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古镇团风(修改篇26)。。。。。

(2023-10-12 08:35:39)
标签:

情感

追记

主要房屋~大庙(善济禅林)

 

大庙(善济禅林)是古镇团风,数十座的庙宇之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庙宇;有史料的记载,是始建于唐代的年间,毁于太平天国的时期,重修于民国的年间,距今有1400多年。民国年间重修的大庙(善济禅林),主体平面是由一进三重的大殿,中间两个大天井,天井两边的前后,分别设有钟鼓楼和藏经阁;是一栋相互的兼容,融合于一体的寺庙建筑。整座建筑是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柱子和梁架支撑(列架式)的承重,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围护和隔挡的作用。正立构

图中,不出檐的构架(列架)式,四个的大立柱,中间高的两边低,重点的衬托和突出,寺庙


大门的台阶和入口;大门上方于构架中,自然形成的匾额里,嵌有善济禅林的四个大字,横竖线条的简洁明快,有别于常规和通俗,大屋檐和飞檐翘角的做法;风格的特色之中,无不透露和呈现出,重修于民国的年间,建筑时代的风采。整个寺庙建筑,结构简练,形态稳健,庄重大方;屋脊正中间的宝顶,两端着的鸱尾(鸱吻);同时又传递和继承了,当年的始建之初,唐代建筑的显著特点。如此依附着内部的天井,集大殿、钟鼓楼和藏经阁于一体的寺庙建筑;同时又兼顾着始建年代和重修年代,各自不同特点和特色的寺庙建筑;这在当今和现存,众多的寺庙建筑中,是极其的珍贵和非常的罕见。具体见下面图38,大庙(善济禅林)立面示意。家乡古镇团风(修改篇26)。。。。。

大庙(善济禅林)位于古镇中心,由正街进入大庙衖(大庙弄子)的最里面。对应着大庙(善济禅林)的左边,朝着大庙衖(大庙弄子)去正街的方向;紧挨着大庙(善济禅林)的是财神殿(民国年代的团风商会),顺延过去的是古镇中,早年三大教堂之一的圣恩堂;右边则是民居和内堤,内堤外侧的下面,基本上全是低洼的田畈和菜地。对应着大庙(善济禅林)的左前方,顺延过去的是镇政府小礼堂,相应的办公区域和民居;正前方则是有着,两万平方米左右的广场,相应面积大小的绿荫池塘,大庙、广场和绿荫池塘,三者之间呈中轴线的对称;池塘两边的道路(马坊桥巷和镇政府前的道路),都可到达沿江路(下河街)。据史料的记载中,寺庙、广场和绿荫池塘,是于唐代的年间,同步的兴建和完工;而绿荫池塘的开挖,面积如此的之大,除了同广场的面积,相匹配的因素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抬高寺庙的台基,所需要的夯土而为;可见当年的寺庙建筑,该是多么的气派和宏大。似这般处于内陆的腹地,又毗邻着长江边上,古镇中如此的大庙、广场和池塘,建设规模和面积之广,格局之大的三者合一,浑然天成的有如,绝佳之风水宝地;这在当今和现存的寺庙中,同样的是少有和非常的罕见。即便是到了,我们儿时的那个年代,除了财神殿和教堂,被改建为团风区政府,办公区域用房的范畴;大庙(善济禅林)的规模和形态,于民国年间的重修时,有所的变化和改观外;五十年代中期,又被改用为团风的榨油厂;但唐代所建寺庙的总体格局,基本轮廓应该都还在。具体见下面图39,大庙(善济禅林)鸟瞰图示意。家乡古镇团风(修改篇26)。。。。。

据相关资料显示,拥有着数十座庙宇的古镇,曾一度被称为佛教之乡。从数十座的庙宇中,同时又衍生和引伸出,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十类的庙会和赛会文化。而庙会和赛会的来源,实属是出自于,古镇自身的商业繁荣,手工业的兴盛发达;于日积月累的进程中,人们为了祈福、平安和吉祥,才得以逐步的形成和趋于完善。如此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底蕴的庙会和赛会,不得不说是古镇,不可估量而又独特的地方文化;是古镇的灵魂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元素之一。

众多庙宇之首的大庙,于那过往和久远的年代里,有如置身于闹市之中的城隍庙,被世代的子民们,视为古镇上的保护神,而倍加的供奉和爱护;四面八方和周边,人们的赶集和庙会赛会期间,进香、供奉、祭祀、平安祈福等重要和中心的场所。同时大庙前的广场,也是人们依据不同的日期、性质和类别,身着各式各样的服饰和道具,举行着庙会和赛会的表演,各行各业的竞技比赛,直至最后的走街游巷,最为集中和热闹的地方;周而复始的从而促进了,古镇的集市兴旺,长年累月的农贸和商贸,经久不衰的持续和愈加繁荣。大庙于民国年间重修后,还一度吸引着长江的沿线,乃至江浙的一带,善男信女们的远道而来,蜂拥而至的登岸朝拜,使得那时的古镇,于那个年代的江面上,是千帆掠影的蔚然壮观。

儿时的那个年代,自己是经常到大庙广场去玩,也经常路过广场和绿荫池塘的岸边,到父亲所在的工作单位,团风建筑队里去玩;从父亲上班的地方,食堂的窗户里朝外,向大庙方向看去,整个的大庙、广场和绿荫池塘,乃至周边的房屋和景色,基本上是一览无余,视野开阔的心旷神怡。宽阔的广场中央,划分出两个兰球场,是兰球比赛和体育竞技;露天电影和搭台唱戏,外来马戏团的表演;乃至特殊年代和时期,集会和批判及誓师大会,公共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镇政府和区政府,行政中心的所在地。绿荫池的池塘沿岸,几乎都还保留着大青砖,所砌筑成型的池壁驳岸;柳树成行成荫的阿娜多姿,枝蔓洒向池塘面的摇曳;水面清澈碧波荡漾,使得整个池塘的景色,有如其名的是一片翠绿荫荫;期间还能的偶尔,看到渔民划着小船撒网打鱼,好一幅的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景致。

大庙在自己的儿时,有两点的印记,是非常之深刻。一是那饥荒的年代,自己随同着小伙伴们,在大庙(柞油厂)紧闭的大门前,爬在门前台阶的地面上,用小手很艰难的从门槛下面,不大的缝隙中伸进去,寻找和掏出了一细长撂,那大概是大人们,不容易发现和遗漏,有如黄土般干硬的豆饼渣,而沾沾的自喜;于那饥饿的时分,吃起来可是香喷喷,味道简直是美极了。二是那个特殊的年代,上团风小学的期间,听说在大庙(柞油厂)的旁边,大概是改建区政府的过程中,挖出了一个很大的普萨头像,当时可是轰动着,整个的古镇团风;记得那天的中午,自己一下课放学,就随着同学们跟着络绎不绝的人流,赶往到大庙里去观看,那普萨的头像可是,有着差不多同自己,那上学时般的身高,黄灿灿的栩栩如生,溜光溜光的亮铮铮,似黄铜所铸的而成;若是依据此普萨头像的类推,加上那不知所踪的金身,原来大庙里的普萨,又是何其的高大和壮观!也不得不惊叹,古镇的大庙,当年又是何其的宏伟、气派和不同凡响!曾经的鼎盛和辉煌!佛教文化历史的悠久和渊源的流长。

 家乡古镇团风(修改篇26)。。。。。

         上面是开放年代后重修的大庙,通俗的做法失去了原有独特的景致。汝泉拍摄于2013年4月。

家乡古镇团风(修改篇26)。。。。。
            上面是从父亲原上班的地方。朝着大庙方向看过去,绿荫池塘已变得很小,广场已不复存在了,大庙也被房屋挡住而难以的眺望。汝泉拍摄于2013年4月。

(待续)

 

(上期需要说明的是,文中的司门口,还是应该位于,正对着中心码头口岸,中山街(漕仓街)的街口,将在后续的篇幅中再述,特此更正。)

 

 

汝泉追记和草绘于2023-9-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