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镇老道观遗留白鸾碑刻

标签:
西府白鸾南昌宫丘处机文化 |
分类: 寻找散落民间的老碑 |
我们西府的确是个物华天宝、地杰人灵之地!如果不是这样子,道教武当派的创始人张三丰、道教龙门派的创始人丘处机为啥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宝鸡这块宝地作为他们的修炼之处,而且一待就不想走了?张三丰的名字是在宝鸡起的,他云游宝鸡山中,发现有山名“三山峰”,挺秀圆润可喜,从此自号三峰子,后来经过演化,“张三丰”就叫开了;丘处机也不止在磻溪宫和陇县龙门洞待过,位于陈仓区虢镇西秦村北约200米的台地上,有个叫南昌宫的老观,鲜为人知,乃“邱国师”及他师父王重阳早年修炼之地。有众多碑刻为证。张三丰和丘处机基本是同一时代的人,设想两个大师如果在宝鸡相遇,在相互切磋心得之余,难免要共同感慨一下:“宝鸡这地方,好啊!”
南昌宫除了邱大师寓居,在明朝正统年间,时任浙江道监察御史的白鸾也曾光临此宫,留下他亲笔手书的石碣一通。遗憾的是,岁月流沙,多历年所,保存到现在的石碣碑是一块残碑,就矗立在南昌宫三娘殿的台阶旁。碑刻“浙江道监察御史白鸾书”,“河南渑池县知县王世安纂”,上刻“县东六十里有古蓬壶玉泉观寓焉,东接扶风,西达汧水,面乎秦岭,北倚周原,地势秀丽,松柏森萦”,点出南昌宫的方位,后面讲南昌宫的修复情况,“皆上施琉璃,四垂脊兽,塑之辉焕,云日动彩”,可以想见南昌宫昔日之辉煌,建筑做工之精细。南昌宫于成化十六年三月初四落成,接着讲了修复南昌宫的意义,说“凤翔宝鸡乃名郡大邑”,希望后代能通过此碑知道南昌宫的来历云云。
白鸾是明代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字孟禽,号凝阳,出生在今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他明成化二十二年中举,次年中进士,做过浙江道监察御史、山西巡按等地方大员。他为官的特点是清正廉洁,弹劾不避权贵,曾直言进谏孝宗皇帝,还和大权臣刘瑾斗过。任江南主考官时,对应试的国戚豪绅公子不徇私情,坚持按科规选取贤能,被权贵恶棍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为此被贬了官,后老归乡里。
那时候的读书人,写不得好字是当不了官的。白鸾还是名书法家,观他亲笔题的这块书法石碣,起笔顿挫,横直竖挺,棱角分明,颇有竹节之气,真是字如其人,人字合一。我们今人无论做人还是做官,须都少不了白鸾的这种才气、正气!
篆额的河南渑池县知县王世安也是书法名家,这人也是咱宝鸡人,可惜石碣上半残缺,碑后面地上放置的一块“重修三清大殿南昌上宫碑记”碑额,不知道是不是他写的。
不管怎样,一块南昌宫石碣,两个书法家撰碑,这个南昌宫,还真是不一般!
据守观人、72岁的南昌宫会长陈荣华介绍,南昌宫又叫小蓬壶。这个名字足够你想象了!宫中曾有白鸡泉,水出两窍,交流成治,加之地势挺拔,松柏蓊郁,仿佛蓬莱仙岛,小蓬壶故而得名。昔日,王重阳、邱长春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浮梁人郑凤仪有诗赞曰:“径寂分樵响,断涧暗泉穿。未遇长春侣,谁以辨鼎诠。”讲的就是丘处机在此地的生活场景。
南昌宫元代始建,原有寥阳殿、通明阁、雷祖庙、蔬圃、水磨、碑、碣等诸多建筑,历代均有修葺。新中国成立后,大殿及后殿被拆毁。现存主体建筑重檐九脊歇山顶通明阁为清代建筑。院内长有3棵古柏,已不知年代。陈荣华说,山门里的转角楼相传还是鲁班的作品。
在转角楼东北方向的墙根下,靠着一块断作三截的石碑,石碑青石质,碑座已佚。半圆形碑首通高1米,宽0.80米,厚0.26米,两侧为高浮雕二龙戏珠图案,中央阴刻“重修小蓬壶记”六个篆字。碑身表面风化,文字模糊,保存现状一般,两侧阴饰蔓草纹边栏,碑文楷书,10行,满行60字,记述了四周民众捐资重修小蓬壶的经过及捐款人名,邑人李作栋等撰立。年款为“大清道光五年乙酉孟冬月上浣谷旦”。
这个李作栋也是宝鸡籍书法家,自号小蓬莱山人,清道光六年岁贡生,擅长楷书,精诗赋。他的另一幅书法碑刻近在咫尺,这就是镶在转角楼墙壁上的《小蓬壶地亩记》,详尽描述了小蓬壶的方圆地理和占地面积,字体楷中带草,洒脱流利,年款为同一时间。据宝鸡文史专家吴正茂讲,除了这两块书法碑刻,钓鱼台风景区管委会还藏有李作栋撰文并书丹的《重修龙王庙碑记》一通。今观其用笔章法之造诣,确为清代中叶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
记者粗略一数发现,南昌宫里还藏有明正统十一年立的《重修玉泉观碑记》,岐阳儒学教谕贾聪、吏部奉旨儒学教谕袁必治分别撰写的两个石碑,清代布施碑等断碑、残碑、不知名碑七八块,算上前面介绍的3块碑,记者亲眼看见的碑不下10块,人说庙里碑多,宝鸡文物多,此言不虚!
本报10月19日曾报道,渭滨区益门堡村有个“小碑林”,那里的关帝庙据说石碑藏有十几块,记者看到的不过6块,其中两块是白鸾的后人书写篆刻,1984年,那里还发现一块白鸾政绩碑上交给政府。白鸾自己亲题的书法石刻,一直不见面世,没想到却在这里出现。而且这里地面上的老碑更多,看来,南昌宫又是一个“小碑林”!
1982年,南昌宫被宝鸡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16日,南昌宫进一步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昌宫不仅对于研究清代建筑风格及式样具有重要价值,它的众多碑刻存世,除了说明陈仓区过去文化繁盛,文人扎堆,同样具有书法研究和宗教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