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义冢碑惊现县功农家

(2013-09-02 13:37:51)
标签:

义冢碑

万历

官绅合立

乡约

丧俗

分类: 寻找散落民间的老碑

寻找散落民间的老碑系列报道之三十九

 

巨侃
博讯 日前,博主在陈仓区县功镇的一户农家小院里,发现一块394年前的明代义冢碑。据地方志专家评价,义冢碑在宝鸡很是罕见,这块义冢碑对于研究我市明清时期的丧葬制度及慈善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凭据。
8月20日,记者在接到读者电话反映后赶到石碑存放现场。石碑靠置在县功镇强家庄村二组的一户农家院落里。博主看到,石碑青石材质,一面毛面无字,一面光面有字,头身一体,形制简朴,碑沿略有残缺。
碑头题“碑记”两字,碑身书“义冢”两个行楷大字,上款题“万历岁次己未年仲春乙卯月吉旦”,说明该碑立碑年代为明万历1619年,距今已有394年。碑身下款有“巡陇安司事蜀西刘继宗立”“司吏柳坤、田实秀督工”,以下有“乡约”六人参与其事。
左右碑沿各刻着几列小字,右边框可以辨认出来的字迹有“捐俸置买稠桑里上川平地一亩四至立石收葬孤贫骸骨”等,左边框上沿残缺,有“本州本监司捐资置买义冢盛举也,契书印给,勒石永记,地主受价已明身后不得侵犯”等字,并注明“书办”三人,石匠是“张梅川”。
据宝鸡地方志研究专家吴正茂解读碑文说,这是一块明代晚期官绅合立的义冢碑。所谓义冢,系旧时收埋无主尸骸的墓地。它记录了巡陇安司事刘继宗在明朝万历年间,路过,强家庄,见当地尸骨暴露,无地安埋,遂捐资购地1亩为义冢以瘗尸骨。陇安司是陇州设在这里的管理当地治安的官员,刘司事带着他的两个手下,督办了义冢的建设和尸骨安置过程,参与经办此事的,还有地方上的几名执事人员。
“该碑虽然简陋,信息却很丰富。它比较完整地记载了设置义冢的缘由、义冢的地理方位、官绅各方的分工及建后的契约,特别约定义冢‘日后不得侵犯’,不能挪作他用。因此,这块碑就具有了神圣契约的价值,它是明代政府官督绅办救济制度的一个有力证明。”吴正茂讲。
据义冢碑保护者、强家庄村民王永芳说,石碑是1982年,村民在村里的大王庙旁边取土时挖出来的。距离石碑发现地约一华里的地方有个乱人坟,现在早就变成了耕地,坟都平了,所以找不到义冢的具体位置。以前石碑就在路边撂着,他希望媒体报道后,有关方面能将碑保护起来。
据《宝鸡县志》载,我市义冢有多处,这些义冢都是灾荒年代政府或民间为收葬无主尸骨而建。但随着时代变迁,这些义冢都成为耕地,记载它们的碑刻也湮灭地下。这块明代义冢碑能保存下来,确属罕见。它对于研究明代陇州的乡社丧俗和文明历史,很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