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足髋持重训练脑瘫髋关节脱位髋发育不良 |
分类: 育儿知识 |
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全脱位并不少见,早期诊治效果很好,延误诊治常留有残疾。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约为1-1.5‰,加上髋关节半脱位和发育不良一般估计在20‰左右。脑瘫孩子髋关节异常的发生率很高,有学者统计,3-12个月、13-24个月、25-36个月三组脑瘫儿合并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等异常的分别占40%、53%、46%。
因此每个婴儿家长都应注意观察孩子有无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的表现,脑瘫孩子家长更应注意,如孩子是否两下肢长短不一,是否一侧下肢活动差,是否有仰卧屈膝位时一侧或双侧髋关节不易向外展开,是否两侧大腿皮肤皱褶明显不对称,是否有髋关节不稳定出现的活动时声响,是否有大腿粗隆向上外凸起等。
髋关节发育不良主要表现是髋关节不稳定,X线片常髋臼指数增大;髋关节半脱位时X线片除髋臼指数增大,髋臼覆盖部分股骨头;髋关节全脱位时股骨头完全脱出髋臼。
已出现髋关节全脱位的婴儿应及时在小儿骨科治疗。我们临床统计到,对婴儿及时、适量在矫正异常基础上的足、髋持重功能训练,是预防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全脱位的重要方法,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的有效方法。20年来出生6个月前开始并坚持应用蕾波康复法干预的脑瘫孩子,髋关节异常发生率较低,已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的多数均可以足、髋持重功能训练为主纠正。
我们分析先前脑瘫时很高的髋关节异常发生率,除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因素外,过去训练方法适时、适量的足、髋持重功能训练不够,甚至不让足、髋持重的立位,仅卧位训练或疗养;康复中常有髋关节旋转动作或髋关节牵拉过度,加重髋关节韧带松弛,甚至造成髋关节损伤等是又一因素。蕾波康复法是在点穴推顺纠正脑瘫四个方面异常基础上,按发育规律进行足、髋持重的功能训练,不旋转关节、不过度牵拉。
婴儿足、髋持重功能训练的主要方法有:
①
国外研究已证实,从新生儿开始扶持立位踏步训练可使孩子可早走2个月。他们对生后1周的孩子开始研究,1组每天10分钟抱成立位,脚踩桌面练习踏步反射;2组每周测一次踏步反射;3组每天仰卧做拉腿踏步体操;4组无任何检查或干预。结果2、3组第8周踏步反射减退,1组踏步反射保持且踏步次数增加,比2、3组早走1个月,比4组早走2个月。研究还观察到,2-6个月婴儿踏步反射消失后,抱成立位驱干浸入浴盆,又会引出踏步反射;在踏步反射未消失前,脚上加重可使之消失;统计表明体重相对高的踏步反射消失早,显示踏步反射消失与体重增加有关。
我们临床观察到,脑瘫儿早期进行踏步训练对肌张力过高的孩子可诱发尖足、剪刀步提前显现,但先做点穴推顺纠正异常再进行踏步训练可阻抑异常步态,踏步训练可将下肢强直样发紧的发展趋势引导到踏步动作上。我们体会异常早暴露比晚暴露更易控制,不仅可预防发展到肌肉、肌腱挛缩,骨、关节变形,而且较易在脑中以正确模式代替错误模式。国外亦有学者提出尽早干预错误模式有助于正确模式形成,他们观查到3个月开始训练的孩子走的更早,并且是稳定的步态。
虽然踏步反射延迟消退可以是脑瘫征象之一,但研究证实,许多原始反射都与以后某些功能有关,踏步反射就是以后行走的基础,脑瘫时延迟消退与肌张力过高等因素有关。对肌张力暂时低的脑瘫儿,常引不出踏步动作,宜先仰卧扶持双腿做踏步体操。
②
③
④
⑤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