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巨侃
巨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748
  • 关注人气:1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鸡红 今夏格外红

(2012-07-04 14:46:05)
标签:

宝鸡红

铅釉

陶器

唐三彩

文化

分类: 收藏世界



巨侃

地藏家接踵而至,在宝鸡市区各家收藏品市场疯狂“扫荡”,大车、小车拉走了一件件坛坛罐罐,曾经默默无闻许多年的“宝鸡红”这两年突然身价倍增。就在一两年前,这些上了釉色的土陶土罐市场价值也不过一两千元,而现在,达到万元以上,平均价值竟翻了10倍!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仿品的出现。宝鸡红 <wbr>今夏格外红


“宝鸡红”是啥?为何如此受藏家青睐?让我们揭开她头上的神秘面纱吧!

 

                唐三彩的前身

 

“‘宝鸡红’是汉代人发明的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分黄、绿和红三色,我们藏友叫它‘宝鸡红’,它是真正宝鸡本土出的东西,武功以东就没有了。”古陶藏家张森自豪地介绍说。
藏家刘永明向记者展示了一对汉代跑兽瓶,指着上面光可鉴人的釉色,详细地讲解起“宝鸡红”的历史起源。宝鸡红 <wbr>今夏格外红
我国最早的色釉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与器物本身一起烧成的高温釉。到了汉代,关中一带的陶工发现铅的熔点低,熔融性好,利用它的特性,成功地发明了低温铅釉,即以铅的化合物为基本助熔剂,在700度左右温度烧成。釉的着色剂为铜和铁,前者烧出翠绿色,后者则呈现棕红或黄褐色,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汉三彩”。铅釉釉层清澈透明,表面平整光滑,不仅让土陶亮丽起来,而且不易破碎。
铅釉陶生产后,很受贵族喜欢,但铅本身含毒,所以一般是作为明器大量使用。
铅釉陶首次发现于汉武帝墓葬中,宝鸡作为关中西府,在汉代是京畿之地,经济相当繁荣,出土的铅釉陶器数量相当多,其中釉上漂彩更是一绝,全国罕见!所谓釉上漂彩,是在陶器上先施一层釉作底,再用另一种颜色的釉在底色釉上作画,而后入窑一次烧成,属于二次施釉。这些铅釉陶全是殉葬品,器型有鼎、盒、灶、作坊、楼阁、奁、井、仓、壶等。宝鸡红 <wbr>今夏格外红

宝鸡红 <wbr>今夏格外红


至于釉陶和瓷的区别,刘永明说,其实汉代已经有瓷了,但由于烧制条件较高,还没有广泛地生产。汉代釉陶与原始瓷首先在胎、釉上有明显差异,两汉釉陶的胎是陶土不是瓷土,胎质疏松,吸水率在10%以上;其次,二者器型也不同,釉陶用以制作明器,瓷则多为实用器。
“汉代铅釉技术的发明,不仅为唐三彩的出现开辟了道路,也为釉上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这么说,铅釉陶是陶器向青瓷过渡的一个节点,而宝鸡红正是铅釉陶工艺的一个典范。”

 

                灰姑娘变身白公主

 

据了解,最近几个月里,河南、广东、山东、浙江等外地藏家不远万里,来到宝鸡,频繁光顾市区几个收藏市场,淘走一批又一批宝鸡彩釉。与往年相比,外地人来宝鸡淘宝的人数、次数明显增多了。
“几个广东人在楼上走家串户,专找有彩釉的店。”张森说,“他们只选普通的,不选较高等级的。对他们来说,普通的器型就是宝。他们各家拿了一些,大概有十几件吧,装车走了。问他们,说是当地没这东西,拿回去给民办的博物馆充实馆藏。”
搞收藏一般不问买家身份,张森注意到,这些外地买家一年来好几次,找个地方住几天,淘够东西就走,过一阵又来。据他猜测,这些外地人中有藏家,有开博物馆的,当然也有很多倒货的。
刘永明透露,就在一两年前,这些上了釉色的土陶土罐市场价值也不过一两千元,而现在,好的器型、釉色价值达到万元以上,平均价值翻涨了10倍以上。
面对现在的市场景观,回忆起自己多年前错过的一次捡漏机会,藏家徐宝恒后悔不迭:
“那时候没人待见这东西。农民用麻袋扛过来,一打开全都是些土陶土罐,放了好多天也没人要,后来农民来了,我说你拿回去吧,农民说扛过来不容易,干脆出百十块钱,你留下来对了!我还是没要,嫌摆着占地儿,农民只好把东西扛回去了。哎,怪咱没远见!”
灰姑娘变身白公主,昔日默默无闻,如今一鸣惊人,古玩市场的几位藏家一致认为,本地的宝还得人家外地人来识,为啥?因为见多了就习惯了,习惯了就麻木了,把宝贝当成土疙瘩也是正常的,一句话,还是“有”!我们在感谢外地玩家挖掘出“宝鸡红”的民间收藏价值之余,还必须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仿品和制假手段也应运而生了。

 

                不留神成了模仿对象

 

出名了就要被模仿,人也罢,物也罢,概莫如此。有藏友爆料:宝鸡有人专门搞这活计,你有东西,我来给你做旧处理;你没东西,没关系!需要啥?我来给你仿一个。
业内专家给记者披露了“宝鸡红”常用的作伪手法。
以真品作范模再做土锈。作伪者首先选择新出土的“生坑”中的珍贵品,用与原器同胎的泥土作范模,晒干入窑焙烧,烧成之后以竹签略作修正埋入土中,使其生锈。  
依葫芦画瓢。按照史书记载的尺寸,或依图片进行仿制。
 不管什么方法都要生成土锈,把伪造好的东西直接埋入土中,让它自然生锈,没有耐性的人等不及,于是又想出两种加速土锈生长的办法:一是把硫酸钾与泥土合成后涂在陶器的表面上再埋入土中,则生锈的速度快。此种伪作,一旦用开水冲之,腥臊臭气马上扑鼻而来。二是把伪作的陶器刷一层极稀的龙须菜煮成的汁,把古墓中挖出来的土撒在上面,往返循环几次,即与墓中挖出来的陶器基本相似,即使是行家里手,也不易辨认。  
还有常见的“银釉”造假。“银釉”是一些铅釉器物在地下埋葬久了,釉被腐蚀形成的层状沉积物,呈明显鳞片状或具有珍珠光泽的粉末状。假银釉通常是以涂抹盐酸的方法制成,在放大镜下观察与真正的银釉结构完全不同。
业内专家说,铅釉的赝品,其胎质过细,有的呈粉红色或黄色,有的以砖红色涂料涂抹于胎体上,用水一擦,色彩即可脱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