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心语20240603:面对问题多多的孩子,父母们请把“爱”这件事做好
(2024-08-22 12:37:15)分类: 雅心心语 |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据我观察13岁的女儿玩游戏基本都是为了社交。她最喜欢的游戏有蛋仔派对,光遇。还喜欢一个射击游戏:和平精英(在不那么沉迷游戏的几年前,妈妈叔叔时不时就会和她一起组队玩)
上学期她最好的朋友有两个,都是女生,一个是同班同学D,另一个是网友L。
昨天晚上她和我说跟D在寒假前几天闹掰了,寒假亲子课上说的人际关系的问题就是这个事。事情起因是两人平时聊天,一聊到D的网友,女儿就言语诋毁D的网友“有病”“傻B”,D不高兴,两人就不说话了。前两天,她们两人又和好了,和好的原因是D和那个网友闹翻了,网络上言语可能就不像现实中这么温和了,很粗俗,让我一个40岁的人看起来都是极具冲击性。反正她现在和D又好了。
昨天晚上睡觉前,女儿突然和我说她和L闹掰了。我说好朋友会有发生矛盾的时候,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好的。问她为啥闹掰了,她一个嘘声的手势让我别说了。关门前说了一句“这个世界就是一个Joker”,她说的突然,我也不知道应该回复她什么,就抓抓头关上门说晚安。
后因她在我上厕所时敲门找我,出来后去她房间,她说第二天上学有需要签字的东西,叔叔已经签字过了,在亲吻时发现她关灯后有偷偷的流眼泪。
哎,不知道这应该怎么和她沟通。我问老公,他青春期都是咋度过的,他说自己那时候就是学习,不像女孩子这么多的心思。
我都不知道该和谁商议,接下来,我可以做什么。
前天晚上和女儿聊天,我说她假期一直玩游戏,一下往游戏里充了400块,别人家这样可能会挨揍的。
她说L的朋友拿爸爸的银行卡直接充最好看的皮肤,很牛的装备。她说,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够宽容。
我也不知道啊自己算不算宽容,反正就是觉得这样充钱法,很不好。这样对待虚幻的东西,让我难以接受。
我觉得没吼,没骂是宽容。她觉得要支持她充游戏才是宽容。她现在和我沟通的意愿不强,稍微一句没说好,就是“出去”
我觉得是无力,迷茫。不知道哪个是对的,哪样是好的,哪样是大众化的。
我是希望她客观一点,我说我身边的家长,她说她认识到的人。我都不知道啥样的正常的。
我总是要看别人家怎么做家长,所以她也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当小孩。
对于前夫,她与爸爸链接的事,我觉得也没多少力量去干预,从寒假亲子课之后,总给他打电话,然而,前夫就给女儿微信发了个过年问候,女儿没有回复。他就不知道怎么继续了,就说等他空了会联系的,他说暑假的时候会接她一起。我问前夫过得咋样,他一副拒绝的语气说,老样子。
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独立,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女儿和前夫的关系。
只是觉得自己力量真的太有限了,真的,很无力。
索引条目:
1、学习摆烂,看上去是孩子的自我放弃,可是很多父母并不清楚孩子在学习摆烂之前发生了什么,甚至连这个都没有半点兴趣去了解。
2、很多孩子迷恋手机,只是在迷恋某个未曾体验或匮乏的关系。
3、很多从小没有稳定美好关系的孩子,会在某个方面表现为特别的自私或霸道---因为没有,所以特别想要专属与自己的东西,于是变形为自私或者霸道。
4、因为有的孩子从小就不断在体验丧失,特别是最基本拥有的丧失,比如母亲或者父亲长期不在自己身边,所以长大过程里面对于自己看重的人事物的离开,甚至哪怕出现一点波折,都会反应过度。
5、一个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十多岁才回到母亲身边,来到陌生的城市和学校,短短十几年,这个孩子生命里经历的动荡和缺失,已经足够的惊心动魄,可惜的是少有有能力的父母能去到孩子生命深层去陪伴,帮助孩子复苏其生命力量,大多数父母压根没意识到那些发生冲击力有多巨大和激烈,最终都是孩子扛下了所有。
6、针对学习摆烂,很多父母都认为是孩子不愿意付出和努力,其实是很多父母并不懂的孩子那里发生的东西,没有人陪伴者一起清理面对和重建,所以摆烂的不是学习,而是那些受伤的部分,自己无能为力,摆烂只是其外在表现。
7、在年幼的孩子那里,受损的关系和学习这两个选项,孩子天然会选择往受损的关系而非学习的方向走。
8、报补习班,只能是孩子的生命力复苏的基础上才有用。
9、当所有的努力都看不到成效,谁都会放弃努力,不仅仅是小孩,大人更功利也更擅长放弃。
10、亲子关系起点上最大的障碍就是交流受阻---父母和孩子彼此不懂得,一个屋檐下,总是各说各话。
11 、帮助孩子获得成功,在日常无论大小成功,让孩子去体验成功,这是让孩子自信的通道。
12、孩子失败后的心理建设,父母都不知道怎么做,这是很大的问题。
13、真正的聆听越少,真正的沟通就越难,其实“听”远比“说”重要。
14、真正听的,不是耳朵和头脑习惯性的思维模式,而是空掉自己之后,用生命作为接收器,全方位立体整体接受另一个生命传递的信息,从想法判断到情绪感受,再到需求渴望,再到那个发声的生命;而说,不过是把接收到的,让接收器的这个生命做出如是自然的回应。
15、一个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是生命身心健康的基础,更是一个孩子在红尘世界打拼的底气。
16、与其总是盯着孩子表层的问题,不如入到孩子生命那里,开始真的关爱TA,去把这个孩子成长中重大缺失补上,把匮乏之处开始提供支持,从生命根部进行滋养和灌溉,孩子生命之花才会绽放,外在的那些问题就会一个个消失,或者减轻。
17、每一次和孩子的沟通,就从诚实如是开始,把真诚和坦率的自己拿出来,不说空话套话假话,说真话人话,孩子会喜欢,继而靠近这样的父母,于是关系开始“活”过来。
18、孩子们,你们要明白一个残酷的事实:绝大多数父母们其实对于你们那里呈现的问题总是无力应对,他们只是在凭经验和道理在做,父母真的并不懂得孩子。
19、 对于孩子成长,父亲必须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努力,付出和互动,对于孩子极其重要,而不是可有可无。
20、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去陪伴一个孩子长大,那么就从头脑过度思维中出来,就用一个母亲(父亲)的本能,自然的情感和生活的常识去爱一个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