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波法佐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标签:
马蹄内翻足蕾波法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Talipes equinovarus)是常见的先天性足部畸形,由胚胎时脑损伤及胎儿足位置不正因素等导致,可为单侧或双侧,占先天性足部畸形的80%左右,发病率约为1‰。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生即可见的足内翻、下垂、内收等畸形,分为3个畸形级别,1度足掌前外侧负重、2度足跟骨外侧负重、3度足背或足外侧负重。
我们通过分析脑瘫肌性足内翻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相比有许多共同之处,均是脑损伤或脑发育缺陷所致的小腿、足部神经、肌群发育失衡造成,只不过脑瘫的异常在出生后才显现,马蹄内翻足的异常在宫内即已形成。因此,将康复治疗脑瘫肌性足内翻有显著疗效的蕾波推点运动疗法,用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同样见到了可喜的效果,出生即开始应用蕾波康复法干预,多可干预到基本正常,不需手术。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刚出生时足内翻主要是肌性异常,加上的骨性异常是因为未及时有效治疗,特别是异常未纠正就立位持重造成。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出生就能诊断,要及时采用蕾波法治疗,主要方法是:
1
早期马蹄内翻足一般肌动学评定的结果是:
1.1
该肌位于小腿后侧三头肌的深面,起自小腿骨间膜上2/3及邻近的胫腓骨后面,向下移行于长的肌腱在内踝后方经过屈肌支持带深面至足内侧缘,止于舟骨粗隆及三块楔骨的基底面。此肌是小腿后群肌中最强的足内翻肌,收缩还可使足蹠屈、外旋及内收。
其次为胫骨前肌,该肌起自胫骨外侧面,肌腱向下经踝关节前方,至足的内侧缘,止于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的足底面。胫骨前肌可伸踝关节,可使足内翻。
1.2
腓骨长肌位于小腿外侧,紧贴腓骨的外侧面,起自腓骨头、腓骨上2/3的外侧面和小腿深筋膜,肌束向下移行长的肌腱,经外踝后方、跟骨外侧面及腓骨肌下支持带转至足底,斜行于足的内侧缘,止于第1楔骨和第1跖骨基底部。此肌收缩,可使足外翻和趾屈。腓骨短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下方,止于第五跖骨底,收缩可以使足在踝关节处屈和外翻。
1.3
尚未足持重的婴儿即便X片显示足部的各块骨头位置上有些异常多也是可逆的,应尽早按姿势肌动学分析结果精准干预痉挛肌和拮抗肌,以及相应的肌腱和筋膜。足持重前干预效果会非常明显。
2
2.1
辅用蕾波精油或医用耦合剂,着力于肌肉层,按照拮抗肌、痉挛肌的蕾波推点方法,延肌肉走向由肌肉远端起止点推至近端起止点3遍,达到推出瘀血、引来新血目的,然后为牵拉肌纤维、刺激神经、穴位向心或离心推压数次,最后在力弱肌中部点压神经进入肌肉部位、痉挛肌两端肌肉肌腱移行部的腱器官点压1~2下。每次20分钟左右,每日3~5次。每次推顺后均用适宜足托及绑带固定足踝于90度正位。
2.2
2.3
2.4
2.5
3
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