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古镇团风(修改篇22)。。。。。

(2023-10-17 18:26:19)
标签:

情感

追记

主要房屋~江边吊脚楼

 

        吊脚楼位于,长江大堤外侧的江边,平行于长江大堤的内侧,沿江路(上河街)正街与粮道街之间;全木结构的支撑系统,全木板的外围护、内隔断、地板、楼梯和木门木窗(家乡方言俗称全木板的房子为鼓皮房),小青瓦(家乡方言俗称布瓦)的屋面;吊脚楼为二至三层,长长的大木  立柱,立于江水之中,一层为门面店铺,二到三层的基本为居家,有着商住两用的性质和特征,是古镇上,中国木结构体系和围护,南方水乡传统建筑的典范;在我们那个儿时年代,还存有一百多米长,于古镇上中心码头(俗称大码头,又称客运码头)的两侧,具体可见下面图30,江边吊脚楼的立面示意。

家乡古镇团风(修改篇22)。。。。。

         毗邻着江边的吊脚楼,右边呈斜坡状延伸到江水中,是红砂石的台阶和石块的驳岸,台阶和驳岸上,是同长江大堤融于一体,面对着正街口,红砂石的双口大闸,大闸内往右的延伸,是沿江路(下河街)至马坊桥的方向;大堤和吊脚楼之间,是通过码头到大闸,进入正街人流和货物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吊脚楼,主体立面和门面店铺,直面经营的场所(相当于街道);而两吊脚楼相邻的中间,是延伸到江水之中,红砂石的台阶和石块的坡道,象征着码头上的专用,呈对称性垂直于江面,同样是红砂石,两个巨型的石礅,中心客运码头(大码头)的所在地;吊脚楼左侧方向,继续延伸的过去,是正对着粮道街口,融于大堤呈一体,红砂石的单口大闸;具体见下面图31,江边吊脚楼的江景示意。

家乡古镇团风(修改篇22)。。。。。

        儿时的那个年代,所看到的吊脚楼,虽然显得有些的斑驳、褪色、脱落和陈旧,也没有如本图所示,是那样的规整和划一,但基本轮廓大至相近;吊脚楼除了居家以外,仍遗存和保留着早先年代,如旅社、酒馆、茶馆、餐饮,日杂、土产、木器、竹器、诊所、棋牌娱乐等等经营性质的门面店铺;小时候的自己,时常的从上寨街经人民闸到正街,出正街口的江边大闸,右拐走在长江大堤外,吊脚楼同大堤之间,青石板的小道上,到中心客运码头(大码头)和吊脚楼去玩;光着脚丫子的喜欢,踩在那江水之中的台阶上戏水,享受着一波又一波的江水,冲击和游离在小腿肚子上,丝丝滑滑清凉滋润的感觉;光着脚丫子喜欢,走在吊脚楼之中,略带有弹性和发出轻微,吱呀吱呀之声的木地板上,窥视着板缝之间,下面江水潮汐来回的浪花,到临江已撑起档板的窗口,凭栏远眺着对面的绿洲,水天一色江面的波浪翻滚,过往船只的游弋。

         那个年代和时期,江水显得清澈和干净;小小年纪的自己,偶尔会用着扁担,挑着一对小木桶,同大多数的街坊和邻居家孩子们一样,从上寨街的来到江边,于台阶上用小木桶,在江水面上成扇形一划那,勺起满满的一桶江水,挑回来倒入家中的水缸,加上少量的明矾,经过搅动沉淀过后,无论是生冷还是烧开,江水是甘甜的甘甜,可是比井水要好喝得多;也曾记得过端午节时,父亲带着我们孩子们,到江边去观看,划龙舟比赛的情景,锣鼓喧天和号子声声,人山人海的异常热闹。

        据相关资料的显示,江边的吊脚楼,从初始形成的时间,距今有着1600年左右的历史,发展到近代的年间,有着600米长之多,聚集和延绵在古镇沿江的一带,平行于沿江路(上下河街)的范围内;是早先那些个年代,众多汇集到古镇而来,勤劳节俭和务实,从事着个体手工业和个体经营,以商住两用的形式,逐年形成规模的硕果;可想而知,那些个的年代,古镇江边的沿江带,是何其的欣欣向荣;吊脚楼虽然同正街上,全木结构的体系和围护,大四合院的旅社(前文中类似于官方驿站),细部的处理和做法,没有那样的精细,但大木结构,卯榫工艺的制作,同样是那样的精湛、结实和牢固,长长的立柱立于江水之中,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而无不浸润和体现出,古镇手工业的兴盛和发达,能工巧匠们,高超的工艺和技术能力,是由来的已久;也不难的窥视出,古镇独自享有和最具特色之一,赛会文化的渊源流长。

        古镇那沿江一带,绿草茵茵的大堤,那红砂石砌筑的大闸、台阶、石礅和驳岸,那一溜溜的大木立柱,立于江水之中的吊脚楼,如此美妙的景观和构图,又何尝不是一幅绝伦的画卷。。。。。

 

(待续)

 

 

汝泉追记和草绘于2023-8-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