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侃
宝鸡做根雕艺术的不少,据统计,有名有姓做得不错的不下25人,这些人大部分在铁路和航天单位工作,因为铁路的流动性,走南闯北能接触很多根材;航天单位多驻扎在秦岭深山,从当地农户的炕洞里、风箱旁都能淘到一些树根,可谓是近水楼台。袁宝福既不在铁路也不在航天,他没有单位,专靠根雕为生,用他的话说,他是做根的,却没有“根基”。
袁宝福原来的“根”在水泵厂,在厂里他是钳工,打磨东西是他的本行。1999年辞职下海,不久他就迷上了根艺,拜师学艺先学泥塑,有了基础后再学根雕。袁宝福说,泥塑是加减法,根雕更难,只减不加。别人出道要5年,他只用了3年,2002年开始正式创作,第一个作品是一件根艺造型,次年作品《行吟》在宝鸡市民间艺术展演中获得二等奖,下一年,作品《金蟾吐钱》又获宝鸡市第一届奇石根艺展览一等奖,去年,他的山水根雕作品再获第十三届盆景根艺奇石展一等奖。
出道只有8年已然占据宝鸡根艺的一席之地,但更为特别的是:在宝鸡乃至西北,他第一个将山水题材引入根雕技艺,在树根上做山水文章。
传统根艺以造型、动物和人物为主,刚入行时袁宝福也做这些。有一次,一名喜欢根艺的客户对他说:“你雕的佛像人物,好是好,可摆在办公室里,感觉怪怪的;那些动物小造型,放在办公桌上又显小气。还有没有别的样子?”袁宝福很受触动:为什么不把山水树木引入到根雕造型中,做一种类似于盆景的大型山水根雕?
做山水根雕,选材很重要。杂木比如槐和核桃木,易生虫,易开裂;柏木木质紧,不生虫,天然色泽好,还有股自然的清香,是根雕的首选材料。为找到合适的柏树根,有段时间,他成了钻山豹,跑西山,钻秦岭,上商洛,最大的一次收获是在西山淘到了上千斤废树根,雇了两辆蹦蹦车拉回了宝鸡。
山水根雕最费事的不是后期的精雕细琢,而是面对一个盘根错节、突兀古怪的大树桩进行构思。怎样因材取式,依式造型,费尽思量。比如他新近创作的大型山水根雕《八仙》,山体错落有致,松柏郁郁葱葱,八仙山腰环坐,脚下白云缭绕。作品远观大气磅礴,近看精雕微刻,工艺繁复琐细,难以尽说!前期他是这样构思:残留的白皮刚好可以刻云彩,裂缝可以作山涧,高凸处是枯松倒挂,亭榭巍然,褶皱处沟谷幽深,山石纵横……
每一件山水作品的问世,都耗费了袁宝福的大量心血,为买树根,他在经济上也付出了很多,最困难的时候,他连买树根的钱都没有了。家里人不理解,说一个大男人搞这东西,费精力,费时间,还不如去打工。他也曾动摇过,有一年五一节,身无分文的他拿着几件作品去长青路花鸟鱼虫市场卖,没想到颇受欢迎,他动摇的心又坚定下来。
眼下,他的山水根雕技艺正在申请区级非遗,他计划未来山水根雕的主题向典故和情节方向发展,他要用手中的刻刀,雕出中国古老的文化,雕出宝鸡的山川形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