矿”。作为邢老师的研究生,有责任与义务协助邢老师共同开掘好这一富矿,为物理教学研究留下必要的贡献。
所以说,邢老师再不整理发表他的物理教学设计,他的学生们都不会答应。
三、“物理高端备课”的文献阅读
我一直以为,自我们这一届研究生开始,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如同纯物理学研究一样,我之前的师兄师姐们已为之后的研究生搭好了“研究平台”。邢老师关于认知水平测量、科学方法显化、原始物理问题等研究领域都先后指导我之前的师兄师姐做了多篇硕士、博士论文(也将收入邢老师的丛书)。我认为,邢老师的理论在2011年左右基本构建成为体系,我们一届的幸运就在于能够相对全面的学习邢老师以及往届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这为邢老师物理高端备课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可以说,没有邢老师前期的所有研究工作,就没有今天的物理高端备课。
在与北京市某中学的合作研究中,开始了物理高端备课这样一个研究领域。
每一篇物理高端备课都是在邢老师的主导下展开的,文章的主要观点都是邢老师的思路。我们在文章写作过程中通过与导师的讨论、文章的修改得到培养。可以说,每一节高端备课的灵魂都是邢老师的观点,而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邢老师的学术洞察力以及辛勤的思索。
文献工作是由邢老师和研究生共同且独立完成的。邢老师作为物理教学论绝对的内行人与前辈,知道并保有本领域最经典、最有价值的文献。我们还以一种“遍历”的态度来对待文献工作。对每节课,我们都下载了CNKI上所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的课300余篇,有的课100余篇,有的50余篇,有的10余篇,有的课甚至屈指可数。如果遇到本节中有其他疑点,则还会以疑点为专题阅读更多的文献。
除去期刊文献,我们还阅读了多种版本的中学物理教材、众多一线教师教学设计的PPT、网站的教学设计,还参考了三届全国教学比赛的获奖视频等等,这些更能反映当前本节教学的实情以及一线教师对本节的理解程度。
可以说,我们阅读了能够找到的所有资料,很多时候都是一头扎进图书馆,为的是力图使高端备课做出最高质量,而不至“贻笑大方”。
四、在高端备课中“见功力”
积累并阅读文献并非高端备课的真正“功力”。虽然占有并阅读文献的工作是重要的,然而这并不必然导致做出好的教学设计,相反,我发现真正有价值的文献实在是凤毛麟角。而物理高端备课真正“功力”的来源则如前所述——是邢老师这一真正的“富矿”,文献阅读则仅是开掘富矿的工具。
阅读前人的文献是任何研究的起点和规范,物理高端备课亦做到了这一点。然而我个人平心而论,在我目力所及之内,传统文献中最见功力的要数老先生们,他们文风的平实反映了学风的扎实、作风的朴实,也为我个人文章的撰写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对象与基本的参照。
物理高端备课无疑也需要“见功力”。我个人认为,随邢老师做高端备课首先需要见理论上的功力。如前所述,邢老师关于科学方法、原始物理问题理论的基本成型和系统化为物理高端备课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与前提,它们作为有力的分析工具、解释工具和预测工具,使物理高端备课有了理论的高度与深度。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生经历了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生考试,在研一期间又系统学习了邢老师开设的物理教学论系列课程,并自主阅读了大量文献,然而在做高端备课之时,对他们的理论水平则是一种考验。考验的是研究生对理论能否融会贯通,即能否学通、学深、学活。事实上,我个人在随邢老师做高端备课的过程中就对邢老师的理论体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高端备课构成了理论与实践共同的生长点。
功力的显现并不是那样容易的,邢老师所追求的“中肯”“到位”考验的是人思维的“锋利”程度。其实,平均每篇文章都要由邢老师改到十稿以上,每易一稿,都是炼句、炼字甚至炼词的过程。我们不能在文中更多地使用学术术语,亦要使用“内行话”来使读者信服。所以就需要在高度凝练的经验与融会贯通的理论之间,找到一种张力和平衡。
五、几点结语
(一)试估物理高端备课的价值
随邢老师做物理高端备课的两年多里,我感受到了切实的收获和提高,相信我的诸多同门也是如此。在物理高端备课即将付梓之际,我曾试着估计一下这一工作的价值。在做高端备课的时候我就切实地感到,往往最有参考价值的还是老前辈的那几本老著作。而对于物理高端备课,据我了解,对初高中物理的众多核心课程研究到如此深度、下够如此大精力的,怕是鲜有。因此,单凭这一点,我判定邢红军教授的《初/高中物理高端备课》能站得住脚,并能对一线教师的备课工作“能用”。
(二)物理高端备课的另一个“看点”
物理高端备课除了“做什么”这一“看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看点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要讲出教师教学行为内在的道理。邢红军教授提出并强调“物理教学的逻辑”这一概念并非那样轻松与随意,我们所看到的是,有多少教学是不讲逻辑的教学,甚至有多少“先进理念”压抑、弱化物理学科教学内在的逻辑性,而找到物理教学的内在逻辑也绝非易事。
物理教学的逻辑是来自物理教学工作内在的、以其本身为依据的,而不是来自各种外来的、空降的“教育理念”。这一研究的价值在于肯定并强化物理教学的专业性,以及物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不可替代性。只有这样,我们的物理教学才能提高专业门槛,一线教师才能获得为自己教学行为进行辩护的武器,我们的物理教学质量才能避免折腾、稳步提升。在这一点上,物理高端备课没有去附会任何外来的、“先进”的理论,而是就去研究“这节课应该怎么上”,因此,做出的成果没有去一味地追求“创新”与“颠覆”。我感觉,这种做法体现了一种研究的良心。
并且如前所述,邢老师作为年过半百、功成名就的大学教授,做这样的工作对个人晋升已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备课系列工作更没有什么经费资助。对于需要发文章毕业的研究生,邢老师也慷慨地将第一作者让出。因此可以说,物理高端备课绝对是一件无功利性的“良心活”和“兴趣活”。
需要再次呼吁的是这种为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讲道理”的意识与工作。为了给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塑造起“门槛”,建立起独立的专业性地位,我们需要为我们的工作讲出道理,并且要讲得好、讲的贴切、讲的逻辑一致、严密一贯。
(三)期待更多系统的物理教学设计研究
虽然物理高端备课即将交付出版,然而这并不代表这是一件一蹴而就的工作。邢老师说:书出版后,高端备课还会继续做下去,书也会不断修订。我期待更多物理教学研究者贡献系统的物理教学设计范例。
虽然要研究的是物理教学的内在逻辑,然而这并不妨碍物理高端备课体现出研究者的个性与倾向。其实,物理高端备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研究者一种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我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系统化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并能讲出其连续一贯的道理。相信惟其如此,才能为物理教学工作贡献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才能使物理教学研究在一条踏实的道路上蓬勃发展。
最后,祝导师邢红军教授的物理高端备课能够顺利出版,并能尽快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希望物理高端备课能够继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2014年7月15日与首师大物理系
2018年8月28日于天津西青区
胡扬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