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陪伴好年老的父母,是对我们自身的成全(37期学员李颖——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4-03-17 14:48:52)
分类: 原生家庭关系

参与这期《今晚我和你》的节目嘉宾是一位八十岁的老人,老人因脊柱侧弯,原本一米六的个子现在变的只有1米3了,牙齿不行,眼睛也失明了,还有糖尿病、三高等慢性疾病。在参与节目不长的过程中也常常听到她卡嗓子到声音。由于老人身体原因,部分后面是由她的女儿代述的。也可想而知,这样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她每一天的生活会是多么的艰难。如果身边没有人陪伴,一定是寸步难行。

好在有她的女儿陪在她的身边照顾她,还能够帮她打进《今晚我和你》的这个节目,让老人借助这个节目平台向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倾吐一下她的心事,亚新老师说,这对于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对于这个节目平台其实也是一件极少极为难得的事。这位八十岁的老人和她的女儿都是我们武汉雅心人本心学生命成长团队的学员,她们有时候也会在线下分享,会有我们团队的学员来陪伴她们。听到这里,可能听众朋友会有一个疑问,怎么这么大年纪还跑去学习心理学呢?事实上,我们团队这样的例子也不止一个,还有一位年纪更大的奶奶。其实也由此可见,老年人也是需要被关注心理健康的群体,只不过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忽略了。

而我作为一个知命之年的女性,当我的眼睛开始慢慢老花,看东西有些模糊,腿似乎也不是那么的劲,代谢功能缓慢,记忆力也在减退,开始逐步感受到身体的各项机能在衰退,我有那么一点点能够体会到老年人的不易了。

在这之前,我炒青菜都是一整颗一整颗的洗好了直接下锅。以前妈妈会说,一整颗太大了,切小一点再下锅。我会说,这是小白菜,不大啊,或者说,这个菜就只能这样做,切了就不好看了。再就是习惯性的忘记了,下锅后才想起来。而妈妈回复我说,以前你奶奶说把青菜切碎一点我也是跟你一样这么认为的,现在我才体会到她的感受。我在吃过几次红薯体验过被噎到的窒息感,就想到老年人吃长叶菜被卡住也一定是如此的难受吧!

的确,随着身体的衰老,老年人的吞咽功能也会退化,就像婴幼儿还未发育成熟一样,老年人的饮食也是要注意,尽量吃柔软精细一点的。只是我们会在孩子出生或更早一点在母亲的子宫内就会去学习关于婴幼儿的喂养,何时添加辅食,标准身高是多少,却未曾关注要如何照料老年人。

这位老人的情况也让我想到了父亲生前因生病做手术,一米七五的个子,瘦的只剩下八十斤的体重,上楼梯时,我很害怕无力的他会往后倒,就只有在背后用手支撑着他的背,只有一米五的个子的我又深深明白,真的倒了其实我也是支撑不住的,所以每次都是惶恐不安的。现在回想起颗,觉得我那时候完全可以馋着父亲一起上楼啊,为什么要一前一后呢,只能说,那时候我跟父亲就是不够亲密,不!应该说,完全不亲密。即便是我每天陪着父亲去做各种检查,给他买各种我觉得对他的病情有帮助的药,做他想吃的肉园子送去医院给他吃,亲手给他换纸尿裤,可我没有用好的语气陪他好好说过话,也从来没有好好跟他聊过天,没有去了解过他的想法他的感受,甚至在他生病的期间我们还争吵过。

记得父亲说过要不是为了我们他根本不想活下去了,我当时很意外,意识到父亲应该是承受了很大的痛苦。但并不能够去感同身受。父亲临走的头天晚上在医院打来电话说不舒服,想让我们去陪他,因为太晚了没有去,想不到第二天就情况愈下,眼睁睁的看着父亲离开。

在节目中亚新老师说做父母的总是水往下流,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给到孩子那里,的确是这样,孩子一点风吹草动我们就会牵肠挂肚,到了生我养我的父母,反应总是那么的迟钝,有无数的理由可以把他们放在最后或者忽略,等到失去再后悔自责,我亦是如此。

好在老天垂怜,母亲虽患癌症二十年,但目前还算比较健康,衣食尚可自理,行动也能自如。但在父亲离世后的那两年,母亲有很多的害怕,让我把家里的阳台和窗户都装上防盗门和防盗网。本来我喜欢开放式阳台,为了母亲安心也只好照做了。母亲出去散步,遇到周围有人谈论死亡的事情也烦躁对方或回家郁郁寡欢。也会害怕我们上班去了,万一哪一天她突然倒下了无人知晓。总之有许多的害怕和担心,以及一个人出门的孤独。

父亲在的时候,母亲有依赖,出门都不记路的。父亲走了,母亲这个路盲,出门开始自己记路。有一段时间腿也不能走路。幸好我在偶然与一同事聊天中得知有一家医院擅长治疗此病,速带母亲前去治疗,也遇到一位很好的医生,经过半年的康复理疗,竟然恢复得很好。刚开始是我带她去,后来她也不想让我老是请假,就慢慢也可以自己去了。

年轻时候就能歌善舞的母亲慢慢的每天都出去唱歌,早晚还在直播间听养生专家讲课,坚持记笔记,答题获积分换奖品,周围的人都她夸歌唱得好,字写得漂亮,头脑反应快。被夸奖的母亲每天都很开心,找到了精神寄托。让我都觉得七十多岁的母亲的精神状态超越了我。有时候她说自己说癌症病人,我就对她说:你是抗癌战士,你抗癌二十年,癌症早被你打跑了,你的病早就治愈了!母亲很高兴。记得她刚生病那会只敢吃清水煮面条,除了盐其他的什么调料都不敢吃,甜品也不敢沾。这二十年过去了,现在什么都可以慢慢尝试着吃一点,肠胃也没事,胆子也变大起来。从前那个传统保守的母亲,现在开放度和接纳度都比以前大很多,会自我调节自己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从母亲身上我看到老年人也需要拥有自己的生活,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母亲也常感叹父亲离世太早未能享受到如今的好日子。父亲离世时不到七十,我希望母亲能代替父亲,把他未能享受的日子找补回来,能活得久远一些,这是我的良愿。但我更庆幸的是现在我能陪伴在母亲身边,有母亲就有家在。

我的长辈们许多都已八十有余。有时候去看望他们,给他们做一餐饭吃,然后陪他们聊聊天,他们都很开心。也会跟我说老年人去看病的难,因为孩子都要上班,只能他们自己去,房子没有电梯,两位老人只能互相搀扶着去医院,有时候血压高了,一些检查不能做,还得下次再去。有时候为了不来回跑干脆选择住院治疗。说着说着眼泪流,我深深的感受到老人的无奈和酸楚。我也看到他们在努力的坚强独立的活着,尽量不给孩子添麻烦,也非常理解孩子的不易。

正如亚新老师在节目中说到,父母是替孩子挡在死亡前面到一堵墙。父母在,我们可能还感觉不到死亡,或者说离死亡很远,当父母离世,就该我们直面死亡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不也正是父母的写照吗?

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为人子女,当父母老了,我们可以去做些什么,我们能给到父母怎样的陪伴呢?如果说,陪伴生命走向终点的过程,也是自我圆满的过程,那么父母在生命的最后其实都是在成全我们,如果我们能象亚新老师在节目中的陪伴一样,多一点耐心给老人,有一双倾听的心耳给老人,多一点时间给老人,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和父母之间这一辈子彼此的成全和圆满。

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老有所依,幸福安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