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肺炎时的自由基损伤
标签:
新冠肺炎自由基损伤 |
自由基(Free radical),化学上也称“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由于原子形成分子时,化学键中电子必须成对出现,因此自由基就到处夺取其它物质的一个电子,使自己形成稳定的物质。在化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氧化”。我们生物体系主要遇到的是氧自由基。
人体一定数量的自由基是有益的,但当自由基超过一定的量并失去控制时,就会去攻击细胞膜,甚至去跟基因抢电子,对我们机体就会造成伤害。
已有较多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重症感染时伴有大量自由基,特别是氧自由基的释放,是造成细胞损伤、脏器功能障碍以致衰竭的重要因素,病毒肺炎也一样。
研究证实,自由基已经介入到许多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过程, 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病毒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氧化应激,释放大量活性氧自由基,在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下病毒复制增强。同时过多的自由基作用于机体,会造成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引起酶、氨基酸、蛋白质的氧化破坏等,从而引起机体的损伤。
研究观察到,当病毒侵入机体后, 可以激活体内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活性氮( reactivenitrogen species, RNS)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 T NF) 、干扰素( interferon, IFN) 等各种介质来损伤机体。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的同时, 还可激活巨噬细胞产生大量一氧化氮( NO) 自由基造成局部损伤并导致全身免疫应答功能下降,使病毒在机体内复制增加,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肺组织损伤。
1989 年日本学者Maeda 提出,流感病毒感染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及其后果并非此病毒直接引起,而是流感病毒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氧自由基作用的结果 。最近研究表明, 流感病毒感染机体后,由于发生氧化应激有大量活性氧自由基( ROS) 产生,从而引起肺组织损伤。
自由基一旦被诱发产生就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只有适时、适量的自由基清除剂才能终止自由基连锁反应。机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酶系统主要由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mutase, SOD) 、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CAT) 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 ione peroxidase, GSH-Px) 等。
傅文永等报告49例经病原学检验证实为病毒性肺炎患儿及18例对照组儿童,应用EPR仪低温下测定全血自由基强度,应用TBA荧光法测定血清过氧化脂质含量,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应用滴定法测定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小儿病毒性肺炎存在自由基代谢增强,血中自由基强度和过氧化脂质含量增高;抗氧化系统中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抗氧化剂丹参液、维生素E、维生素C用于临床治疗有效。提示氧自由基参与了小儿病毒性肺炎的发生、发展;辅用抗氧化剂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崔木平等报告,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治疗56例与对照组51例比较,疗效显著。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生素、病毒唑超声雾化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维生素c按0.4~0.6g/(kg·d)、复方丹参按0.25~0.5ml/(kg·d)加入等渗葡萄糖液静脉输注、VitE按20~30mg/(kg·d)分3次口服。
饶逊怀、张丽霞等在内毒素致敏-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激发的ARDS的研究中观察到,肺发生严重微循环障碍后伴有明显的自由基所致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说明严重微循环障碍也可产生大量自由基。他们的研究还证明当归、丹参等组成的中药可阻抑此ARDS发生中脂质过氧化损伤。
重症新冠肺炎既有过激的免疫反应、细胞因子风暴,又有重要脏器微循环障碍,应有大量大量自由基,特别是氧自由基的释放,临床应针对这一环节予以及时有效治疗,建议临床适时、适量加用抗自由基的药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