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三) 有酒必有歌——西山酒歌

(2011-11-04 15:40:51)
标签:

西山

酒歌

祝寿歌

洛阳桥

雀雀算账

文化

分类: 文化

巨侃

洛阳哎桥上 闪上两朵金花呀
财佩马分鬃你的小小冤家呀
弟儿江边坐 二人把话搭呀
敬起一杯酒 咱俩把拳划呀
……
这是传唱于陈仓区凤阁岭镇一带的西山酒歌《洛阳桥》的开头部分,表现朋友相逢的饮酒场面。歌唱者是两个淳朴粗壮的西山汉子,此刻他俩对坐在一张木桌旁,桌上置有几碟简单的下酒菜,一个长腰细颈壶。只见俩人一边对唱着酒歌,一边出拳比划着,歌唱间歇还伴有行拳猜令的吆喝声,唱唱说说,说说唱唱,好不热闹!
还有更热闹的多人合唱!不仅两个行拳的唱,周围的人也要陪唱,这种唱法,非常适合那种热闹喜庆的祝酒场面,例如给老人祝寿时唱的《祝寿歌》,一人坐庄,和其他人轮流对唱:
一个尕老汉嘛吆吆 七十七哩嘛吆吆
再加上四岁呀子清 八十一哩嘛吆吆
三星高照呀子清 四季来财呀子清
……
众人唱得高潮迭起,双方划得难解难分。除了一般的划拳行令定输赢外,西山酒歌关于输赢有个特殊规定:边唱要边比划歌中出现的数字,比划错了,或者唱错了歌词,都要罚酒,这时输赢双方都要唱:
拳儿(我)你输了  酒儿嘛该(我)你吃
八仙桌上吃一杯 咱大家都吉利
唱毕,赢方拱手劝酒,说:“请酒。”输方说:“多谢!”举起面前酒盅,一饮而尽;也有输方暂不想喝的,就大声说:“落也,等一下!”然后重新开始。
西山酒歌的歌词不仅数字多,便于比划,而且语言诙谐生动,极富生活气息。例如表现丰收场景的《雀雀算账》歌:
一个雀雀一个头 两个眼窝子明赳赳
两个黄爪子抱墙头 把一个尾巴戳在后头
……
你听,把丰收后准备伺机偷食稻谷的麻雀写活了!如此鲜活的歌词,来源于哪里?只要你深入西山凤阁岭一带,倾听一下那处处可闻的当地民歌,你就会找到答案。
“俺们这里的人,你要问有啥特点,那就是热情、豪放、好唱、好——酒嘛!”一名直爽的西山汉子放下酒杯,说完这句话哈哈大笑。
这里人好歌好酒,歌酒不分,其实是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民俗学家为我们勾画了这样一幅图景:
在这个秦岭与陇山的交汇之点,自古是熙来攘往的一个重要交通驿站,行人行走至此,发现这里山峦俊秀,河谷幽深,倒是个理想的歇脚之地,遂走入店家,一盏清酒,几碟小菜,刚要举杯独饮,忽然从邻桌飘来一阵秦腔秦韵,只见几个人在唱歌,歌罢继之一通吆五唱六的划拳声。唱歌声、划拳声,此起彼伏,把异乡之客听得心潮澎湃,情不自已,遂加入这个队伍。久而久之,青海花儿、四川号子、成都川剧、陕北民歌、关中眉户等东西南北的曲调都融合在这里,连同本土的黑社火(夜间演的社火)小曲小调,最终形成了兼容并蓄、朴实顺畅的西山酒歌。
听一听西山酒歌的发音和唱腔,就可以找到这种南腔北调融合的痕迹。例如西山酒歌《螃蟹拳》里“这么大的壳”这句,是南方人的口音,而当地人一般称作“这么大的壳壳”;《祝寿歌》更为明显,那一声接一声的“吆吆”,分明是四川船工的号子调。
如今,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昔日那个人进食、马饲草的繁华之地早已不复存在,但西山酒歌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形态保存下来。生活在这里的淳朴乡民,乐山爱水,他们在各种喜庆场合唱着酒歌,他们也善于制造各种机会去饮酒高歌,兴致酣畅时,他们甚至即兴而唱,将歌词任意发挥。他们以这种自得其乐的浪漫主义生活态度,向山外人诠释着自己对生命和幸福的别样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