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压腱器官是抗痉挛的重要途径

标签:
腱器官点穴点压腱器官 |
分类: 小儿脑瘫 |
大家知道,正常活动主要是神经通过支配肌肉舒、缩带动骨、关节完成。
当某组肌肉痉挛时就会影响到正常的活动,而肌肉痉挛是临床疾病中常见的重要病理环节,如脑瘫、偏瘫、截瘫、外伤等诸多疾病。
我们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实,点压痉挛肌的腱器官可有效缓解痉挛。应用这个有效、安全、易操持的方法,必须先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
腱器官(tendon organ)又称高尔基腱器官(Golgi tendon organ)、腱梭(tendon spindle)。
腱器官分布于骨骼肌肌肉与与肌腱的移行部,大部分在梭外肌的肌腱中,长轴与肌腱的纤维平行。梭外肌就是我们常说的肌纤维、肌肉。
腱器官结构与肌梭相似呈梭形,表面被结缔组织的被囊包裹,囊内有数根腱纤维束,有1-2条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腱纤维束上,每个腱器官大约与10-15条梭外肌纤维呈串联相接。
腱器官是一种肌肉张力感受器,当肌肉收缩张力增加到一定程度,腱器官兴奋,信息传给同一块肌肉,肌肉放松。
腱器官与肌梭不同,它不受传出神经的支配,只接受张力改变的信息传到脊髓。
腱器官和肌梭一起作为本体感受器,协调地保持姿势、防止肌肉过分收缩的损伤。一般情况是,当肌肉受到牵拉等,首先兴奋肌梭通过牵张反射导致受牵拉的肌肉收缩,当收缩进一步加大时腱器官兴奋,使牵张反射受到抑制,避免肌肉过分收缩的损伤。张力信息主要有所在肌肉收缩、腱器官受到点压、推压等。
本体感受器(proprioceptors)亦称固有感受器,是指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感受身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有的将前庭平衡器官的感受装置也列为本体感受器。我们闭上眼睛能穿上衣服就是靠本体感觉。
肌梭(muscle spindle)是肌肉内的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长约1~7mm,外层为结缔组织囊,囊内有6~12根肌纤维,称为梭内肌纤维(intrafusal muscle fiber),两端为收缩成分,中间部分是感受装置。囊外的肌纤维称为梭外肌纤维(extrafusal muscle fiber)。肌梭附着在梭外肌纤维上,与肌纤维平行排列。
肌梭分布于全身骨骼肌中,四肢肌肌梭比躯干肌多,尤其在手肌、足肌内的肌梭特别多,如每克手指肌肉约有肌梭30个。当肌肉受牵拉或主动收缩时,梭内肌纤维的长度发生变化,梭内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将神经冲动传人中枢产生本体感觉。
肌梭主要感受肌纤维的伸缩变化,肌梭兴奋时肌肉收缩,在牵张反射中,肌梭是感受器,其所在的肌肉是效应器,反射中枢在相应的脊髓节段内。
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myotatic reflex)是指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感受器是肌梭。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
牵张反射的反射弧是: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中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传出神经→效应器(同一肌肉的梭外肌)。当肌肉被牵拉导致梭内、外肌被拉长时,引起肌梭兴奋,通过Ⅰ、Ⅱ类纤维将信息传入脊髓,使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通过α纤维和γ纤维导致梭外、内肌收缩。其中α运动神经兴奋使梭外肌收缩以对抗牵张,γ运动神经元兴奋引起梭内肌收缩以维持肌梭兴奋的传入,保证牵张反射的强度。
有学者把腱器官引起的反射称反牵张反射。
临床观察到让腱器官兴奋,点压、辅用耦合剂推压是最有效的方法,针刺、电刺激不如手法点、推。这也是手法干预是缓解痉挛更有效的方法机理之一。
对照还证实肌肉的腱器官部位均有穴位。治疗肌痉挛更好的蕾波推点运动疗法,利用兴奋腱器官或腱器官附近的穴位解痉是重要机理之一,具体方法请参考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