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齐物秋水
齐物秋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26
  • 关注人气:3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尘埃中打滚儿的补天者

(2012-10-15 21:41:55)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书评

 http://img1.douban.com/lpic/s11157611.jpg

 

    任何一个作家都有“变脸”的渴望,因为这是自己突破藩篱、挣脱瓶颈的明证所指,伊恩·麦克尤恩自然也不例外。作为一个书写闭环境遇中奇情奇事而成名立万的小说家,麦克尤恩意欲撇清自我早期创作形态的努力,在近年的写作中愈发彰显,其《追日》显然是野心之作,亦为“炫技”之作。一个文学作家敢于触碰科技题材,且并未避实就虚,仅仅将其作为背景板,而是“高度仿真”,“经得起专业级别的推敲”,这是须下大工夫的。麦克尤恩的特点在于,他肯做这样的功课,且做得来,完成得漂亮,如果有“作家的自我修养”课程,他是可以作为典型上线的。当然,文学作品的好坏,题材固然是一重要环节,而人物形象塑造、内涵挖掘的力度如何,更具有拨开云层见日头的最终效应,这也是麦克尤恩亟亟注目之所在。

 

    对学术名衔的追捧,看来不单在国内盛行,置于任一国家都有普遍性。《追日》中,迈克尔·别尔德年轻时曾拿过诺贝尔物理学奖,自此躺在功劳薄上,吃了几十年老本,照样有人买单。不过别尔德的家里可不怎么太平,结了五次婚,从来逍遥的他被第五任太太戴了个很大的绿帽子,从此事故不断,恰合祸福相倚的辩证道理……

 

    麦克尤恩以迈克尔·别尔德为自己作品的主角儿,未免是不太讨喜的。此人自私、无责任心,又是饕餮之徒,且好色无厌,除年轻时用过一阵子功,灵光一现想出一个新的理论,拿到诺贝尔奖外,完全成为学术界的大花瓶。而吊诡的是,如此的人物承担了“追日”的重任,成为“拯救地球”的补天者,是否反差大了些?麦克尤恩在此意欲摹写的,已不是一般的参差之别,而是强烈的反差,外观光鲜的补天者,其真实状态却是在尘埃与泥泞中打滚儿不休,让人情何以堪?理想主义的喜剧性表达,莫过于此了。

 

    别尔德的理想主义,总是令人疑窦丛生。先是在主管的研究所信口开河什么风力涡轮机蒙事,结果全班人马和资金都陷了进去,白白耗费着人力物力。没想到一场无妄之灾,让他获得意外身死者的遗物,从中发现了科学上的创新点,开启其理想主义之门。而这理想主义的实践,原初即与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紧密挂钩,怎能不让别尔德成为一不折不扣的“尴尬人”?而这尴尬人偏偏要做崇高的事体,誓将“补天”行径进行到底,人性的复杂已是分不出什么色调了。

 

    据说麦克尤恩写作《追日》的想法起源于自己的一次北冰洋之旅,这次各国科学家和艺术家一同参加的考察旅行给予他极大启发,许多场景被照搬进小说里。一边是全球变暖、人类生存、拯救世界的宏大目标,一边是更衣室里愈来愈混乱的状态,更多的大衣、手套和靴子被有意无意地“偷窃”,更多的人愤愤于自己的东西不翼而飞、转手顺走别人的,麦克尤恩借别尔德之口说,“他们怎么才能拯救地球呢——假设它真的需要拯救的话,对此他深表怀疑——地球可比这更衣室大好多好多啊。”而我们可以想见,地球虽比更衣室大好多好多,但意欲出发拯救它的人们终究要从更衣室里起步呢。

 

    不妨说,别尔德的“更衣室”固然混乱不堪,可他的“补天”愿望却不是虚假的。且在实际行动中,他已行百里中的九十,虽因潜伏的危机在最后关头爆发,止步于此,但其为自己的理想之决心与行动力还是大家都看到的。在此,别尔德的小丑形象与堂皇的补天者行为交织在一起,令人难以梳理出该持什么样的情感对待之。这是麦克尤恩的狡黠处,也是其老谋深算的地方,世间本少黑是黑白是白单色的东西,他只是将参差之态拉扯得更大一些,如此,世态与人性是变得更分明了,还是更模糊了?但凭观者自己的体尝。

 

    颇具意味的是,麦克尤恩让别尔德对外界事物完全持科学主义的看法,以蔑视的态度看待人文类学科。最有趣的例子就是大学时代追求女友梅西的花招,得知梅西极喜爱弥尔顿,别尔德恶补一周,读这位诗人的诗歌与传记,还趸来一些观点,成功讨得梅西的欢心。别尔德总结,“突击弥尔顿的那一周让他怀疑这些玩意就是天大的骗局。读这些东西是挺辛苦,但他并没有碰到什么能稍许在智力上构成挑战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跟他每天在自己的课业中遭遇的困难等量齐观。”此事件成为别尔德成长道路上的转折点,认为智力与理性才是处身于世的利器,诸如文学之类的玩意儿全无用处。事实上,别尔德的想法与思维在一定阶段为其迎来名与利,愈发加强他的自信;而令其始料未及的是,科学主义竟然不能涵盖人生的全部,在宏大抱负的面向中逃不脱人性的罅隙与弱点,极关键的时刻科学包打不了天下,却被他平日蔑视的某些无足轻重的东西毁掉了一切。当他为命运挑落马下、惶惶如丧家之犬时,是否会对单向度的思维有所反思?

 

    《追日》对于麦克尤恩而言虽不能说是另起炉灶,也算得上发出别声,在其作品序列里有着特殊的位置。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新的布局,麦克尤恩的尝试是面向自己的,他心中的对手是过往的创作。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追日》的不完美处或过于完美处,结构的紧扣与赘疣,科学语言的无所不用其极,人物形象的暧昧不讨喜等,均为麦克尤恩在写作中的“较劲儿”和紧张感之产物。如果说一个小说家的创作生涯是一场艰苦的马拉松,那《追日》或许是麦克尤恩跑至半途某次疲累临界点的暗自咬牙坚持,虽未必姿态如何优雅,却是以往与未来路途的一次重要连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