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2024-12-15 21:52:34)
标签:

唐三彩腾空马

隋开皇四年董钦造像

秦云纹高足玉杯

分类: 旅游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接着我们来到西安博物院,这里总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隶属西安市文物局,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园林休闲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博物馆(文物展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设计者、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创意设计,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理念创作,突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同院的小雁塔以及荐福寺古建筑群相得益彰。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博物院收藏了西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13万件,其中拥有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4400多件,并有相当一部分文物出土于周、秦、汉、唐等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朝代。地面是历代西安变迁示意图。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漂亮的圆顶。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镇馆之宝-唐代三彩腾空马,1966年西安市莲湖区制药厂唐墓出土,通高38cm,长52cm,此腾空马造型由两部分组成:胡人骑马俑和腾空飞奔之马。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胡人少年身着一袭蓝袍,袖口卷起露出前臂健壮的肌肉。他的双拳紧握于腰间,牢牢地控制着缰绳。马体形彪悍耳如削竹,目似悬铃,马鬃经过修剪,整齐而清爽,马尾绑缚在一起。马鞍配有白、绿、黄相间的囊袋,马的四蹄张开,腾空跃起。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制陶工匠们抓住了马的内在精神,以强劲膘肥的外形体现了骏马彪悍勇猛的性格。这件胡人腾空马,以生动、逼真的造型,鲜美的釉色,成为唐三彩中仅见的精品,骑行者有人说很像电影明星王祖蓝,不置可否!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三彩骑驼奏乐俑,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骆驼、胡人、音乐,是唐三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演出的配角,这只双峰骆驼曲颈昂首,头顶鬃毛下垂至后项,项下的长鬃垂飘逸至胸下。演奏家是一位胡人,他坐在骆驼背上,身下铺着类似波斯地毯的毡垫,头戴尖顶毡帽,颧骨高耸,眉毛粗黑,高挑的鼻梁,眼眶深陷,还有一脸络腮胡须。胡人奏乐弹唱,骆驼引吭高歌,彰显了盛唐的繁荣景象。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三彩童子叠罗汉杂技俑,2002年西安市长安区郭杜乡三十一号唐墓出土,通高40.8cm,大力士头上顶有两组童子,每组三人。上部一组童子中,一童子双腿直立于下面二童子肩上,身穿开裆裤,作撒尿状。童子均作各种不同的动作。童子下大力士双手展开,肌肉凸显,双拳紧握保持平衡,双腿分开站立于底板上。造型优美,做工精细。所穿服饰施绿、黄、蓝等釉色。此件表现生动异常,是目前仅见的此类题材唐三彩作品,底部的力士双目圆睁,腹部圆鼓,用力支撑上部童子,其头顶上六童子动作惊险,尤其是最上面一位童子,作高空撒尿状,令观者忍俊不禁,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超萌的唐·堕马髻女立俑。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西安美术学院的学生在现场做雕塑作品!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鎏金缠枝花纹镂空银香囊,唐代,1965年西安雁塔区出士。这样的“香囊”最早被学界称为“粟球”或者“香
球”,1987年法门寺地宫被开启,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唐代器物,同时还有《衣物帐》石碑记载着这些器物。碑文中将这样的器物记录为“香囊”,由此所有此类器物都改称香囊。并且改变了人们平常关千香囊都是柔软的丝质香包的印象。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镇馆之宝——金背瑞兽葡萄镜,2002年出土于西安市灞桥区马家沟唐代太州司马阎智及夫人裴氏夫妇合葬墓,直径19.7cm,重量有1710克,镜为八出菱花形,镜背贴一金壳,其上锤鍱出浮雕式装饰纹样。中间凸起的钮部饰一对追尾式双兽,一周凸棱将壳面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饰八只神兽与缠枝蔓草,蔓草在每个神兽周围都形成一个圆圈,神兽或走或伏,或爬或跃,作攀枝嬉戏状。内区的缠枝花草蔓延过梁进入外区,在八个菱瓣内盛开,花枝在各瓣间缠绕不断,每瓣当中有一四叶花苞正对菱花形中央,两侧垂以葡萄果实,下有两鸟噙枝啄籽,镜缘内的随形边框上饰折枝花。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唐三彩院落建筑模型,1995年西安市长安县灵沼乡(今长安区灵沼街道)唐墓出土,模型所有屋顶均施绿釉,房屋其余部位则施白色护胎釉。釉面历经千年岁月,仍光亮如新。这套三彩院落模型是一座长方形两进院落,由8座房屋模型组成。院落内,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门厅、厅堂、后室等建筑,东西两侧各有3间厢房,中间的厢房较为高大,两侧的略小。”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镶金白玉饰,唐,宽5.3厘米,高4.5厘米,1976年西安市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玉质白润,通体呈三角形,顶尖,底边平,两腰为三连弧形,单面雕琢。近顶端有蜂腰式孔,用于穿系佩带。这件玉佩纹饰有阿拉伯卷草纹的痕迹,带有浓重的西域风格,反映出唐代思想开放,善于向域外优秀文化学习与借鉴,同时也展示了唐代较高的错金错银的工艺水平。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这个做的不错!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唐代女子发式。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长安有故里。大唐长安,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人口近百万,纵横八十余平方公里,海纳百川、咸聚四海。她是万邦来朝的政治中心,众商辐辏的经济中心,文明交融碰撞的文化中心,张扬着兼容、博大、开放、进取的大唐气象。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她的魅力吸引着各国使节、商人、留学生、僧侣、传教士汇集于此。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她的魅力吸引着各种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成恢宏壮丽、繁盛热烈的大唐文明。根据史料记载,唐朝鼎盛时期,长安城的外国人口达到了5万人左右,波斯人、突厥人、中亚人、日本人、非洲人纷至沓来,最终长居长安,其中卑路斯、阿倍仲麻吕等远近闻名。长安以她自由、开放、包容的胸怀气度接纳他们成为新长安人,而他们也在这座异彩纷呈、多元文化汇聚的理想之城逐梦而行。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菩萨残躯】隋,残高93厘米,西安市莲湖区唐礼泉寺遗址出土。圆雕菩萨巨像,现存上半身,腰部以下残缺。头戴高花冠,用联珠组成圆形、菱形锦底纹,冠上正中与两旁各饰日月纹,其间饰莲瓣纹圆牌饰,日月下系圆形莲瓣牌饰,牌中心璎穗与一组响铃,同时又系饰珍珠纹锦索带,其间垂莲瓣牌与璎穗,在日月间又饰莲瓣纹,下系六个铃铛,冠两侧饰羽翅,其纹样多样,排列对称,结构合度,显得华丽庄严。此像造型及雕刻技艺特征与龙门石窟的药王洞、宾阳南洞相似,还带有北齐、北周遗风,同时更趋于世俗人貌,其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尊观音菩萨立像相似。据了解,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观音菩萨像原是1909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出土。这两件造像相似,可能有一定联系。它是隋代造像中的代表作品。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隋开皇四年董钦造像,通高41厘米、座长24.6厘米、宽24厘米。董钦造像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东八里村,通体鎏金,比例适度、保存完好,堪称佛教造像中的佳作。这尊造像由高足床上一佛、二菩萨、二力士、一香熏及二蹲狮组成。弥陀佛结跏趺坐于束腰莲花高座上,两掌手心朝外分别施无畏印和与愿印,螺鬓、袒右肩、着袈裟,有莲瓣形顶光。胁侍二菩萨上身裸露,着项臂钏,璎珞重重,双足跣露。两躯金刚力士在前侧身相向而立,一手握拳一手执金刚杵,嗔目怒视。弥陀莲床前下置一香熏,由一裸身力士用力托撑。高足床前有一对长毛狮,筋露骨棱,十分劲健,露齿张嘴作吼叫状。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这尊造像以阿弥陀佛为中心,艺术地将菩萨、力士、蹲狮高低错落地安排在一起。整座造像造型端庄,金碧辉煌,是隋代造像中极罕见的珍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整尊造像由23个部件单独铸造、组合而成,各部件间有插榫孔眼相接,可拆卸。在高足床的右侧及背面的边和足上,镌刻着发愿文及赞词,计一百一十八字。铭文为“开皇四年(公元585年)七月十五日宁远将军武强县承董钦敬造弥陀像一区上为皇帝陛下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具闻正法。赞曰:四相迭起,一生俄度,唯乘大车,能囗平路。其一:真相囗囗,成形应身,忽生莲座,来救囗轮,其二,上思因果;下念群生,求离火宅,先知化城,其三,树斯胜善,憨诸含识;共越阎浮,镜食香食,其四”。这件造像由于制作精美,通体鎏金,加之保存完好,因而金光灿灿,显得富丽堂皇。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璀璨生辉,造像与秦代玉高足杯、唐代三彩腾空马并称博物院3大镇馆之宝。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唐代象驮座。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唐大慈恩寺遗址出土善业泥像。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佛像残躯出土于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故城(北周都城)遗址,是件北周佛像残躯,身躯大致完好,而佛头与双手具已缺失。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北周都城遗址出土佛像。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唐长安城模型,根据史料按照1:1500的比例缩制而成。隋唐长安城城池建设得非常宏伟,面积达87.27平方千米,是汉长安城的2.54倍,明清北京城的1.45倍,是同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的7.29倍,是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的2.87倍,是罗马城的6.39倍,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规划布局最为规范化的一座都城。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超过100万。其营建制度规划布局的特点是规模空前、城市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禁苑、坊市组成,有2市108坊,三城层环、六坡利用、布局对称、街衢宽阔、坊里齐整、形制划一、渠水纵横、绿荫蔽城、郊环祀坛。象天设都,依据天象星辰位置布局都城中宫城、皇城与郭城众坊里,体现着天人合一与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大明宫麟德殿微缩模型,麟德殿是大明宫的国宴厅,是大明宫最大的建筑群,也是大明宫中最主要的宫殿之一,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毁于唐僖宗光启年间,使用和存在了约220年之久。整个宫殿坐落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大台上,建造麟德殿共用了192根柱子,是今天故宫太和殿的3倍, 是皇帝宴饮群臣、观看杂技舞乐、作佛事及外事召见的地点。台基南北长130米、东西宽80余米。由前、中、后三组殿组成,面阔十一间,总进深十七间,全殿建筑总面积达12300平方米。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西周“勾连云雷纹鼎”,1973年西安市长安区丰镐遗址出土,器形较大,铜质,立耳方唇,腹微鼓,较深,下承三柱状足,耳外侧有一对夔龙纹,腹外纹饰分上下部分,上部分一周约占腹的三分之一,为六道扉棱将外壁分为六等份,每份内饰相对的夔龙,围绕一周,下腹壁的三人之二部分饰勾连云雷纹,足部饰兽面,其下有三道弦纹。造型凝重浑厚,形体宏伟,饰纹精美,是罕见的器物。西周时期能铸造如此精美的大鼎,与时代背景和铸造艺术的发展有关。西周王朝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建立了比商代更加完备的政治制度和森严的宗法制度,更加完善了礼乐制度,为进一步维护奴隶社会尊卑贵贱的统治秩序,以显示出不同等级的不同特权,制做大量的铜器为礼乐制度服务。勾莲云纹出土于新旺村,是西周京都之地,可以说这件大鼎为了解当时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西周永盂,1969年出土于西安市蓝田县洩湖镇,永盂其实是古人用来盛水盛冰的器物,它的内底有123字的铭文,完整记述了一次西周授土的故事,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土地分封制度提供了珍贵资料。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镇馆之宝-秦云纹高足玉杯,1976年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秦阿房宫遗址出土(西安市西郊车张村阿房宫遗址),现考证应为秦咸阳宫遗址。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秦玉高足杯高14.5厘米, 口径六点四厘米,足径4.5厘米,直口,深腹,腹壁较直,下部微斜收,高圈足呈喇叭形。腹外壁分四层纹饰,口下四蒂叶子与勾连云纹一周,腹为谷丁勾云纹,下腹几何形勾连纹,近足处变形云头纹。圈足上部阴线勾勒纹饰,共分五组,每组内有交叉的"S"形几何纹。秦高足玉杯的出土证明玉高足的制作在秦代即已开始,推翻此前研究者认为西汉初期是玉高足杯的始创期这一结论。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汉·嵌眼纹玻璃鎏金神兽形青铜饰件。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1999年西安北郊一处砖厂在制砖取土时出土金饼,当时挖出了219枚汉代金饼,表面有“黄、张、马、吉、贝”等戳记以及“V”字符号,一部分收藏于此,另一部分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白釉官字款盘,唐代,1985年西安市莲湖区火照壁村出土。唐代白釉以邢窑最为著名。邢窑白瓷与南方越窑青瓷并称“南青北白”而闻名于世。唐末多战乱,邢窑在经年累月的纷繁战火中渐渐衰落,而临近的定窑,则开始崭露头角,后来在北宋时期成为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一。这两件唐代白轴“官”字款盘是唐代定窑的著名瓷器,出土于西安火照壁窖藏。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西汉鎏金羊形铜灯,长27.4厘米,宽11.1厘米,高21.8厘米,重3千克,1982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城北。
羊灯青铜质地,通体鎏金,呈跪卧式,羊首高昂,双角卷曲,前腿后跪,后腿前屈,躯体浑厚圆润,短尾。鎏金羊形铜灯造型别致,虽没有雄健华丽的纹饰,也不像有的鎏金器物那样硕大厚重,但却巧妙地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古人高超的工艺技术与独特的审美情趣,颇具研究价值。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西汉鎏金凤鸟铜锺,2003年西安市区汉墓出土。高78厘米,顶盖上铸有一昂首翘尾口含铜珠的朱雀,铜锺腹部两侧装饰有两个兽面铺首,肩部和腹部均饰有凸起箍纹,看起来十分精美。这件鎏金凤鸟铜锺是国内现已发现的西汉时期最大的鎏金铜锺,出土时锺内储存了26公斤的西汉美酒,酒香浓郁,是迄今所知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古酒。经测定,美酒的酒精含量为0.01%,是中国考古界、酿酒界以及科技史上的重大发现。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展厅,展示千年古都西安的悠久历史,内容丰富,文物众多。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蓝彩驮骡,唐代,l966年西安市莲湖区西安制药厂出土,通高26.5cm,长33cm,骡体施蓝釉,间有褐色斑纹;行囊施黄、白、蓝三色釉。富有马的神态,肌肉健壮的腿部雕刻得细致传神。此件蓝彩骡嘴微张,似在长途跋涉中稍作喘息。唐三彩马、驼类常见,而驴、骡类极为少见。此件蓝彩骡是罕见的实物精品。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史君墓石椁,北周,陕西西安未央区出土,此石椁为歇山式殿堂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由底座、四壁和椁顶组成,其上采用浮雕彩绘贴金作装饰,图像内容涉及汉文化和祆教。石椁南壁为石椁的正面,分五个开间,当心间由两扇椁门、横枋和门槛组成,椁门在当心间中央为关闭的门板两扇,门上的横枋刻有粟特文和中文题刻,根据题刻记载,墓主人为史姓北周凉州萨宝,门槛有六级台阶,两端分别刻有两对狮子和四个童子,题材属首次发现,两次间采用高浮雕手法分别刻有脚踏小鬼的四臂守护神,两次间的正中各有一个直棂窗,窗的上部各有四个伎乐,两侧各有一个侍者,窗下各有一个戴口罩的人首鸟身鹰足穆护,肩生双翼,手持火棍,其面前各设火坛。
史君墓石椁铭文表明墓主人来自西域古国史国,以国为姓,史也是昭武九姓之一,故而被称为史君。昭武九姓胡人活动于今中亚阿姆、锡尔两河流域,这一地域在汉魏时期称为粟特。史君墓石椁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主人的特殊身份,还体现在它所呈现出的文化交融现象。与粟特人原始的丧葬方式不同,史君这位久居长安的粟特人,选择了中原本土的丧葬方式。石椁顶部采用歇山顶式的殿堂型中国风建筑,内部设有石床,考古发掘时,墓主人和他的妻子康氏就长眠于此。史君墓石椁作为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为研究古代粟特文化、中原文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明代仪仗俑,000年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金泘沱村出土,各类陶俑共计一百一十一件,组成了阵容庞大的藩王仪仗队伍:前排是彩绘毡帽俑,后面是众多的仪仗俑,其间有双人牵马俑,最后是骑马奏乐俑。陶俑的排布与服制,真实地再现了明代的仪仗制度与宫廷服饰,将藩王出行的仪仗阵势完好地展现在世人眼前。这组陪葬陶俑的主人,是汧阳郡王朱公鏳,即明太祖第二子朱樉的一位曾孙。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赵孟頫款设色《辋川图》手卷(清)。描绘了蓝田县辋川一带的优美风景。唐代诗人、画家王维所绘其隐逸故居辋川的原作已无存,现只有历代摹本被各大博物馆珍藏。上挂有于右任草书《醉高歌》(民国)。“当年仗义登坛,苍隼护巢竟返。云屯牧野繁星烂,西北天容照眼。”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汉杜陵出土金箍玉杯,和田白玉,高13.4厘米、口径6.7厘米、圈足径4.6厘米、杯腹壁厚0.25厘米。与此一起还有金箍玉杯(和田青白玉质,高12.8厘米、口径6.6厘米、圈足径4.7厘米、杯腹壁厚0.25厘米),金箍缺失(和田青白玉质,高12.3厘米、口径六点四厘米、圈足径4.4厘米、杯腹壁厚0.25厘米)。三支据分析,这3件西汉玉杯制成时均应束有四道金箍,后来有的金箍缺失。据《汉旧仪》中的“太官尚食,用黄金釦器”,这3件玉杯都应是汉宣帝的生前御用之物。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西汉玉舞人,2010年8月西安市长安区杜陵出土文物,左侧玉舞人高10.5厘米,右侧玉舞人高10.2厘米,重0.25kg。玉舞人系由一块玉料雕琢而成。两件玉舞人并排而立,玉舞人均眉清目秀,细鼻梁,小嘴,身材修长,婀娜多姿,头上长发圆盘,发瓣自然下垂,内穿多层长袍并着长裤,外穿长袖曲裾深衣,腰系两条宽绢带,并接有很长的衣襟在身上缠绕数道,长摆曳地,下摆分别裁成大小不同的四个尖角,上广下狭,宛若燕尾,双脚穿翘头履。雕刻玉舞人的玉材上下两端均为浅褐色,玉工巧妙利用这些特点将其作为玉舞人的头发和衣摆及脚部。玉舞人主要采用立体圆雕技法之外,还采用了镂空透雕和细线阴刻技法,玉工精准地捕捉并生动表现了舞女跳舞时的瞬间姿态,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有明确出土记录的形体最大的圆雕玉舞人。
此件文物与上面的玉杯都是2010年8月西安长安几个村民在汉宣帝杜陵陵园王皇后陵冢东南约300米处盗挖瓦当,在距地面约70厘米处的残砖瓦砾堆积层中发现了三件玉杯和一对圆雕双联玉舞人。这4件西汉皇家玉器出土后被非法买卖,不久被收缴,现都收藏于西安博物院。据考证几件物品应该是供奉于帝陵前祭祀的陵庙,当年陵庙中会摆放帝王生前的心爱之物用于供奉、祭祀,后陵庙坍塌后埋入地下,而杜陵据考古论证早已被盗,至于现在能有多少遗存因还未发掘不得而知了!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李建成墓志,盖为盝顶形,阳文篆书“大唐故息王墓志之铭”。志为方形,边长52厘米,高11厘米,四侧无纹饰。其志文仅55字:“大唐故息隐王墓志 王讳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师 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 葬於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2005年,西安市市郊发现唐初太子李建成墓地,其墓志被开掘后不久遭到不法分子倒卖,2013年3月,西安市文物稽查队收缴到一份仅有五十五字的神秘墓志,这就是李建成墓志。
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所在的小雁塔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小雁塔及其相关的荐福寺文物是唐代长安城的历史变迁、丝绸之路佛教建筑艺术流传的见证1961年3月4日,小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小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