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古镇团风(修改篇31)。。。。。

标签:
情感追记 |
主要街道~正街
正街顾名思义,之所以称为正街,如同其它的古城或古镇,是最主要的一条街道。正街的总长度,大约六百米之多;是各类门面和店铺,相对集中的街道;同时也是主要的房屋建筑,较为集中体现的街道。儿时的年代,正街上的街道两旁,众多不同造型的房屋立面,所形成的街景,给自己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具体可见下面图48示,正街街景两侧立面图示意。
由上寨街通过内堤上,进入有如古城门般的双口大闸(人民闸);沿着正街的左侧,一直到江边双口大闸。主要房屋和相互连通的街巷,依次顺延的过去,有内堤外大青砖房屋、往大庙方向的堤外小道、双口大闸(人民闸)、大青砖楼房、餐饮门面店铺、堆放和售卖窑罐的院落(原外商堆放进出口商品的院落)、刻印钟表修理(原外商代办处)、副食品商店、竹木器社(方木社)、大庙衖、街道办事处、街道办缝纫社、照相馆、门面店铺、日杂商店、旅社(有如原官方驿站)、五金修理、门面店铺、邮政电话电报局、理发室、渔业社、门面店铺、沿江路(下河街)、江堤上的双口大闸、吊脚楼同江堤之间的小道、江边吊脚楼。具体可见图48中,从上寨街人民闸进入正街左侧立面示意。
正街上除了图示上,有着明显区别的一些大青砖主要房屋外;其它房屋多为的一层或一层半和二层,纯传统中式的商住两用木板房。这些商住两用的木板房,虽然于我们那个儿时的年代,早已部分地改作它用;但斑驳脱落而又陈旧,红油漆面可拆卸活动板面,仍还保持着早先年代,那种门面店铺的式样(家乡方言木板房的习惯性称之为鼓皮房)。由于正街依然的是,商业和门面店铺,最为集中的街道;所以一到了节假日,还是吸引着周边的乡民,拉着板车、推着独轮车、挑着萝筐和提着篮子,赶集和购买杂货的地方。同时也是前往江边的码头,客流和货物的进出,人们往来和熙熙攘攘;最为热闹和繁华的街道。
正街的路面,曾经是青石板的铺装。是于古朴之中的呈现出,一定历史和时代特征的街道。街道上两边的房屋,是既有欧式的风味;又有中西相间的民国风味;还有木板房(家乡方言鼓皮房)小青瓦(家乡方言布瓦)斜屋面,传统的中式风味。彼此之间的相互依托,进退有序地高低错落;如固体的诗和立体的画,绝伦而又美妙的汇聚于,如此正街街道的两旁。这在当今和现存的古镇中,是不可多得和非常的稀少。
儿时的年代,曾听说过早先时期,周边和远道而来,到过古镇的乡民;行走在如此夹杂着,异国风情的正街上,无不地流露出,进入到都市般的感觉。而如今的自己,回想起儿时的那会儿,经常去过的黄州,若是再细细的品味;黄州与团风的相比,虽然电影院和大礼堂,相比之下似乎要高大一些;正街(七一路)总体长度也要长许多,路灯要多一些和亮一些;但街道两边的房屋,所形成的街道景观,还真是没有古镇的正街,洋气和古朴的相融于一体,韵味十足的丰富、多彩而又别致。
(待续)
汝泉追记和草绘于202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