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古镇团风(修改篇27)。。。。。

(2023-12-01 14:52:50)
标签:

情感

追记

主要构筑物~人民闸

 

人民闸相嵌于内堤中,是由上寨街通过人民闸,唯一进入古镇中心的主要通道;颇有点类似于古城门味道。人民闸中间的石礅,宽度在2米的左右;两侧紧贴着内堤的墙体,宽度在600的左右;全部为清水勾缝的石面,红砂石矩形石块的彻筑而成;显得是异常的敦实、厚重和伟岸。闸体的高度,大约在4米的左右;双口进出入的通道,均可通行大卡车,宽度在3米以上。大闸中间的石礅,两侧的石墙上,都垂直设有两道凹槽;是在洪水来临之时,将那已做好了防水处理,有如枕木般的矩形方木,由下往上的逐步嵌入到,大闸中的两个槽内,起着挡水闸板的作用。在两个闸板的中间,再用粘土充填夯实;即增加了闸板的整体刚度,又密不透水,而且在洪水的过后,拆卸起来相当的方便。如此之活动的闸板,处理手法和细微之处,于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无不是在体现着人们,昔日的勤劳和智慧。似这般面对着内陆方向,既又临时可起抵御洪水,同时又能及时的恢复,正常状态下的进出入通道;如此进出入古镇,必经之路的双口巨型红砂石大闸,实属是普天下的古镇当中,最具特色的功能和景观之一。具体可见下面图40,人民闸的平立面图示。家乡古镇团风(修改篇27)。。。。。


由于古镇团风,虽然镇中心和上寨街,都处于长江北岸中的高地;但仍然是避免不了,在异常和极端的气候下,遭受到长江汛期的侵袭,雨水季节的内涝。为了避免和有效的抵御水灾,对商业重镇的腹地,港口、码头和集散地的危害;从而造就了古镇中心,四周呈土堤的合围之势。似这般处于江堤和内堤,合围之中的古镇;尤其还是通过双口,红砂石大闸的进出;这在当今现存的古镇中,是极其的别具一格,难得一见的非常稀罕。而位于正街与上寨街,相互交汇的接合部,双口的红砂石大闸,以及往两边一直的延伸,直至连接到江堤的内堤,无疑也是地方城镇的建设,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页。人民闸的实景示意图,可见下面图41所示。家乡古镇团风(修改篇27)。。。。。


我家住在上寨街,自家的老屋离人民闸,大约在不到200米的左右。儿时的年代,由上寨街进入人民闸前,两侧的场地是十分的开敞;在这开敞的场地上,偶尔会有着外地来跑龙套的,走江湖的,玩杂耍的,热闹之中的会引起人们的围观;同时也是我们上寨街,附近一带的小伙伴们,来到这里一起的玩着跳八宽(一人弯腰一人从所弯的腰上叉开双腿的跳过),拐着单腿的对对碰,推钢圈,打玻璃珠子进洞,跳房子,跳橡皮筋,踢毯子,抓砂袋,抽陀螺、打撇撇(烟盒纸折叠而成,大多为三角形状)等等喜欢活动的地方。开敞的场地上,有时还堆放着一些,大大高高的草垛子(应该是准备通过水路,运往黄州造纸厂造纸所用),使得我们这些小伙伴们,在晚上利用昏黄而又散射的路灯,于草垛子的之间,玩躲猫猫和捉迷藏的游戏;更有伙伴们的恶作剧,是躲在那大草垛子的旁边,不停的变换着方位和角度,用那时在粮道街上,纱厂里的机器上,所废弃弄来的小钢扁条,勾上橡皮筋做的小弹弓,将纸折叠成的小纸坨子,偷偷射向过往的行人而取乐。更有甚者是,那有如古城门味道,石砌而又规整的大闸,两侧顶部梯形向下斜坡的石面,是磨损得油光的滑面,成为了我们小伙伴们,一部天然滑梯的上下戏耍;孩童时代的荒唐、调皮、纯真、有趣和好玩是尽显无遗。

那个年代的人民闸和内堤,事实上是无形的之中,成为了当时古镇上,镇内镇外的屏障和分界线。内堤两侧的斜坡面,一年四季的草皮青青,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小伙伴们,经常追逐着戏闹、玩耍和摔跤,滾上滾下不亦乐乎的地方;同时也是比我们年长,那部分中顽皮的孩子们,以大闸和内堤的为界线,分镇内的和镇外,在双方孩子王的带领下,拿着木刀和竹片子,聚众的打架、斗殴和撒野的地方。而一到了谷雨的时分,雨水充足的浇灌下,长长高高的内堤,两侧斜坡面上的草皮,茂盛而又的肥厚,常常的又是,我们的小伙伴们,提着小菜篮子,光着脚丫子行走在,于异常柔软的舒服之中,捡着草菇子的最佳季节。

人民闸两侧的内堤,一边是朝着马坊桥方向,同江堤的汇合;一边是朝着金锣港方向,同江堤的汇合。内堤的高度,除了正街到粮道街,这一段的落差和高度,稍许平缓的等同于,人民闸的高度以外;其它的堤段,相对于镇中心的而言,外侧或整体的落差和高度,悬殊那就是非常的大,有的甚至高达5~8米之间。儿时那会儿的自己,曾经去过金锣港,代替着母亲以居民的身份,由居委会组织的支农摘棉花;也曾经去崩坡不远处的酒厂,起早贪黑的挑过酒糟,帮助家里喂过猪;去马坊桥方向的赶场,看过堤外下的搭台唱戏。走在那高高而又平坦,两个不同方向的内堤上,朝着镇外远远的望去,除了附近崩坡那个地方,有着一定数量的居家;其它所见的差不多,全是一望无涯低洼的田畈、水塘、沟渠和港叉;大有登高望远之视野开阔,极目楚天舒之心旷神怡。

 

(待续)

 

 

汝泉追记和草绘于2023-1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