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融入蕾波推点运动疗法的NJF技术

(2016-07-15 15:00:57)
标签:

njf技术

蕾波法

脑瘫

分类: 小儿脑瘫

融入蕾波推点运动疗法的NJF技术

    

蕾波推点运动疗法,是治疗脑瘫等运动障碍类疾病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推、点、拨、拉、动”五个方面。

“推、拨”源于美籍华裔医生王啸平博士的“一指刀拨顺法”,我们在用“顺法治疗脑瘫时,根据脑瘫具体情况做了修改,并把点穴融在推顺中。

“点”是指点穴,点压肌肉的腱器官,点压肌肉的神经-肌肉接点,点压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小肌肉、筋膜等。“点”是我们在祖国医学点穴基础上,通过实践总结的方法。

“拉”是指牵拉肌肉、关节、肌筋膜等,对1岁以上脑瘫,推、点后痉挛缓解不明显或有软组织挛缩倾向、关节活动障碍等需要增加牵拉等手法治疗时,首选“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NJF)”。

“动”是用引导式教育、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原则和方法引导或用点穴的方法激发正确的主动运动。

本文重点介绍融入蕾波推点运动疗法的NJF技术。

NJF是由日籍华裔医生霍明博士推出的新型运动疗法,该法汇集了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法(PNF)、关节松动术等疗法的精华。

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医师推出以牵拉为主的方法,PNF牵拉伸展是利用反牵张反射,即当某肌肉收缩达一定强度时,张力作用于该肌肉的腱器官使之兴奋,通过反射抑制该肌肉收缩,痉挛缓解。PNF技术被伸展肌肉在进行静态伸展前先做抗阻的等长收缩,即等长收缩-放松-静态伸展。

关节松动术上世纪80年代步入康复领域,是一种治疗者在患者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进行的被动运动,是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主要手法有摆动、滚动、滑动、旋转、分离和牵拉。

NJF强调直接刺激关节囊内运动,通过改善关节囊内对位、对线改善关节囊内运动,从根本上改善关节运动功能。NJF通过更好的被动运动、阻抗运动、强调互动,促进正确的主动运动。操持中先松动关节,再进行牵拉、运动。基于关节运动的多轴和多方向性,该法应用肌牵拉和对角线螺旋运动模式,并在关节近端实施辅助或抗阻运动,以促进关节囊内及关节周小肌群运动,可有效提高关节活动性和稳定性。在关节被动运动、抗阻运动时贯彻关节面凹凸法则,即球形关节的肩、髋等用凸的法则,对膝、肘等用凹的原则。NJF对核心肌群、核心稳定的促进效果比一般疗法更著。我们学习NJF对关节囊及其周围小肌肉、韧带的调节手法,对髋关节发育不良、踝关节松弛等的推顺按摩中也增加了对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点压、点揉等手法。

融入蕾波推点运动疗法的NJF技术

融入蕾波推点运动疗法的NJF技术

NJF是同时对神经、肌肉、关节促进的方法,其中对神经的促进除了体现在应用该法后有神经相关指标的变化,我们体会还体现在牵拉时扶持手,以致牵拉手是在关节周围或肌肉两端,正是刺激了腱器官及腱器官附近的穴位。我们应用NJF法对痉挛肌牵拉时,扶持手点在主要痉挛肌的腱器官部位或腱器官附近的穴位上,牵拉手如果也能刺激到痉挛肌另侧的腱器官就更好,牵拉痉挛肌的同时点压两侧腱器官,拉、点同时进行见到了更好的解痉效果。一般关节周围也是肌肉起止点部位,扶持、按压关节也多能刺激到腱器官。

腱器官仅有传入神经纤维,是感受骨骼肌内张力变化的本体感受器,主要对点压、牵拉信息敏感,我们临床实验观察到,以点压腱器官阻抑踝阵挛为例,点压明显优于电刺激。临床实验还观察到,腱器官接受点压信息刺激时,如肌肉处于痉挛状态痉挛减轻,如处于非痉挛状态肌力加强,如脑瘫尖足时胫前肌是拮抗肌、力弱肌,推压胫前肌时在解溪穴即可观察到胫前肌兴奋的足背屈勾脚,这是腱器官部位,推至下巨虚穴时勾脚最明显,这是神经-肌肉接点部位。刺激神经-肌肉接点对痉挛肌或力弱肌均是兴奋效应。因此对痉挛肌要避免刺激神经-肌肉接点,要刺激腱器官;对拮抗肌或力弱肌群刺激重点是神经-肌肉接点。

融入蕾波推点运动疗法的NJF技术

融入蕾波推点运动疗法的NJF技术

我们分析应用肌肉起止点疗法止痛、解痉,PNF法中利用反牵张反射解痉,Bobath技术中通过关键点的控制及反射抑制模式控制痉挛等均主要是通过刺激腱器官等起作用。

融入蕾波推点运动疗法的NJF技术

穴位是神经接受体表压、针、电、热等信息刺激的敏感点。对穴位、经络、腱器官、神经肌肉接点的刺激虽然是通过神经、微循环、内分泌等多环节起作用,但主要是通过神经,如研究证实离断神经就没有穴位刺激的效应。神经的这个敏感点在骨骼肌中主要有位于肌肉-肌腱移行部的腱器官和位于肌腹中部的神经-肌肉接点。主要用神经解释穴位并不贬低经络、穴位的价值。我们对比到,腱器官和神经-肌肉接点上或其附近均有穴位,腱器官和神经-肌肉接点研究还不足百年,我们祖先总结出的穴位、经络已越千年,作为炎黄子孙为此感到骄傲。临床实践也证实,通过在肌肉中部的穴位寻找神经-肌肉接点,通过在肌肉两端肌肉-肌腱移行部的穴位寻找腱器官,是易行、有效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