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动发育落后及脑瘫均应增加髋周推顺按摩

(2016-07-06 08:49:22)
标签:

髋发育不良

髋关节脱位

分类: 小儿脑瘫

运动发育落后及脑瘫均应增加髋周推顺按摩

基于:

①髋关节能按规律发育良好是运动发育落后及脑瘫孩子正确行走的基础。

②先天性髋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脱位较为常见,在脑瘫儿更是高发。

③临床观察到髋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的婴儿均有髋关节囊松弛的表现,如内收肌角及髋外展角大于同龄孩子,触摸臀肌松弛、臀肌发育不良。我们在保障充足营养、适时足立位持重训练基础上,采用髋周肌肉及软组织推顺按摩的方法治疗,见到了更好疗效,如多数1-2个月即可看到髋关节松弛减轻、髋周肌肉变丰满肌力增强、髋关节半脱位纠正。

④对髋关节脱位的孩子,复位后用固定架期间对髋周裸露软组织辅用耦合剂推顺按摩,可阻抑髋周肌肉废用性萎缩、促进髋关节发育。

因此对所有运动发育落后、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及脑瘫孩子均应增加髋周推顺按摩。

由于保持股骨头对准髋臼的最佳体位是髋轻外展、外旋位,一般仰卧位外展45度左右,立位外展25度左右。因此推顺按摩中加强髋外展、外旋相关肌群肌力是重点。

髋外展的主要肌肉是臀中肌等,臀中肌及臀小肌起自髂骨翼外面至股骨大转子。

运动发育落后及脑瘫均应增加髋周推顺按摩

臀大肌是髋后伸、外旋的主要肌肉,臀大肌起自骶骨背面、髂骨翼外面至股骨臀肌粗隆及髂胫束。

运动发育落后及脑瘫均应增加髋周推顺按摩

主要功能为髋外旋的股方肌、梨状肌等六块肌肉,被称为髋关节的稳定肌,位于臀大肌深层,止点都附着于股骨大转子上。股方肌自坐骨结节至转子间嵴。梨状肌自骶骨前面至股骨大转子。

运动发育落后及脑瘫均应增加髋周推顺按摩

所以推顺按摩要达臀中肌、臀大肌、臀大肌深层、股骨大转子及坐骨结节周围软组织。应辅用温热耦合剂、延肌肉走向推压。每日4次、每次20-30分钟。



附已上传相关博文:

A 矫正足髋持重训练是防治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全脱位并不少见,早期诊治效果很好,延误诊治常留有残疾。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约为1-1.5‰,加上髋关节半脱位和发育不良一般估计在20‰左右。脑瘫孩子髋关节异常的发生率很高,有学者统计,3-12个月、13-24个月、25-36个月三组脑瘫儿合并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等异常的分别占40%53%46%

因此每个婴儿家长都应注意观察孩子有无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的表现,脑瘫孩子家长更应注意,如孩子是否两下肢长短不一,是否一侧下肢活动差,是否有仰卧屈膝位时一侧或双侧髋关节不易向外展开,是否两侧大腿皮肤皱褶明显不对称,是否有髋关节不稳定出现的活动时声响,是否有大腿粗隆向上外凸起等。

髋关节发育不良主要表现是髋关节不稳定,X线片常髋臼指数增大;髋关节半脱位时X线片除髋臼指数增大,髋臼覆盖部分股骨头;髋关节全脱位时股骨头完全脱出髋臼。

已出现髋关节全脱位的婴儿应及时在小儿骨科治疗。我们临床统计到,对婴儿及时、适量在矫正异常基础上的足、髋持重功能训练,是预防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全脱位的重要方法,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的有效方法。20年来出生6个月前开始并坚持应用蕾波康复法干预的脑瘫孩子,髋关节异常发生率较低,已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的多数均可以足、髋持重功能训练为主纠正。

我们分析先前脑瘫时很高的髋关节异常发生率,除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因素外,过去训练方法适时、适量的足、髋持重功能训练不够,甚至不让足、髋持重的立位,仅卧位训练或疗养;康复中常有髋关节旋转动作或髋关节牵拉过度,加重髋关节韧带松弛,甚至造成髋关节损伤等是又一因素。蕾波康复法是在点穴推顺纠正脑瘫四个方面异常基础上,按发育规律进行足、髋持重的功能训练,不旋转关节、不过度牵拉。

婴儿足、髋持重功能训练的主要方法有:

  幼婴迈步意识训练

幼婴就诊如有迈步意识,每天都要扶持迈10步左右,保持迈步;没有迈步意识的每次点穴推顺纠正异常后,从后面扶持腋下、稍前倾、左右转换重心促其迈3-5步。

国外研究已证实,从新生儿开始扶持立位踏步训练可使孩子可早走2个月。他们对生后1周的孩子开始研究,1组每天10分钟抱成立位,脚踩桌面练习踏步反射;2组每周测一次踏步反射;3组每天仰卧做拉腿踏步体操;4组无任何检查或干预。结果23组第8周踏步反射减退,1组踏步反射保持且踏步次数增加,比23组早走1个月,比4组早走2个月。研究还观察到,2-6个月婴儿踏步反射消失后,抱成立位驱干浸入浴盆,又会引出踏步反射;在踏步反射未消失前,脚上加重可使之消失;统计表明体重相对高的踏步反射消失早,显示踏步反射消失与体重增加有关。

我们临床观察到,脑瘫儿早期进行踏步训练对肌张力过高的孩子可诱发尖足、剪刀步提前显现,但先做点穴推顺纠正异常再进行踏步训练可阻抑异常步态,踏步训练可将下肢强直样发紧的发展趋势引导到踏步动作上。我们体会异常早暴露比晚暴露更易控制,不仅可预防发展到肌肉、肌腱挛缩,骨、关节变形,而且较易在脑中以正确模式代替错误模式。国外亦有学者提出尽早干预错误模式有助于正确模式形成,他们观查到3个月开始训练的孩子走的更早,并且是稳定的步态。

虽然踏步反射延迟消退可以是脑瘫征象之一,但研究证实,许多原始反射都与以后某些功能有关,踏步反射就是以后行走的基础,脑瘫时延迟消退与肌张力过高等因素有关。对肌张力暂时低的脑瘫儿,常引不出踏步动作,宜先仰卧扶持双腿做踏步体操。

  骑腿坐起训练

孩子6-7个月时,家长可仰卧在床上或垫上,让孩子骑在一侧大腿上,扶持双手引导孩子做站起-坐下的动作,锻炼膝、髋屈伸,下肢持重。

  立板矫正站立

8-9个月的脑瘫孩子应进行立板矫正站立,足间距肩宽,轻外旋站于立位促通立板,用绑带固定下肢;有足内/外翻的用适宜楔形板矫正;有尖足的楔形板垫于前脚掌;有膝反张的膝后加垫。每日2-4次,每次20分钟左右。数日后增加弯腰90度拾取玩具后立起的髋关节屈伸及腰背等核心肌群训练。

  坐起训练

8-9个月的脑瘫孩子还应进行坐起训练,扶持坐在适宜的小櫈上,做起立-坐下的动作,训练髋、膝关节屈伸,下肢持重,坐-立位转换。完成不好可用可矫正固定小腿和足异常的坐起椅协助。坐起椅训练起立时膝内弓的膝间加垫,有足内/外翻的用适宜楔形板矫正;有尖足的楔形板垫于前脚掌。

  蹲起训练

8-9个月的脑瘫孩子也应进行蹲起训练,宜慢蹲、慢起,蹲至90度即站起,不宜深蹲,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起立。蹲起姿势异常或完成不好,应予扶持,1人扶双臂协助做蹲下、起来动作,另两人坐于垫上用双足、双手扶持固定踝、膝关节在正确位置上运动。

临床观察到,在充足物质营养基础上,特别是适宜维生素A+D、钙的补充,不仅没有因为较早立位持重下肢变形,反而原有的“O”形腿/X”形腿等异常减轻。我们2000-2002年统计结果为,按上述方法足、髋持重功能训练的中度痉挛型双下肢瘫比1997-199810-12个月开始立位持重训练的对照独走早1个月,且下肢发育良好;5例训练前X片显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的,1.5-2岁时复查已发育正常。

研究证实,骨、关节的发育除营养外,运动和持重缺一不可。宇航员营养全面,但在失重条件下大量丢钙、骨密度下降;卧床1周后,尿钙明显增加,骨矿物质含量平均每周减少0.9%264名芬兰少年随访11年观察到,每周运动2次或以上、每次超过30分钟的较不足者股骨颈密度高7.6-10.5%。临床已证实脑瘫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减低,肌肉活动较少的痉挛型比肌肉活动相对较多的徐动型反映骨异常的生化改变更著。

  独站独走训练

在上述干预基础上,10-11个月要重点训练独站,12-14个月重点训练独走,具体方法请查看相关博文。

B 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半脱位干预三要点

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半脱位干预要点有三:

1对髋关节相关肌群进行蕾波推顺按摩,通过促进髋周软组织微循环改善髋部骨微循环,并使力弱肌群肌力增加,痉挛肌群痉挛缓解。

2矫正立位训练,特别是适宜外展、外旋位矫正站立,通过半脱位的股骨头对准髋臼持重,促进髋关节在正确位置发育。通过20年临床实践我们观察到,按照发育规律、在矫正异常基础上的立位训练,是防治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半脱位的重要方法;对已有髋关节半脱位的用站立架矫正站立,优于卧位用矫形器,主要因为立位持重有助于髋部发育,预防废用性萎缩。

3充足、全面的营养是基础,特别是维生素D+A+C、钙和蛋白质。

具体方法请参考相关博文。

对已出现髋关节全脱位的孩子,要及时复位固定。在复位固定后卧位期间,每天多次辅用耦合剂自患肢足尖向上推顺按摩达裸露部,通过推出陈血、引来新血改善包括髋关节在内整个患肢的微循环、减轻废用性萎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