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才是最好玩的人间游戏(什么都懂点的郑老师)
(2025-07-08 15:02:16)分类: 职场 |
我自己成长速度最快的阶段,是在工作之后。
前阵子算了笔账,我们这代人,90后以及00后,肉眼可见在「读书」这件事上花费太多时间了:
受教育时间从6岁开始,一直到22岁,越来越人不满足还会继续深造,也就是到25岁硕士毕业才算结束,开始社会化的探险。
这么算来19年过去了……人生1/3(六十一甲子,人生绝大部分气运都在这个阶段了)结束。
我本人就是例子-读书读到24岁,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工作经历,没有自己赚过工资。
这期间可能有什么沉淀吗?对于不适合做科研的人来说,几乎是0-因为没社会经验,没生存经验,大部分学生都是伸手问爹妈要钱的,不知道水电煤气要自己交,灯泡坏了需要自己换的。
以至于说来惭愧,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真的什么都不会。我读了6年汉语言文学,研究生时期做的是诗歌史研究,你说有什么对口工作?除了能继续读博,或者教书,其他的路径一无所知。
直到工作后,像是一下子被泡进盐水里了,发现之前对于人世间的种种理解,无非是一些美化的想象,太甜太美好了。
后面就是被动挨打,几乎加速倒逼自己用几年的时间,尽可能弥补我在读书、同龄人已经进入社会的阶段,年近30才终于睡醒,也算是赶趟吧。
赚钱之后才发现:真香!
如果让我给20岁的自己说什么话,我想会说:赚钱特别好,鼓励学生朋友早点赚钱。
钱是通行证,是你在世界行走的名片,没它寸步难行。
手心向上,问爹妈要钱,换来一顿冷嘲热讽:又花完了?他给你脸色,你也难受;手心向下,咱自己赚的钱揣进自己的兜里,谁也别想捞走。
想买啥买啥,想吃啥吃啥,再也不用被念叨为啥喝饮料点外卖了。我花我赚的,你管呢?
改变自己在什么时候发生比较合适?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曾说了一句话:“人的分界线就在这里,跨过了你就是勇士,没跨过你就是懦夫。”
我觉得人生就是如此,总有那么一个两个大槛,是老天爷给你的机会。就我观察,人的一生至少7个大运,其中有2个最为关键:
25-35是一次,以及35-45是一次。有的人可能稍微早一点,那就是20-30左右,30-40左右。
因为如果改变的时间来得太早,如十几岁没有经济能力的时候,这时候家人不坚强,甚至一走了之,那么这个遇到事儿的孩子,也往往容易击垮自己;发生太晚,如四五十,不容易抓住机会,也可能变成创伤。
相对来说:30岁前后如有一次改变人生的变局,是比较合适的时候。
这时候心智刚刚开始成熟,刚刚挨社会的毒打,有反思;如果有机会能颠覆自己的认知,无异于二次投胎。
观察我身边的人,一般在这个阶段迎来第一次大变局的人,从实际效果看,还是挺划算的。再晚一点,就是30-35岁,也有人在这个阶段被迫挨打,不得不快速成长。
社会化是个过程,这过程你走的过去就是一直独立一直爽,而且能拥有自己的社交圈,越来越自信。
走不过去,那就是更加怀疑自己,胆怯害怕,想脱离父母又怕自己没能力。
早点享受单打独斗,体验你的人生。有能力照顾自己、自己说了算的时候,你自体越来越稳固,再回去和家人打交道,那时候就不怕了。
具体怎么做呢?在事上「磨」:
钻开一个入口,尝试,没效果继续试错,偶然获得正反馈,尝到甜头继续优化,重复1000遍。
什么是社会化?
最后说说:什么是社会化?
一言以蔽之:从自我的小小世界里走出来,学会打交道,有问题知道及时同步而不是捂着不说,学会及时回复消息,接受批评、挨捶直到变得皮实,锻炼出一颗强大的心。
这些年逐渐从一个被动挨打的状态,过渡到愿意主动出击,为自己争取点什么了,无非是明白了2点:
1、职场没有真正的老师。
公司不是学校,没有人能像学校里那样,给你布置作业,检查作业做得好不好,还要隔三差五约谈,关心你的身心健康。
如果公司是学校,那么你应该交学费,而不是领工资。来公司打工,就是来付出劳动力的,不想浪费时间,就应该找机会争取工作。
怎么争取?真的有心、非常想积累工作经验的人,往往特别【有眼色】:哪怕是打印个文件,或者是帮上级做会议纪要,也能趁机问一句,我这样做合适吗?您能不能给我提一些意见?
正常情况下,你敢问,敢找自己的工作不足,反思工作流程怎么更顺畅,上级肯定愿意给你意见的。
2、做事占3分,汇报占7分。
没有人懂得我们内心到底怎么想的,人性决定了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怎么想。那么只会埋头做事的人,是很吃亏的。
我在体制内外见过的上级满意的员工,基本上有个共同特点:特别能邀功——屁大点事,要去找上级说一下进度;哪怕没做完,遇到困难了,也要嚷嚷两句。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哪个行业都是如此。
你默默无闻,事情做完了也不知会上级,在对方看来就是延误工作、效率太低,如果他是个很容易产生偏见的人,时间长了也会对你有看法。
早点参与社会化,才能早点接地气,形成真实好用的价值体系。怎么向上社交?怎么和同事讲话得体而不背锅?怎么和伴侣相处更愉快?其实每个问题,都是一个小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们无非是在江湖中修炼自己的旅人。
人生有什么功课都是定数,没做过没做够,到了一定阶段老天也会向你讨债的,躲不开。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这里的「业」,既是功课,也是业力。一字之差,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