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变换体位激发异常姿势显现解读
标签:
婴儿变换体位激发异常 |
----------婴儿神经运动检查16项解读2
由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小儿脑瘫蕾波康复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蕾波康复法应用手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推出的“婴儿神经运动检查16项”应用10+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证实,该法更有助于医师在较短的检查时间内认出脑瘫倾向或诊断脑瘫。
脑瘫的诊断标准是在符合脑瘫诊断条件下,存在姿势、运动、肌张力、反射四个方面的异常。脑瘫诊断条件是引起脑瘫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因此脑瘫早期诊断就是在新生儿和幼婴儿早期认出这四个方面的异常。
德国Vojta博士推出的七项姿势反应,能用体位变化的方法将脑瘫相关的异常姿势迅速激发出来,在脑瘫的早期认出上是有价值的。
就脑瘫早期诊断而言,Vojta博士推出的姿势反应主要问题有三:
(1)设计的动作如握踝头朝下等有一定危险,家长较难接受,医生不愿操作。
(2)小儿脑瘫下肢痉挛最多见,此异常孩子足立位最易引出,7项中无足立位内容。
(3)脑瘫诊断标准是在符合脑瘫诊断前提下存在反射、肌张力、姿势、运动四个方面异常,因此该法只能提示脑瘫,不能诊断脑瘫。
我们按Vojta博士通过变换体位激发异常姿势显现的有效途径,沿用了他立位悬垂和仰卧拉坐两项,我们将Vojta仰卧握手臂拉坐,改为扶肩拉坐,扶肩可更好观察手、臂自然状况和避免早产儿纤细的手臂损伤。加上我们通过临床探索推出的四项,共六项:
1 由仰卧扶持髋部翻动躯干呈侧卧
如激发出头向后仰大于20°,显示颈背肌张力增高。
2 由侧卧扶持髋部翻动躯干呈俯卧(4个月后查)
3 由仰卧扶双肩坐起
可引出的姿势运动异常有腕屈曲、前臂旋前、肘屈曲、肩内收、肩内旋、头向后仰大于20°、紧张性头偏斜、不经坐位直接立起等。其中头向后仰大于20°可因颈背肌张力高或/和头控差引起,如坐起时头后仰明显大于翻成侧卧,头控差是主要基础。不经坐位直接立起是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的表现。
4 扶持双腋举起
5 立位悬垂后足碰台面站立
可引出的姿势运动异常有7个月后不负重、足掌负重足跟抬起≥30°站立、肌性足内翻等。
6 立位足踏台面后扶持重心稍前倾并左右转换促其迈步
尖足主要痉挛是小腿后侧三头肌,剪刀步主要痉挛是大腿内收肌,肌性足内翻主要痉挛是胫骨后肌。无正常迈步呈快速踏步状是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表现。7个月后呈屈膝状的不持重、不迈步,常常有腘绳肌痉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