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巨侃
巨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748
  • 关注人气:1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2011-11-14 16:10:32)
标签:

西府民俗

月饼

中秋

拜月神

“炒览盘”

文化

分类: 文化
巨侃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对中秋之月的描写,一句“不长好”和“何处看”,颇有一些人生况味在里面。
  与文人士大夫中秋月下遣怀逸志不同,咱们西府老百姓的八月十五中秋节自有过法。他们既不像广东潮州人那样搭砖瓦塔烧瓦子灯,也不像香港人在八月十四之夜搞舞火龙活动,而是关起门来,一家人热热闹闹坐在一起,拉家常、话农时、赏月吃月饼,其乐融融,充满质朴之风和祥和之气。
  据宝鸡民俗研究员李春林介绍,西府一带的中秋习俗,大致分为送月饼、拜月神和吃饼赏月三个内容。
                    送月饼
  西府民间送月饼,讲究晚辈送长辈,比如女婿送岳父、外甥送舅舅、侄子送姑姑。送月饼只能早不能晚,殷勤的女婿,八月初一那天就提着月饼往丈母娘家跑。过去条件不好,老女婿油麻纸裹上 8个月饼就提来了,别的啥也不用带;新女婿或准女婿要带得多一些,除了月饼还带水果,当然少不了烟和酒,意思是让老丈人好好“研究研究”他。
  女婿中秋送礼,丈母娘要“炒览盘”招待,就是做五样菜,中间一个带肉的大菜,旁边四个素菜,俗称“四鬼抬轿”。李春林给记者讲了一个过去的笑话:上世纪 70年代中期,他们村一个新女婿提着月饼、香蕉、菜花等礼当来拜老丈人,那时节西府农村四大菜是萝卜、白菜、大葱和蒜苗,香蕉和菜花还比较稀罕。丈母娘把香蕉像香肠一样一截一截切成块,放在盘子里,当一道菜端上来,就这样连皮带肉夹着吃。后来迟迟不见菜花上桌,女儿跑到灶房去看,母亲对女儿埋怨:“愣女婿送的菜都开花花了,我刚刚给扔崖下去了!”
                    拜月神
  墙上挂上红串串,檐下吊下黄棒棒,一轮明月空中悬,纸窗庭院亮如昼。这是西府农家中秋之夜的环境写照。
  西府民俗,拜月神之前先拜土地神和灶神。天一擦黑,月亮刚一上来,就开始摆供桌准备敬月了。
  庭院中间摆张香案,香案上盛放月饼和毛栗子、核桃、苹果和葡萄等水果,中央三炷香——金香银香和玉香。待三炷香烧完,也就是一个小时后,月神敬奉完毕,一家人就可以分享这些食物了。
  在祭天烧香的间隙,大人们环坐一起,拉家常、话农时,种菜的说菜,种粮的说粮,妇女们则互报喜讯:节后谁家姑娘要嫁人,谁家男娃要娶亲……
  孩子们则在庭院里玩游戏:男孩子滚铁环,打弹子;女娃们翻线线,抓羊拐……
  一家人欢声笑语,等待着月亮最圆最亮的那个时刻。
                   吃月饼
  等待的过程对孩子们来说特别漫长,每当怀抱里的孩子因为等不及或者瞌睡哭闹时,大人们就唱开了:
  “狗娃乖,穿花鞋;狗娃不乖,穿烂鞋……”
  小孩若还哭,就手指月亮对小孩说:“月亮月亮咣咣,大碎娃娃穿衣裳,只有一个娃娃没穿上……”说完轻轻一拍怀抱中的孩子,孩子的哭声戛然而止。
  李春林回忆他家兄弟姊妹七人中秋节夜晚眼巴巴等吃月饼的情景时,仍然历历在目:“通常在月亮慢慢地爬啊爬,爬到最高处,变得又大又圆时,终于盼来了大人们的一声令下,开始吃月饼了。那时月饼少,一个月饼切8牙,大人给小孩子分着吃。后来弟弟妹妹们都睡下了,我忽然发现盘里还有一牙月饼,我就喊了一声,只见 6个小脑袋从炕头齐刷刷抬起,都望向我这里……”
  “现在西府农村,主要的习俗还有,吃月饼还是切一小块吃,不过那是月饼太多了,娃们都吃腻了!”李春林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