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的团风老镇(补充篇13)。。。。。

(2021-08-31 14:22:52)
标签:

回忆

追记


家乡的团风老镇(补充篇13)。。。。。

上面追记的素描,是儿时六十年代左右,古镇团风的大街小巷之,十字街(新华巷)与粮道街交汇处,粮道街内的局部街景示意图。

图示中左侧的道路,就是从正街延伸过来,一直在家乡称之为的十字街;至于十字街的起源和来历,无论是从相关资料上,还是我们儿时的那个年代,到底是那一个的街口,处于十字形街的街口,都难以的寻觅和加以确认;但后来将十字街,改称之为新华巷,就儿时年代的现状,似乎应该是指到菜场的后街口,那一段不长的街道较为适合;因为从菜场后街的街口,再到粮道街那一段的街道,靠近大礼堂的广场,沿十字街边的一侧,是没有房屋的空旷,实际上也形成不了巷;而由此段延伸到粮道街的街口,这一段毗邻广场的街道,只能仍称之为十字街较为的贴切。

儿时的那个年代,一翻过内堤进入粮道街,右侧大礼堂的门前,街道的左侧就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十字街上那面朝着广场,并一直拐角延伸到粮道街内左侧,全是差不多带有徽派建筑风格,大青砖清水墙面的民居;而大礼堂同向一侧,进入那个时期的县二招(后来改成了县二医院)的路口过去,有如本图所示中的那样,顺着粮道街的右侧,依次向内的延伸,同样是青砖的纱厂厂房,古典门斗式的围墙院落,直至到棉花仓库和派出所,进入二中的路口为止;如今回想起来,不得不说的在当初,站在那高高的内堤上,远眺着这视野开阔,是一派青黛色古色古香的景致。

由于小学和中学,都位于粮道街的左侧和右侧,粮道街除了是古镇,进出货物的主要通道以外,也是我们青少年,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孩童那个年代的上学,作为我们那会儿的学生,平时的吃穿都不太好,上学时的笔墨都是颜料调制,文具盒几乎成为了奢侈品,同学们在放学的过后,闲暇之时更谈不上有什么玩具,女孩子一般多为跳跳橡皮筋、踢踢键子、玩玩沙袋和跳跳房子等等,而男孩子则一般多为打珠子、打撇撇、打砣螺、推钢圈和玩弹枪(弹弓)等等;也正是这玩弹枪,使得自己对那时的纱厂,有着不俗的印象,记得那会儿的自己,三不知的会到纱厂去,走进纱厂院落的里面,左边就是棉花仓库,仓库的大门正对着院落,右边就是纱厂的厂房,而到纱厂的目的,就是寻找纺纱机上废弃的小铁条,其因是小铁条做成的弹枪,緾上橡皮筋方便快捷,射出去的纸砣,力度小也不怎么的伤人;那个年代的纱厂,青砖的厂房和围墙,给儿时那时的感觉,陈旧得可是有些年份,尤其是那进入院落的立柱上,以中国古建筑术语而言,带有庑殿式屋脊造型的门斗,古朴得无不透露和印记着,那年代的久远特征和铬印;或许纱厂是古镇团风,步入近代工业初始的典范,只是不知何种的原因,而遗忘和没有记载而已。。。。。

 

 

      汝泉追记和素描于2021-8-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