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齐物秋水
齐物秋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8
  • 关注人气:3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混搭”并不等同于“什锦拼盘”

(2010-07-17 13:44:22)
标签:

娱乐

分类: 影评

 

电影的“混搭”并不自今日始,亦不自中国始。印象里,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的《杀出个黎明》前半截是警匪追逐动作片,后半段突变为充满色情暴力的鬼怪恐怖片,让我愣了半晌,半天没回过神来;英国电影《僵尸肖恩》和《警探肖恩》,以僵尸片、警匪片为壳,加以怪诞和搞笑无厘头的元素,生生令观众或大吃一惊,或乐不可支;而《暮色》是吸血鬼的料子,青春偶像的里子,里子固然无甚出奇,但混搭得够“酷”、够“炫”,就是有许多傻兮兮的少男少女去追捧,一集一集地拍,搞得和连续剧似的。

回首国内,不久前一次研讨会上,电影界的专家说,近年来中国电影越来越喜欢走混搭路线,“由于中国观众并不是在好莱坞式的纯粹类型片中培养起来的,中国电影不足以支撑标准类型片,因此,这种混合型电影应运而生。”自然,我想这种应运而生并不是凭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受外国类似电影的影响在所难免。但其特异之处在于,在好莱坞或欧洲,“混搭”电影多有Cult范儿,属于非主流;而在中国电影市场,说“山寨”,一窝蜂地都“山寨”,说“混搭”,放眼影院,《三枪拍案惊奇》、《画皮》、《深海寻人》、《刺陵》、《决战刹马镇》等,“混搭”电影俨然有了主流的样子,让人好不惊奇。

“混搭”能成风,说明我们的电影市场并不成熟,观众的口味杂糅模糊,导致影片的主创想将多种商业元素加入一部作品,揣测总有一种元素适合你吧。于是,《三枪拍案惊奇》惊悚悬疑加幽默喜剧,《画皮》魔幻、动作加感情,《深海寻人》言情加惊悚,《决战刹马镇》夺宝、动作加喜剧,效果如何,大家见仁见智了,有的一加一等于二,有的一加一大于二,有的一加一好像等于零。

开创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谈何容易,尤其“混搭”的本质还是嫁接其他成熟的类型,就更是难以控制了,很容易使作品成为“什锦拼盘”,五花十色,却并不融和。徐克这样一个对商业元素稔熟的导演,以往对类型片的掌控游刃有余,一旦想糅合两种类型进《深海寻人》,也顿显分裂之态,言情和惊悚无法协调一致。“混搭”的难度可见一斑,寻找“合力”的那个点如同将鸡蛋立在桌子上,要巧妙地去尝试。而《决战刹马镇》的“混搭”虽非水乳交融、尽善尽美,但已让观众眼前一亮,看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苗头了。

其实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成熟倒也并非一点好处没有,起码给“混搭”电影留出了空间,否则如在好莱坞这样成熟的电影商业体制下,类型片的藩篱绝不可逾越,影片在流水线上生产而出,哪容你做任何别出心裁的试验呢。不过,就目前来看,中国导演的“混搭”试验多是讨巧,商业算计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却大多没多少诚意在里面,所以做出的成品也多数让人直皱眉。有一句话说得好:“并不是说商业元素都加在一起就是商业电影”,“混搭”并不等同于“什锦拼盘”,厨子炒菜还要用尽心思调和味道呢,更何况工序更为繁杂的电影。我想,“混搭”不是从荒诞到荒唐,从空想到瞎想(如《三枪拍案惊奇》表现的那样),对多种元素的运用还是要落到实地上来,落到现实中来,这是艺术作品获得地气的不二法宝,也是一种类型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