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印象——东京汴梁:开封府!

标签:
欧阳修宽简治京师包公倒座南衙听民诉府司西狱潜龙宫开封府尹范仲淹苏轼 |
分类: 旅游 |
清早前往包公东湖北岸的开封府,这里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
现在的开封府是1999年,适逢包拯千年诞辰,在原开封府的旧址之上重建的,重建工程于2001年9月奠基,2002年12月竣工,耗时一年零三个月,兴建阁楼50余座,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人民币。如今的开封府,占地达40000余平方米,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开封府依照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修建,布局规整,庄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细的彩绘,处处体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

左右各有一碑亭,亭内有复制的开封府题名记碑,碑的内容是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二月 ,到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园1105年)闰二月八日 ,共计146年间历任的府尹名录,碑文共有183人次 。该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府衙长官题名记碑,碑原物现存于开封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仪门是开封府的第二道主门,是礼仪之门,是官员整理仪容仪表的地方。门前台基上东设“鸣冤鼓”,西设“开道锣”。

这里放着一枚开封府的大印,引来许多游客的观摩。

正厅院里的巨石,就是“戒石铭”。其南面镌刻“公生明”,提醒官员只有公正,一心为公,才能明察秋毫,才能清正廉明;其北面的“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在告诫官员们要洁身自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左厅,府内副长官处理政务的机构,

内有苏轼为开封府推官时审阅案牍的塑像。

右厅,功能与左厅像似。

这里是司马光为推官时审阅案牍的塑像。

正厅前早上为《包公怒斩陈世美》情景演出,中午则是斩赵王。演的还可以,个人感觉比清明上河园的强些,可能是场景的关系吧!

正厅又称为“大堂”、“厅事”,是开封府府尹布政令、处理政务、府衙举行重大活动、审理要案的地方。厅门有几副对联,其中一副对联写着“正气昂昂嵩岱巍巍万丈,清风习包欧煜煜千秋”,这里面的“包欧”指的是开封府最有名的两位知府——包拯和欧阳修。

正厅中间的画,叫“黄河巨浪图”,图上面有一个匾额写着“正大光明”。堂前就是那著名的三口铡刀,在最左边还有口龙头铡是配合演出随时可以抬走的。

厅后是宋仁宗在庆历四年颁布的“戒百官举行真宗文武七条诏”。

后面就是议事厅,蜡像描述的是“欧阳修商议宽简治京师”场面。条案正中端坐的是欧阳修,欧阳修接任包拯之后任开封府长官,以宽简治京师,与包拯治理京师的方法大不相同。

齐民堂,取“以民为本”之意,现在就是一卖东西的地方。

梅花堂坐落在一个梅花飘香的小院之中,它是传说中包公倒坐南衙的地方。

蜡像“包公倒坐南衙听民诉”。这里的蜡像还是花了心思,惟妙惟肖形象逼真。


寒雪清骨厅内有“包侍制智堪灰阑记”幻影成像,讲述了张海棠从良为妾后的不幸遭遇及包待制为之申冤的故事。早在1832年,元代剧作家李潜夫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被法国汉学家朱丽安翻译成法文,1925年被改为《灰阑记》在德国柏林出版,并在舞台演出。后来有十几国家文字译本在世界各国流传。

梅花堂北门外的“清慎勤”照壁;照壁右面,就是开封府的后门——宣威门。包拯担任府尹期间,就是下令打开这座后门,让百姓快速进来解决问题,形成了“开后门”的良好风气。至于叫开封府为南衙则是因为两个原因,其一:开封府位于北宋皇宫之南,故名“南衙”。其二:宋太宗赵光义当皇帝前任开封府尹,虽是在自己的晋王府办公,并不到开封府内去“上班”,但是因为晋王府、开封府都在皇宫的南面,所以被人们统称“南衙”。

回到景区西路的刑狱区,面前的就是府司西狱,也就是临时关押犯罪嫌疑人的地方。

复建的牢房。

感觉有点毛糙。

各式牢房。

死刑犯关押的地方。

典狱房。典狱房坐西朝东,是狱吏们的办公场所。据说,北宋皇帝经常来此处理刑狱事务。

囚车。

供奉狱神皋陶的“狱神庙”。

皋陶,相传曾被舜帝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为人正直、执法公正而闻名天下,并因此被奉为中国司法事业的鼻祖。

炎黄二帝像。

清官长廊。

英武殿,这里是开封府的校场,也是武举考试时的比武场。

平日里这里有迎宾表演。台上为包公请驻东京各国使臣观看开封府士兵习武演练,下面的是大宋鼓阵表演。

扇子舞。

杂技水流星,用一根细绳两端各系一只盛水的杯子,抡起绳子让杯子在竖直面内做半径相同的圆周运动,水则不洒出,这个表演不错,要些技艺。

兵器演练。

杆子顶球,这个比顶缸差远了!

天庆观---开封府崇奉道教的圣地,也是管理全国佛教道教事务的办公场所。

三清殿。

孔子问道图。

老子化胡图。

宋徽宗迎仙图。宋代推崇道教,宋真宗时尊祖父赵玄朗为道教圣祖,宋徽宗更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终日沉迷其中,难怪最后有靖康之耻。

观内的八卦图。

太极功夫表演。

明礼院,是京城学子科举、集会、庆典场所。宋代的政策是重文轻武,所以文化教育是国家大事。里面的正中的就是拱奎楼,位于明礼院中间,是当时用于解试的考场。里面供奉着主管科举考试的天神“魁星”。状元及第、金榜夺魁是每一个考生的愿望。这里先后考出过二十多名状元,其中有以“三元及第”而闻名史册的宋庠。楼右是演礼斋,是礼仪训练的场所,现为售卖东西的地方。楼左是"六艺斋", 有孔子演乐图,宋代读书人至少要掌握"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驶)、书(书法)、数(算数)"六艺;楼后为桂籍堂,意思是考中之后编辑在册。桂籍堂相当于开封府的“科举档案馆”,里面有孔子和孟子、曾子像,还有孔子与七十二弟子像,考中的学生在这些雕像前举行典礼。另外这里还是《榜前捉婿》抢女媳的演出场所。

回到右路,这里是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

这里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座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

包公生平陈列厅内的拒富人宴蜡像。

历史上包公有两座墓园,经过考古发掘证实合肥东郊葬的才是他的遗骨,而河南巩县皇陵葬的是可能他的衣冠,也有可能是其他亲王的陵墓,比较离宋真宗永定陵太近不合礼法,至于究竟为何人之墓,只能等待以后的考古发掘了。

包公治理惠民河。

包公生平陈列厅内的大堂陈设。

大门屏风背面,是近代书法家沈鹏先生撰写的《陆游诗·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问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出了博物馆右侧就是寅宾馆,面阔五间悬山顶,临湖而建,是开封府接待客人的地方,现在是游客服务中心。宾馆前面就是明镜湖,取做官做人清白如明镜之意。

湖东岸有混凝土塑成的弦月山。弦月山怀中筑有一座重檐十字脊方亭,叫“范公阁”,是为纪念范仲淹所建。范仲淹在宋景佑二年(1035年)以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其处事风格内刚外和,兼具包拯和欧阳修的优点,决事如神,为百姓称道,当时有民谣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潜龙宫在明镜湖西北,是一个仅有两进的院落。院门为面阔三间的歇山顶门厅,据文献记载,潜龙宫是宋仁宗为纪念其父宋真宗曾任开封府府尹而修建的,其前身是寿王(后来的真宗)射箭习武而建造的射堂。

潜龙宫的正中央是只巨型根雕大象,据说是发现于伏牛山,材质是黑檀木,比较名贵。

主体大殿——潜龙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着黄色琉璃瓦尽显尊贵!

殿内塑有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钦宗赵桓坐像。三位在当皇帝前曾在这里担任开封府尹。这里左右两边还分别绘有澶渊之盟签订后宋真宗还朝的“真宗班师图”、宋钦宗率领军民保卫开封的“君民抗金图”。开封府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苏颂、蔡襄、宗泽等一大批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在此任职。
宫外的流福井与宫内的潜龙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楼立有一尊目前国内最大的铸铜包公站像,高3.8米,重达5吨。清心楼内的包公铜像,与额头月牙黑脸的包公形象不一样。蟒袍冠带,长髯飘胸,手拿状纸,这座铜像,正是大宋开封府“清官正气”的精神化身。

西墙上有宋真宗对百官的七条戒谕。

东墙上刻着包拯的一首五言铭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清心楼”亦由此得名。

三层的开封市井生活场景蜡像。

登顶看到的明礼院。

楼前荷花旁的奇石和前面的苏子祠。

清心楼对面是苏轼的雕塑,他在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开封府推事。

出得府外东西各竖有一座四柱三门三楼冲天仿木过街牌坊,西牌坊坊额为“宣化”,就是“宣布教化”。牌坊右边就是开封府二期开发项目、,占地面积20.89亩,建筑面积共4.1万平方米,投资4亿,以全面丰富“府衙文化”为特色,整体风貌将凸显“宋韵街区、南衙景区、美丽湖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大型游客服务中心、智慧景区指挥中心、地下两层的停车场、宋文化展室展厅、餐饮、住宿等一系列服务设施。

东牌坊坊额为“承流”,”就是“秉承朝旨”。

府外正门外立有青石浮雕照壁,上刻“獬豸(xièzhì)”,传说它能够辨别是非曲直,善恶忠奸。在府门前的照壁刻这样的图案,是为了警示官员要秉公执法、依法行政。

临湖建有一面青石砌筑的大照壁,南面书“开封府”大字。

包公湖是河南省开封市城内湖,位于宋朝古城墙内,处于古城的西南角,湖的右边就是复建的包公祠,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秀美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