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几年的房地产调控当中,北京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除了紧跟上届政府之外,也着实创造了一些独特的做法。不过,这些“京派”政策落地之后,效果并不明显,反而是有些像火山浇油。今年年初,面对房价上涨,北京确定了由主管副市长审批房价,这在中国的城市当中是绝无仅有的创举,但是,效果究竟如何呢?从7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北京房价的同比涨幅最高,达18.3%,广州和上海房价的同比涨幅也分别达到17.4%和16.5%。北京名列全国各大城市榜首。
在主管副市长审批房价政策出台数个月之后,北京又推出了“限房价竞地价”的做法,有媒体报道,这个政策有可能今后在全国推广。“限房价竞地价”的做法真的让经济学家们难以在书本上查到理论依据。北京师范大学的董藩教授在微博上有如下一段评论:“据说北京限房价竞地价模式或向全国推广。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学者,既然阻挡不了政府的决策,但我必须告诉大家:这是一项比限购限贷更糟糕的政策,限房价竞地价条件下盖出来的住房,基本都是垃圾,因为企业要生存,在丧失了定价权、不能涨价时,就只好挤压成本求利润,就要偷工减料。发生大地震就惨了!”董藩的言论并非危言耸听,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就直接威胁了北京。
“限房价竞地价”的做法让所有头脑清醒的人们都不免感到困惑。
困惑之一,政府制定房价的依据是什么?房价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由政府领导来确定房价,显然是违背科学的。
困惑之二,开发商如何进行成本控制?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和周期,在此期间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到开发成本,例如:银行利率的变化,建材价格的变化,劳动力成本的变化等等。立项时的成本预算和完工时工程决算会有很大的不同。
困惑之三,房屋的质量如何保障?开发商作为企业的经营者绝不会干赔本的买卖,在房价封顶的情况之下,唯一的获取利润的办法就是以次充好,偷工加料。中国的建筑物本来就质量堪忧,如此一来,豆腐渣工程就会遍地开花。
困惑之四,政府如何杜绝寻租行为?政府如果在经济活动中,事事插手,只能会使寻租行为愈演愈烈。
困惑之五,各地会接受这个模式吗?北京的这个所谓的“限房价竞地价”的做法,在北京这个特殊的城市是可以短期高调的推行,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个做法必然会受到冷遇,其它的一线城市也不会闻风而动。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无论是短期的政策或者是长期的政策,一定要经得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那种以为只要是领导制定的政策就一定是正确的传统思维模式,必然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伤害。房价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经济问题,应该也只能用经济的手段来处理,如果认为通过政府的强力干预就可以控制住房价了,也只能是一场黄粱美梦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