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陕西——西安小雁塔.大唐不夜城!

标签:
西安博物院小雁塔大唐不夜城大雁塔 |
分类: 旅游 |

雍正十二年(1734)所立的《荐福寺来源碑》。小雁塔本名“荐福寺塔”,始建于唐景龙元年(707年),位于唐朝长安城荐福寺,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的佛塔。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当时塔院并不在荐福寺内,唐朝末期的战乱中,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后来荐福寺迁入塔院内。明、清两朝时期对荐福寺和小雁塔进行过多次修缮。

小雁塔是密檐式砖结构佛塔。塔为青砖砌筑。塔平面为正方形。原为15级,约45米高,现存13级,经过测定塔的总高度是43.395米,底边长11.38米,高与底边的比例是100比26。小雁塔的基座为砖方台。基座下有地宫,为竖穴。基座之上为塔身,塔身底层较高,二层以上逐层高度递减,故塔的轮廓呈现出秀丽的卷刹。塔身宽度自下而上逐渐递减,塔身轮廓呈现锥形形状。
小雁塔的塔身单壁塔内中空,塔壁不设柱额,塔身上为叠涩挑檐,塔身每层砖砌出檐,檐部迭涩砖,间以菱角牙子,塔身表面各层檐下砌斜角牙砖。塔底层南北两面各开有一券门,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楣上的天人供养图像。塔底层以上各层南北两面正中均开有半圆形拱券门洞。小雁塔内设有木梯,可登临塔顶。塔底层北券门外紧靠塔体的砖砌门楼,系清代后期所增建。塔基座南侧有清代石门坊,南额刻有“万汇沾恩”,北额刻有“不二法门”。塔底层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原来在小雁塔底层环绕塔身有砖木结构的大檐棚,被称为“缠腰”。在金、元朝交战的年代“缠腰”毁没。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所立的《补修荐福寺宝塔记》碑。

小雁塔北面是白衣阁,这是一座二层歇山式建筑,原是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因观音常着白衣而得名。

小雁塔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的重要标志。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明清时陕西地方乡试中的武举人,效仿唐代进士大雁塔下题名的习俗,到荐福寺小雁塔下刻石留名,形成“雁塔武举题名”之风。明成化末年(1487年),西安发生地震,小雁塔被震裂;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华县发生大地震,塔顶两层被震毁,原本15层,现存13层。传说塔下地宫已经被盗,但考古学家推测,小雁塔下还应该藏有其他“暗宫”。只是没有发掘不知详细所在。

据文献记载,小雁塔历史上出现过“三裂三合”。第一次是明成化末年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在明正德末年时又一次地震中“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第二次是明嘉靖时华县大地震使得“塔裂为二”,嘉靖四十二年复震后塔合无痕。第三次是康熙辛末年时“塔又裂”,这一次于“辛丑(年)复合”。究其原因原来小雁塔的塔基是用夯土筑成的一个半圆球体,这种塔基能在受震时将压力均匀分散,犹如“不倒翁”一样。虽历经数十次地震,仍屹立不倒,不得不叹服古代能工巧匠们高超的建筑技艺。

晚上来到西安新派陕菜最有代表地之一大唐不夜城唐猫庭院吃晚饭。

古色古香。

长安毛笔酥,做工精细,外面糯糯的麻薯皮包着红豆沙,咬下去外酥里嫩有点桃酥的味道。

葫芦鸡翅,鸡肉鲜嫩多汁,有点烤鸡的味道。

秦川牛仔骨,有胡椒味微辣,肉质肥而不腻。

酥米酸汤锅子鱼,里面有巴沙鱼肉、笋干、番茄和红豆,一点点微辣,鱼肉嫩滑,很开胃,汤汁配上酥米味道醇厚。

整个庭院如身在古长安街一般,到处仿佛都在诉说着唐猫庭院独有的诗情画意,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现场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感觉很不错。

大雁塔北广场内有2个百米长的群雕,其中大慈恩寺北山墙的《大唐盛世》大型浮雕高3米,全长106米,以15个主题画面和采用传统线描与现代浮雕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出大唐盛世的真实景象。故事完整、场面宏大,气势壮观。由西向东共有12幅图景:“东商西贾”反映唐代经济生活繁荣,中外商贾云集于东西两市,消费品极其丰富;“曲江游春”是对唐时曲江风景的写照,春光烂漫,草长莺飞,美丽的仕女穿行其中,说笑嬉闹,让人心动不已;“买花成俗”是指唐代女子喜欢略施粉黛,对镜贴花黄,竞相买花装点自己的生活;“人面桃花相映红”是指唐代诗人崔护凄美的爱情故事;“黄河古渡”,在古老的黄河渡口,往来船只,艄公纤夫,无不引起无尽的联想;“故土情深”,镇守边关的将士思念家乡的妻儿,但为了国家社稷又心甘情愿餐风露宿;“马球竞技”体现了唐时女子马球比赛的隆重场面;“万国朝宗”、“大唐西域记”、“佛教盛行”、“佛寺济贫”、“唐蕃和亲”等等都表现了唐作为当时大国的盛大气象。

大雁塔北广场的音乐喷泉表演又称为西安大雁塔光影水舞秀,喷泉水面面积达2万平方米,其八级迭水池中的八级变频方阵是世界最大的方阵。每级水池有7级迭水,与大雁塔7层相印合。这里还保持着全世界最豪华的绿化无接触式卫生间,保持最清洁、世界上坐凳最多、世界最长的光带、世界首家直引水、规模最大的音响组合等多项纪录。光影秀演出采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由“龙腾神州”“梦在东方”“丝路辉煌”“泱泱盛唐”“鼓舞中华”“一路长安”六大篇章组成,通过声音、灯光、影像的巧妙配合,将西安的诸多人文、地理元素囊括其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喷泉下午演出时间为12:00、16:00,晚上演出时间在19:00、21:00,每场演出时长为10分钟。但感觉人太多,除非提前占位否则啥都看不到!

环塔东路雕塑:“百姓祝寿”。

皮影百戏。

悬壶济世。

唐诗的海洋。

南广场人真多。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希望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在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屠(佛塔)总高三十丈,唐高宗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新建佛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最初的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除了保存从天竺取回的贝多罗树叶梵文经,大雁塔内还存有舍利子万余颗。

长安十二时辰是中国首个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大唐不夜城东侧曼蒂广场,总面积2.4万平方米,于2022年4月29日建成,2022年4月30日开业。

长安十二时辰由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美术指导杨志家及原班美术设计搭建,项目共3层,以总计2.4万平方米的立体商业空间为载体,涵盖长安小吃、主题文创、特色演艺、沉浸游戏、文化包间、场景体验等多元“原唐”业态。注入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IP和唐风市井文化内容的长安十二时辰结合原剧特色,以“攒星揽月·畅享长安”“和合之美·风雅长安”“花萼相辉·夜宴长安”为主题,打造原汁原味的全唐市井生活体验空间、雅俗共赏的唐风主题互娱休闲空间、琼筵笙歌主题的文化宴席体验空间,并以“唐食嗨吃、换装推本、唐风雅集、微缩长安、情景演艺、文化盛宴”等六大沉浸场为核心,让市民游客能够在长安十二时辰一秒入唐,尽享唐风唐韵。

“长安十二时辰”整体空间中还布局有12街巷,从曼蒂广场历史上隶属于通善坊的文化元素出发,就有了负一层的通善街、杏园街;提炼长安经典历史印象,衍生出捣衣曲、胡食巷、鸣珂曲、霓裳街、百肆巷、乌衣巷、星落街、芙蓉街的纵横街巷。门票128元/人,包含所有演出(不含沉浸游戏),自行排队观看即可,还可跟NPC互动合影,但“名仕伴游”沉浸式讲解,《大唐永不眠》沉浸游戏,还有换装等都是要额外出钱的。

现在钱难挣,大家都想着法变装挣流量,当然也有喜欢的MM,但感觉不太多。

西安音乐厅,一个堪与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相媲美的国际顶级音乐圣殿,西安音乐厅总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是交响乐、民乐、轻音乐、流行音乐等音乐演出的专业场所,西部最大的交响大厅可容纳1343名观众。这里由西安大剧院、西安音乐厅、曲江美术馆和曲江太平洋影城四组文化艺术性建筑组成的贞观文化广场是大唐不夜城的核心部分,该广场采取立体式设计,以地面层的四个下沉式广场把地面和地下的活动场所联系起来

不夜城的地标性雕塑——《贞观之治》主题雕塑,以“千古一帝”李世民英勇雄壮、气势非凡的雕像为核心,四周,号手、旗手各半的24人仪仗队、鼓手2人及文臣武将各3人紧密相随。碑体正面雕刻“贞观之治”四字,背面为贞观政要名录数百字,周围辅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房谋杜断”等历史故事雕塑,共同烘托出唐太宗治下的贞观盛世场景。
《房谋杜断》雕塑,唐太宗与房玄龄研论国事,房总能提出精辟的见解和谋划,此时
,唐太宗必把杜如晦请来,杜总能迅速作出决定。“房谋杜断”形容房杜二人各具专长,优势互补,反映唐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才是举。

大唐不夜城一条亚洲最大的雕塑景观大道,南北长1500米,从北向南依次耸立着五大主题雕塑群,分别是大唐佛文化、大唐群英谱、贞观之治、大唐文化艺术、开元盛世。这五大主题雕塑衔接自然,浑然一体,集中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与辉煌成就,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是大唐不夜城千米景观大道上一条亮丽的风景线。首先看到的是《万国来朝》雕塑,表现的是大唐王朝四海成服,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

西安新曲社相声剧场,由相声演员马腾翔着力打造。

《武后行从》雕塑,以唐代著名画家张萱的《武后行从图》为创作蓝本,描绘武则天宫廷巡行的情景。武则天戴珠宝凤冠,深衣广袖,气度威严,女官男装,围护左右。雕塑连接在贞观广场和开元广场之间,上承贞观之兴,下启开元之盛,完整地展示大唐盛世气象。

开元广场上的“开元盛世”主题雕塑,雕塑总高12.95米,最高一层基座上是4.59米高的“唐玄宗李隆基”。4.59米取意为九五之尊,李隆基站立在巨大的圆形龙壁前,帝王风范尽显。第二层是唐玄宗最器重的6位重臣及20个番邦使节。第三层42个乐俑手持各种乐器尽情演奏,壮美恢弘。整个雕塑群由78个人物组成,营造出一种大唐盛世百姓安居乐业的欢乐气氛。这里还经常有不倒翁行为艺术表演。2019年11月,在大唐不夜城表演不倒翁的冯佳晨因为一段“神仙牵手”的短视频在网络上走红。

大唐不夜城,为中国唯一一个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大型仿唐建筑群步行街,为西安地标性景区。其总占地9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500米,北起大雁塔南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2002年8月,大唐不夜城正式开建。2008年12月初,大唐不夜城开始布局招商。2009年4月,大唐不夜城点亮工程启动。次年9月26日,开元广场建成开放,2018年底,大唐不夜城成为中国11条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之一。12月25日,大唐步行街正式开街。

大唐群英谱雕像群:唐代科学技术:僧一行的《开元大衍历》、李淳风《法象志》、王孝通的《辑古算经》、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陆羽的《茶经》。

唐代书法艺术:怀素(草书)、孙过庭(草书)、虞世南楷书《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及楷书作品《雁塔圣教序》、张旭(草书)、柳公权及楷书作品《玄秘塔碑》、颜真卿及草书作品《争座位帖》、欧阳询及楷书作品《九成宫醴泉铭》。

唐代佛教文化:玄奘、鉴真、慧能、空海。

大雁塔南广场上的玄奘法师像,玄奘一生共译经文75部1335卷,创立了法相宗(也称唯识宗),他将自己十七年的旅途经历整理成为《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供后人瞻仰,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就是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唐太宗李世民称玄奘法师为法门之领袖,清改革家梁启超赞誉玄奘法师“千古一人”,文学家、思想家鲁迅颂扬玄奘法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背后就是大雁塔,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六十四点五一七米,底层边长25.5米。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大雁塔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直播,真不容易。有的是后面有公司扶持,全套装备不停换装,有的租几套衣服几人共用,有的是拉个箱子随时服务,有的则自带装备,都不容易啊!

大雁塔基座皆有石门,门楣门框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及砖雕对联。底层南门洞两侧嵌置碑石,西龛是由右向左书写,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文、时任中书令的大书法家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东龛是由左向右书写,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人称“二圣三绝碑”。两碑规格形式相同,碑头为蟠螭圆首,碑身两边线有明显收分,呈上窄下宽的梯形(此为唐碑典型形制),碑座为有线刻图案的方形碑座,两碑通高337.5厘米,碑面上宽86厘米,下宽100厘米。碑文高度赞扬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弘扬佛法的历史功绩和非凡精神,世称《雁塔圣教》。唐代画家吴道子,大诗人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可惜早已湮没在历史中。但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还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除此之外,南门的券洞两侧还嵌有“玄奘负笈图”和“玄奘译经图”。大雁塔也曾是唐朝新中进士的题名之地,即著名的雁塔题名。但可惜的是雁塔题名已经看不到了,其原因,据说是唐武宗时的宰相李德裕不是进士出身,深忌进士,下令取消了曲江流饮,将“向之题名削除殆尽”。
苗阜、王声的青曲社,社团成立于2007年。社团名称蕴含“青云直上,曲故情长”的意思。
前一篇:再遇陕西——西安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