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团风老镇(补充篇10)。。。。。

标签:
回忆追记 |
图示中沿正街方向的左侧,首先映入的是南方传统的中式建筑,全木构架和木板围护(家乡方言称之为鼓皮房),门面木板可拆卸的店铺;再按店铺往正街内的延伸,依次过去的是搬运站、店铺、院落、店铺、布匹商店、店铺等等;这些店铺大多都是一层或假二层,有拐角处的盐铺,有院落旁的渔具用品商店,有顺延布匹商店过去的文具商店和百货商店等等;在儿时的记忆里,这些临街的房屋当中,一是,搬动站和布匹商店,这两栋的大青砖房屋,不仅仅是高和大,而是造型相当的别致;以现代建筑的术语而言,搬动站立面的竖线条,直到顶部形成三个大小不等的孤形,如此之处理的手法,似乎颇有着中西相间,民国年间的建造风格,而布匹商店则完全,接近于欧式建筑的味道;二是,处于搬运站和布匹商店,两者之间店铺旁的院落(后全部改建成生资公司大楼),纯中式的庭院入口;都给那时的自己,虽现有所的模糊,但也还是留下了一定的印象。
图示中沿江路(上河街)方向,盐铺过去的房屋,就是古镇的候船室,候船室的再过去,就几乎的全是,大青砖徽派建筑风格,诸如航标管理站等等,不同用途的房屋;候船室似乎纯属西式,卷拱式的建筑造型风格,同汉口王家巷的候船室,两者是极尽的相似和如出一辙,颇有着古镇小汉口一称之典范;而这其中上河街的由来,据传是早先那个年代,以面对双口大闸的正街口,为起始点和临界点,顺长江上游方向的称上河街,顺长江下游方向的称之为下河街,只是后来不知何时,全部改成为现在的沿江路。
从长江边双口大闸进入正街,有如古镇的门户,除了江堤外的吊脚楼,船码头的作业,以及进入正街后,中西相间而又丰富,古朴而又别致的街景,加之来往的旅客,货物的上上下下,搬运站板车的进进出出,鲜鱼市场的熙熙攘攘,不愧为是儿时的那个年代,古镇中又一热闹的地方。。。。。
上面的照片是拍摄于2013年4月,照片当中除了布皮商店的立面尚保留在,其它都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