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巨侃
巨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748
  • 关注人气:1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四) 尚武之舞——千阳八打棍

(2011-11-04 15:55:05)
标签:

千阳八打棍

民间舞蹈

尚武

文化

分类: 文化

巨侃 景岩

    不少成年人在顽皮的童年时代都有过持棍与伙伴对打的经历,在千阳,这种棍棒游戏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八打棍”是一种八人持棍对打的民间舞蹈,它源于何时、起于谁手至今说法不一,文史资料也无明确记载。据千阳县文化馆的非遗调研人员考察,“八打棍”流传于千阳县寇家河乡龙槐塬村,该村已故的秋志贤老人是“八打棍”的第三代传人。秋志贤生于1921年,1986年去世,他从小随祖父学习“八打棍”,属家族传承。据老艺人生前讲,“八打棍”至少有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最初,当地人在农闲时,以鼓为乐,以棍为道具,两人对打称作“双头棍”,后来为了强化表演的整体气势,参与对打的人越来越多,逐步演变成八人表演的固定形式,故称为“八打棍”。
    “八打棍”表演时,舞者肩扛五尺棍,分为两组在铿锵、激烈的锣鼓声中从两侧上场,面面相对站成里外两层圆圈。里圈人按顺时针方向对打,外圈人按逆时针方向对打,在相互移动位置的过程中,里圈四人和外圈四人都要彼此见面,相互对打一遍,打完后分两队下场。
    把棍法融入独特的舞蹈形式中,这是“八打棍”的一个鲜明特色。“八打棍”的舞蹈程式,依次分为10个基本动作,分别为:绕棍,转身绕棍,弓步点棍,交叉打棍,对打棍,挡顶棍,挡膀棍,挡腿棍,扫堂棍和磕棍。不论是挡顶、挡膀、挡腿、扫堂等,都要求真棍实打,动作到位,每个动作称“一环”(即打一圈),打时动作洒脱,步履稳健,时而两棍相击,时而挥棍扫堂,两棍相击对打发出的碰击声为锣鼓伴奏增加了音韵变化。舞者刚健的气质、威武的形象,犹如古代士卒习武操练,又似民间拳师在强身练武。“八打棍”的表演讲究集体性和真实感,要求动作协调,紧扣鼓点,变化统一,配合默契。表演者要精神抖擞、情绪饱满、动作有力、对打准确。
    从表演者的服饰、道具和伴奏乐器来看,“八打棍”这种民间舞蹈和台上的传统戏曲之间还有微妙的联系。表演者一律身着黑色和红色中式对襟服,头戴武士帽(戏剧称英雄帽),下穿灯笼裤, 手握五尺长棍,棍为红、黄两色组成,舞动时色彩变幻,令人眼花缭乱。表演者的动作节奏紧随鼓、铙、锣的快慢疏密而变,颇似传统戏曲中的武生持棍打斗场面。那么,两者谁前谁后,还是互相影响?这个问题有待专家去研究。
    “八打棍”作为节日庆典和镇宅驱邪的民间广场舞蹈艺术,在历年宝鸡春节社火表演中都唱主角,早在1957年就亮相全省民间舞蹈展演活动的舞台,1991年参加了第一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助兴演出。由于是真棍实打,动作粗犷奔放,场面紧张好看,“八打棍”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多年来为群众喜闻乐见。
    在民间舞蹈表演形式中,以民间舞蹈与民间拳术、民间拳术器械对打相结合的表演形式较为罕见,“八打棍”寓武于舞,它不仅是西秦民间舞蹈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更是西秦人刚猛勇敢的性格和尚武精神的印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